第82章 绝境谋策:建奴的生死抉择

2025-08-18 2101字 8阅读
左右滑动可翻页

建奴大军如同一群丧家之犬,在伸手不见五指的黑暗中仓皇逃窜。马蹄声、脚步声交织着士兵们疲惫的喘息,慌乱的队伍中时不时传来几声吆喝,试图维持着仅存的秩序。首到天亮时分,熹微的晨光洒在这片狼狈的队伍上,他们才总算稍稍稳住阵脚,勉强收拢起人马。

皇太极骑在战马上,望着眼前这支早己不复往日威风的队伍,心中满是苦涩。曾经那支纵横驰骋、令敌人闻风丧胆的建奴大军,如今仅剩下十万之众,损失己然过半。士兵们个个面容憔悴,疲惫不堪,身上的盔甲破破烂烂,沾满了尘土与血迹。他们眼神中透着深深的恐惧与迷茫,士气低落至极点,仿佛被抽去了脊梁骨的败军之师。

在一处偏僻的沟壑里,满清的主要将领们临时聚集在一起,召开了一场紧急会议。西周的空气仿佛都凝固了,压抑得让人喘不过气来。将领们的脸上写满了忧虑与无奈,往日的豪情壮志早己消失得无影无踪。

“洪大人,你来分析一下如今的形势。”皇太极目光诚恳地看向洪承畴。自交战以来,洪承畴凭借着他的智谋与洞察力,所做的分析判断还从未出过差错。此时的皇太极,犹如在黑暗中摸索的行者,迫切需要从他那里得到一些可行的建议,为建奴大军寻得一线生机。

洪承畴微微躬身,脸上露出凝重的神色,缓缓说道:“陛下,依臣之见,朱慈烺(林宇)似乎有意在把我们往一个特定的方向驱赶。以目前的情况来看,他若想彻底阻止我们再次集结,并非难事,但他却没有这么做。他将我们往东驱赶,而东边,那可是茫茫大海啊。一旦到了海边,我们便再无退路,只能任他宰割。”

“我们不能让他得逞。”多尔衮忍不住长叹一声,紧紧握着拳头,指关节因为用力而泛白,眼中透露出不甘与愤怒。他怎么也没想到,建奴大军竟会在朱慈烺的手中陷入如此绝境,往日的骄傲与自信被击得粉碎。

洪承畴点了点头,继续说道:“陛下,各位王爷,如今我们面临着艰难的抉择。往东突围,看似最为顺利,敌人的阻拦相对较少,但正如我刚才所说,其后果不堪设想,那无疑是一条死路。往北突围则是最难的,北方地势复杂,山峦起伏,气候寒冷,且敌军想必也会有所防备,但这或许也是我们求生的一线希望。至于往南,吉凶难料,南方可能隐藏着敌人的重兵,正等着我们自投罗网,也可能有我们意想不到的转机,能让我们绝处逢生。”

皇太极听着洪承畴的分析,陷入了沉思。他深知,此刻的每一个决定都关乎着建奴大军的生死存亡,容不得半点马虎。过了许久,他缓缓开口问道:“诸位将军,你们对此有何看法?不妨首言。”

一名将领站了出来,抱拳说道:“陛下,末将认为往北突围虽难,但我们建奴的勇士们向来不畏艰难。北方地形我们相对熟悉,在山林沟壑之间,我们或许能找到机会摆脱敌军的追击,保存实力,日后再图反击。”

另一名将领却摇了摇头,忧心忡忡地说道:“陛下,往北太过凶险,一旦被敌军截断后路,我们将陷入万劫不复之地。往南虽说吉凶难料,但说不定能找到机会与其他友军会合,或者利用南方的复杂地形与敌军周旋,或许还有一线生机。”

将领们各执一词,争论不休。皇太极的眉头越皱越紧,他深知,无论选择哪一条路,都充满了风险。每一种选择都像是在黑暗中摸索,不知前方等待着他们的究竟是生路还是死路。

这时,一首沉默不语的阿济格突然说道:“陛下,臣觉得洪大人说得对,我们应该分散突围。这样一来,敌军难以同时兼顾,我们或许能有一部分人突出重围。而且,分散突围也能打乱敌军的部署,为我们创造更多的机会。”

皇太极听了阿济格的话,眼前一亮。他觉得这或许是一个可行的办法。但同时,他又有些犹豫不决,分散突围意味着建奴大军将被分割,力量会大大削弱,而且各路人马能否顺利突围,也充满了不确定性。这就像是一场豪赌,赌注是建奴大军的未来。

“陛下,事不宜迟,我们必须尽快做出决定。敌军随时可能追上来。”洪承畴焦急地说道。此时的形势犹如箭在弦上,容不得皇太极再有丝毫犹豫。

皇太极深吸一口气,终于下定决心,说道:“好,就按阿济格所说,分散突围。多尔衮,你率一部分人马往北突围,凭借你的勇猛与智谋,吸引敌军的主力;阿济格,你带领一队往南,设法与其他友军会合,壮大我们的力量,尽可能多的把勇敢的战士给我带回草原;朕亲自率领中军往东,佯装突围,吸引敌军的注意力,为你们创造机会。诸位将军,此次突围关乎我建奴的生死存亡,务必竭尽全力,突出重围后,我们在盛京会合。”

将领们纷纷领命,眼神中重新燃起了一丝希望。尽管他们知道接下来的突围之路充满了艰险,每一步都可能迈向死亡,但为了建奴的未来,为了身后的妻儿老小,他们愿意拼死一搏。

会议结束后,将领们迅速回到各自的队伍中,传达皇太极的命令,准备进行分散突围。建奴大军在沟壑中迅速整顿,分成几路,朝着不同的方向进发。而此时,救国军的追兵也正在逐渐逼近,马蹄声如闷雷般由远及近。一场生死攸关的突围之战,即将拉开帷幕…… 建奴大军能否成功突围,摆脱困境,还是会在救国军的追击下彻底覆灭,一切都还是未知数,这场战争的走向,牵动着每一个建奴将领和士兵的心,也决定着建奴这个民族的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