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意外穿越

2025-08-18 3428字 8阅读
左右滑动可翻页

“太子殿下,这万万不可啊!”一位年迈的大臣,颤颤巍巍地站出来,声泪俱下,“老臣为官数十载,一生清正廉洁,两袖清风,实在是拿不出什么银子啊!家中老小,全靠微薄的俸禄度日,如今若要捐饷,让我们如何生活啊!”他一边说着,一边用衣袖擦拭着眼泪,那副可怜兮兮的模样,仿佛真的己经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

他站在朝堂之上,深吸一口气,再次提出捐饷一事。话音刚落,朝堂瞬间炸开了锅,众臣纷纷叫嚷起来。有的瞪大了眼睛,一副不可置信的模样;有的则是满脸怒容,仿佛受到了莫大的侮辱;还有的开始交头接耳,窃窃私语,整个朝堂乱成了一锅粥。

“是啊,太子殿下!”另一位大臣也赶忙附和,“如今这局势动荡,我们这些臣子,为了朝廷日夜操劳,心力交瘁,家中也并无多少积蓄。这捐饷之事,实在是难啊!”此人说得声情并茂,仿佛自己为了朝廷己经做出了巨大的牺牲。

“哼!”一位武将模样的大臣冷哼一声,“太子殿下,末将常年在外征战,家中本就不富裕。如今还要捐饷,这不是要逼末将散尽家财吗?末将还要养家糊口,还要为朝廷效力,实在是有心无力啊!”他双手抱胸,一脸的不情愿。

更有甚者,一位平日里以清廉著称的大臣,竟然捶胸顿足,号啕大哭起来:“太子殿下,您这是要了老臣的命啊!老臣一生奉公守法,从未有过贪墨之举,家中实在是一贫如洗。若要捐饷,老臣唯有一死以明志了!”那夸张的表演,让人不禁怀疑他是不是在故意作秀。

林宇看着这群平日里道貌岸然的大臣,心中满是厌恶与无奈。这些人,平日里在朝堂上高谈阔论,一副忧国忧民的样子,可到了关键时刻,却只顾着自己的利益,对国家的生死存亡置若罔闻。他深知,这些人并非真的拿不出钱,而是贪婪成性,不愿割舍自己的财富。

“父皇,儿臣建议,所有大臣职务暂停一日,不得下朝,由锦衣卫去各位大人家中核查财产,一半向朝廷捐饷。”林宇声音坚定,目光扫视着朝堂上的众人,每一个眼神都仿佛带着洞察人心的力量,仿佛要将这些大臣们虚伪的面具一一揭开。

此言一出,众臣顿时魂不附体,仿佛听到了最可怕的宣判。他们纷纷以各种荒诞不经的理由劝阻。

“太子殿下,这锦衣卫素来行事狠辣,若让他们去家中核查,必定会搅得鸡犬不宁,老臣家中还有年迈的父母,实在是经不起这般折腾啊!”一位大臣哭丧着脸说道。

“是啊,太子殿下!这财产核查,必定会引起朝中恐慌,不利于朝廷的稳定啊!”另一位大臣摇头晃脑地说道,试图以稳定朝局为由,阻止林宇的计划。

“太子殿下,此举万万不可!这是对我等大臣的不信任,是对朝廷尊严的践踏啊!”一位自诩清流的大臣,义愤填膺地说道,试图站在道德的制高点上指责林宇。

面对众臣的百般阻挠,林宇心中明白,这一场斗争,才刚刚开始。他必须顶住压力,为大明王朝争取一线生机,哪怕前方荆棘密布,他也绝不退缩。

“太子殿下,您可算醒了!”

林宇挣扎着坐起身来,一阵眩晕感袭来。还没等他缓过神,一群身着古装的人立刻如潮水般围了上来。他们的服饰华丽而独特,表情焦急又关切。林宇一脸茫然,眼神中满是疑惑与惊恐,完全搞不清楚究竟发生了什么状况。这时,一位白发苍苍的老太监,涕泪横流,声泪俱下地说道:“太子殿下,您骑马不慎摔落,昏迷了这几日,可把皇上和娘娘急坏了!”

林宇心中大惊,太子殿下?这是在拍戏吗?可眼前的一切看起来又如此真实,真实得让人害怕。他下意识地摸了摸自己的脸,触感似乎也和以前不太一样了。就在他满心疑惑,大脑一片混乱时,脑海中突然如决堤的洪水般涌入了大量陌生的记忆。他惊恐地发现,自己竟然穿越到了明朝崇祯十六年,附身到了太子朱慈烺的身上。这突如其来的变故,让他犹如置身于一场荒诞而可怕的梦境之中,不知所措。

林宇,不,现在应该称他为朱慈烺,在经过一番内心的挣扎后,逐渐接受了这个残酷的现实。他深知,此时的明朝己然内忧外患,犹如一座摇摇欲坠的大厦,随时可能轰然倒塌。李自成的大顺军在陕西地区势如破竹,以雷霆万钧之势一路高歌猛进,所到之处,明军望风披靡。张献忠也在南方兴风作浪,搅得局势动荡不安,让本就千疮百孔的大明王朝雪上加霜。而关外的清军更是如恶狼般虎视眈眈,时刻准备着南下,吞噬这己然虚弱不堪的中原大地。

林宇,一名平凡的大西理工学生,为了凑齐读书所需的费用,选择在课余时间投身送外卖的行列。在一个忙碌异常的傍晚,夕阳如血,余晖洒在城市的大街小巷。林宇骑着电动车,在车水马龙的街道上飞速穿梭,宛如一条灵动的鱼,一心只想尽快将订单送达,多挣些辛苦钱。然而,命运却在这看似平常的一刻,无情地开了一个残酷至极的玩笑。

一辆闯红灯的轿车,犹如脱缰的野马,毫无预兆地从侧面猛冲过来。林宇躲避不及,只觉一阵天旋地转,整个人狠狠撞了上去。刹那间,眼前一片漆黑,意识如断线的风筝,迅速消散,他失去了知觉。

当林宇再次恢复意识时,发现自己置身于一个全然陌生的房间。周围的布置古色古香,雕梁画栋间尽显奢华与古朴。精美的木雕工艺在梁柱上展现得淋漓尽致,一幅幅栩栩如生的画卷悬挂于墙壁,散发出一种神秘而典雅的气息。

朝堂之上,党争不断,官员们为了一己私利,拉帮结派,互相倾轧,将国家大事抛诸脑后。贪污腐败之风盛行,如瘟疫般侵蚀着整个朝廷。百姓们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苦不堪言,对朝廷的不满与日俱增。

林宇,这个灵魂穿越到朱慈烺身上的现代大学生,身处崇祯十六年的风云乱世,将大明王朝的危局看得透彻。李自成的大顺军如燎原之火,正以不可阻挡之势逼近京城,仿佛死神的脚步,一步步敲响大明的丧钟;关外满清铁骑厉兵秣马,随时准备挥师南下,夺取这锦绣江山;朝堂之上腐朽不堪,官员们尸位素餐,民心己然离散。林宇深知,此时的大明若在京城坚守,无异于困兽待毙,毫无生机可言。当务之急,是保存实力,另起炉灶,寻找一线生机。

而他把目光投向了诏狱之中的孙传庭。孙传庭,那是大明为数不多能征善战的将领,军事才能卓越,曾多次力挽狂澜,为大明立下赫赫战功。只是因朝中党争激烈,被奸佞之臣陷害,蒙冤下狱。林宇明白,若想离开京城重塑大明,孙传庭是至关重要的助力,是他手中能扭转乾坤的关键棋子。

傍晚时分,夜幕如一块黑色的绸缎,缓缓笼罩了京城。林宇身着便装,巧妙地避开宫中侍卫的眼线,如同一只敏捷的夜猫,悄然出了宫。京城的街道弥漫着一股紧张与压抑的气息,仿佛有一只无形的手,紧紧扼住了这座城市的咽喉。百姓们神色惶恐不安,街头巷尾弥漫着一种山雨欲来风满楼的氛围,每个人都预感到一场大战即将来临。林宇在阴影中疾行,脚步匆匆,心中不断盘算着见到孙传庭后的计划,每一个细节都在他脑海中反复推演。

来到诏狱,林宇凭借太子身份,顺利进入。阴暗潮湿的牢房内弥漫着腐臭之气,令人作呕。昏暗的灯光在风中摇曳,仿佛随时都会熄灭,给这阴森的环境增添了几分诡异。在一处角落,他见到了面容憔悴但眼神依旧坚毅的孙传庭。

孙传庭见有人前来,警惕地打量着,当看清是太子时,他欲起身行礼,林宇赶忙制止。“孙督师,此刻不是行礼之时。我大明如今危如累卵,京城恐难坚守。我欲离京,另寻出路,重塑大明,督师可愿助我?”林宇言辞恳切,目光紧紧锁住孙传庭,眼中透露出坚定与期待。

孙传庭微微一怔,他虽对大明忠心耿耿,但在诏狱这段时日,也深知局势艰难,大明王朝己然岌岌可危。看着眼前这位年轻太子眼中的坚定,他心中一动,仿佛在黑暗中看到了一丝微弱的希望之光。“太子殿下既有此雄心,传庭愿效犬马之劳!只是如今无兵无粮,谈何容易?”孙传庭眉头紧锁,脸上写满了忧虑与无奈。

林宇微微一笑,凑近孙传庭低声说道:“我知晓一些救世之法,可练兵筹粮。只要将军与我齐心协力,未必没有机会。”孙传庭听闻“救世之法”,虽满心疑惑,但见林宇自信满满,眼神中透露出不容置疑的决心,心中不禁燃起一丝希望,当下便点头应允。

狱中密谈,一首持续到鸡鸣时分才结束。林宇匆匆赶回宫中,稍作整理便赶去早朝。此时的朝堂,气氛压抑得如同暴风雨来临前的死寂,让人喘不过气来。满朝文武皆是一脸愁容(至少表面上如此),每个人都心怀鬼胎,在这大厦将倾之际,各自打着自己的小算盘。林宇深知,如今的大明王朝,就像一艘在狂风巨浪中摇摇欲坠的破船,每一个决策都关乎着王朝的生死存亡,容不得半点马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