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代,打猎可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尤其对于中原的耕种民族来说,打猎并不是擅长的项目,而且也没有那么多的猎物供人捕捉。
而对于草原民族来说,出去打猎就跟放牧没什么区别,有时候放牧的时候也顺便打猎,比如攻击牲畜的野狼,熊等野兽。
出去打猎,首先要学会野外生存:
1.基本生存技能:
寻找水源:学习如何寻找和净化水源,如通过收集雨水、寻找溪流或使用净水设备。
搭建庇护所:学习如何利用自然材料搭建临时庇护所,以保护自己免受恶劣天气和野生动物的侵害。
生火技能:掌握生火的方法,如使用打火石、放大镜或摩擦生火,用于取暖、烹饪和信号传递。
2.食物获取
识别可食用植物:学习识别野外可食用的植物和果实,避免误食有毒植物。
狩猎和捕鱼:掌握基本的狩猎和捕鱼技巧,如设置陷阱、使用鱼钩和鱼线。
食物储存:学习如何储存食物,防止食物变质或被野生动物偷食。
3.导航和定位
使用地图和指南针:学习如何阅读地图和使用指南针进行导航。
自然导航:掌握通过观察太阳、星星、树木和地形等自然特征进行导航的方法。
4.急救和医疗
基本急救技能:学习如何处理伤口、骨折、烧伤和中毒等常见伤病。
制作简易医疗用品:掌握利用自然材料制作简易绷带、夹板等医疗用品的方法。
5.信号和求救
信号传递:学习如何使用镜子、烟雾、火光和声音等信号工具进行求救。
制作求救标志:掌握在开阔地带制作大型求救标志的方法,以便救援人员发现。
6. 心理调适
保持冷静:学习如何在紧急情况下保持冷静,做出正确的决策。
应对孤独和恐惧:掌握应对孤独、恐惧和压力的心理调适方法。
7.工具使用
刀具使用:学习如何安全使用刀具进行切割、削尖和制作工具。
绳索技巧:掌握基本的绳索打结和捆绑技巧,用于搭建庇护所、制作陷阱等。
8.环境保护
无痕露营:学习如何在野外活动中减少对环境的破坏,如妥善处理垃圾、避免污染水源。
尊重野生动物:掌握与野生动物和平相处的方法,避免不必要的冲突。
9.天气预测
观察天气变化:学习通过观察云层、风向和动物行为等自然现象预测天气变化。
应对恶劣天气:掌握在暴雨、暴风雪等恶劣天气条件下的生存技巧。
10.团队合作
分工协作:学习在团队中分工协作,提高生存效率和安全性。
沟通技巧:掌握有效的沟通技巧,确保团队成员之间的信息传递和协调。
野外生存训练不仅能够提高个人的生存能力,还能增强团队合作精神和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通过系统的训练和实践,参与者可以在野外环境中更加自信和从容地应对各种挑战。
三傻去打猎,倒也没有这么多讲究,先选择打猎的地点,附近的山林可不行,那多是寺庙和地主家里的产业,那些林子的一个树枝都不能捡,被看到就被打一顿,要不就被告到官府,知州老爷年年拿地主家的钱,普通人没有打赢的。
再说了,这几座山里野物不多。
因为己经深秋,天气冷了,这会地里的野物并不容易捕捉,数量也很少。
三傻打算往东走,过古滦河,穿过河滩地,到大山里去碰碰运气。
只有东北方向的大山里因为山连山,树林又多,里边才有野物。
这一路过去,有点远,大概一天多的时间才能进山,再往里走一天,就是深山密林。
往这个方向去,优点是有野物,不需要路引,因为去开路引相当于把一半猎物上交,有时候还可能赔本,开路引是要花钱的,这一带可以绕开城镇和乡村。
缺点是得走一天多的路才能进山,有土匪出没。能不能抓住猎物,或者碰不碰到土匪,就看运气了。
三傻商量一下,走远点,进荒山里,估计得去五六天,时间短了,也打不到什么猎物,所以还是多去几天更好。
至于狩猎的对象,石头想过,因为这会儿没有动物保护的观念,人和动物互为食物,可以说什么野物都可以狩猎,当然,附近也不是什么动物都有。
古代最常狩猎的动物有:
鹿:鹿肉是重要的食物来源,鹿皮可用于制作衣物和帐篷。
野猪:野猪肉可食用,皮毛和獠牙也有用途。
熊:熊肉、皮毛和脂肪都有价值,但狩猎风险较高。
狼:狼皮用于保暖,狩猎狼也减少其对家畜的威胁。
狐狸:狐狸皮毛珍贵,常用于制作衣物和装饰。
獾:獾肉可食用,皮毛和脂肪也有用途。
兔子:兔子繁殖快,是常见的狩猎目标,兔肉可食用,皮毛用于制作衣物。
松鼠:松鼠肉可食用,皮毛用于制作小物件。
貂:貂皮非常珍贵,常用于制作高档衣物。
野鸡:野鸡肉可食用,羽毛用于装饰。
鸭和鹅:水鸟是常见的狩猎目标,肉和羽毛都有价值。
鹰和隼:部分猎户会捕捉猛禽用于狩猎。
鱼类:虽然不是传统狩猎对象,但捕鱼是重要的食物来源。
爬行动物:如蛇和龟,肉可食用,龟壳用于制作工具和装饰。
至于狩猎工具和方法,石头想到的有:
弓箭:常见狩猎工具,适合远距离捕猎。
陷阱:如套索、陷阱坑,用于捕捉中小型动物。
猎犬:协助追踪和驱赶猎物。
长矛和标枪:用于近距离捕猎大型动物。
目前三傻除了弓箭,就是杀猪刀,斧头,其他的都没有。
狩猎不仅能够提供肉食和脂肪,获得的皮毛和材料,还用于制作衣物、工具和住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