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章 药品推销员

2025-08-21 1988字 2阅读
左右滑动可翻页

成品药都弄好了,接下来是去城里推销一下自己的药。

石头早早起床之后吃了些饭,就背着个大麻袋进城里推销药物去了。

石头想到的第一个推销的目标就是梅家药铺。

到了梅家药铺,掌柜的看到石头又来了,就问石头,你的药做的怎么样啊?

石头问掌柜的,你怎么知道我要做药?

掌柜的说,你那些药肯定是用来做药的,要不然谁会回去吃那么多呢?

石头就把自己带的包袱拿过来,里边儿都是自己做的药,自己打开了一包,让掌柜的鉴定一下。

掌柜的说,你这药弄成这么碎,怎么熬药啊?

石头说,很简单,放在药罐里首接熬,熬完了之后拿这块布,说着拿一块儿布,说,过滤一下就可以了,稍微有点儿药渣子,也不影响服药,药物效果很好。

石头跟掌柜的一顿推销自己的药。掌柜的呢,因为也没有人来抓药,所以也就跟石头聊了起来。

最后石头的意思是在掌柜的药铺里代售,至于利润的话,五五开;原材料,就用梅家药铺的。

经过石头的软磨硬泡,掌柜的终于答应了,问石头这一包药需要多少钱,石头说一包药三十文钱。

石头说,咱俩还是签个契约,将来出了问题都算我的,我负责;赚了钱,咱们两个平分。

掌柜的觉得石头说的也有道理,给的条件也很合适,自己代售的话,即卖了原材料,又赚了药的利润,相当于赚两份钱。签了契约,这个药一旦出了问题的话,跟自己关系并不大。如果不签契约的话,那出了问题,药都是从自己药铺卖出去的,自己负主要的责任。掌柜的很爽快的跟石头签了契书。

石头和掌柜的签了契约,按了手印,这才看到掌柜的叫梅意剑。石头把麻袋里的药都摆在了药铺柜台上,又收好麻袋,跟梅掌柜的说过几天再来。

等石头走后,梅掌柜的让小徒弟和伙计把那些药都拿到后边库房去,只在柜台上留了三包。

对于石头这个药,他心里想的是不敢往外推销,毕竟没有试吃过,自己看看这些药,不至于吃坏,至于疗效,则不敢恭维,再说了,防人之心不可无,万一吃出问题,药是自己卖出去的,虽然有契书在,也影响自家药铺生意,所以自己有些担心石头的药安不安全,管不管用,如果不安全,不管用,败坏自己药铺的名声,现在生意己经很惨淡了,再出一点问题,药铺就得关门了。

他琢磨着石头肯定还会去别的药铺推销这些药,如果别的药铺卖了,有效果了,自己再卖也不迟。

梅掌柜的小徒弟问师傅,他这个药怎么办呢?咱们是卖呢,还是不卖呢?

梅掌柜的说,他这个药确实是用了心的,至于是不是有疗效,不敢确定,咱们还是以安全为主,不要卖他这些药物。就在柜台上摆着这三包,等他来了,也好有个说辞,其他的就在后边的库房里放着吧。

石头从梅家药铺出来的时候,就知道自己的身份改变了,以后自己就是一个商人,是最受社会歧视的商人。

在古代社会商人的地位长期处于"士农工商"西民之末,其低下地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制度性歧视

1.服饰规制:汉代规定商人不得穿丝绸衣物,唐代《武德律》明确商人"不得乘马"。

2.科举限制:明清时期明确规定"商贾子弟止许赴试一次",且需"身家清白"者方可应试。

3.法律惩罚:秦代将商人与赘婿、逃犯同列为"七科谪";汉武帝时期实行"算缗令",对商人财产课以重税。

二、政治权利剥夺

1.任官禁令:汉代规定"市井之子孙不得仕宦为官";唐代《选举令》禁止商人入仕。

2.军功限制:商鞅变法规定"商贾无得名田",剥夺商人通过军功获取爵位的途径。

三、经济压制

1.重农抑商政策:汉代晁错提出"贵五谷而贱金玉";明清实行"海禁",限制对外贸易。

2.官营垄断:汉武帝推行盐铁官营,清代十三行垄断外贸,挤压民间商业空间。

西、文化贬抑

1.道德污名化:孔子言"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盐铁论》称"商贾之民多奸诈"。

2.文学形象:明清小说中商人常被塑造为"为富不仁"的反面角色,如《杜十娘怒沉百宝箱》中的盐商孙富。

五、社会歧视

1.居住隔离:唐代长安实行坊市制,商人被限制在固定区域;宋代以后商人仍多聚居市井。

2.婚姻限制:士族"耻与商贾为婚",明代松江府志记载"缙绅家非旧姻不纳商贾女"。

特殊历史现象

1.元代例外:实行"诸色户计"制度,商人地位短暂提升,但汉地商人仍受歧视。

2.徽商晋商悖论:明清大商人通过捐官、联姻士族提升地位,但本质上仍是"以末致财,用本守之"。

本朝规定,商贾之人不能参与科举,不过对于石头影响不大,因为他对科举没有兴趣,目前只是想办法让家里吃饱饭,穿暖和就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