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1章 丰厚的嫁妆

2025-08-21 2628字 3阅读
左右滑动可翻页

石杰多次派出使者送信,跟莫特部首领哈斯尔达成了一致。决定把这个未来的嫂子,首接送到家里去,给大哥一个惊喜。

两兄弟也算是互助互爱,石头那边打算给他找个媳妇儿,石杰这边儿也想给大哥再找个媳妇儿。

其实,石杰这样做也是有想法的,毕竟,如果大哥跟这个草原蒙古莫特部首领的女儿结成姻亲的话,也算是一种政治联姻,虽然这种政治联姻是私底下的。当然,这些事情都是在秘密中进行,其他的人,包括掌印司和军营的人都不知道。

因为现在根据皇上之前的圣旨,石杰一个人统领军政大权,就连掌印司也都在他的管辖之下。

当然石杰也知道这些都是暂时的,只要朝廷认为地震灾害被处理完之后,一切恢复正常,掌印司,宣慰府,还有府衙和军营,又是各自独立。

趁现在自己手里有权力,赶紧把联姻的事情做好。

石杰给大哥写了一封长信,详细介绍了一下最近古葭州具体的情况。还介绍了草方格治沙,种植梭梭树、沙柳等情况,现在还看不到收益,但是草方格阻止了沙漠对附近村庄的进一步侵袭,只要是大量种植草方格的地方,沙漠停止了前进的脚步。还介绍了自己想到的解决的方法,并把灾后的情况也都告诉了石头,至于联姻之事,石杰让大哥以大局为重,并且必须照顾好大公主,而且还堂而皇之的说这是国家大事。

这封长信非常之长,石杰用了整整一个下午才写完。

写完之后,石杰又给父母写了一封信,内容其实就是很简单,说自己在这里过得很好,让家人放心。

毕竟这个时候石杰也只有19岁,还不满20岁,一个人统领两个州的军政大权,这在全国也是仅此一例,尤其是地震灾前灾后处理,雷厉风行,敢作敢为,把两个州的百姓安顿的很好,这也是皇帝奖赏石头家的原因。

莫特部本来决定送出五十匹母马的嫁妆,后来石杰说数量太多,一路上太显眼,影响不好,就先送三十匹母马,还把大公主自己的坐骑和陪嫁的丫鬟顺便送了过来,还有一些嫁妆,毕竟是莫特部首领的大女儿,还是得体面一些,又派出几个随从,送莫特部的大公主去石头家。

石杰给办了相关通关文书,又办理了马匹通行证,都是按着商队的要求来办理。

一行人马匹有近西十匹,派出的人员也十多个,莫特部派出的都是牧马和功夫好手,石杰也派出一个得力的护卫石青欢,还有一个誓死追随自己的衙役,两个人作为领队,带领一众人马。

朝廷对马匹管理比较严格,但是对于进口,走私马匹管理不严格,对出口马匹极其严格。所以一路上也没有遇到大的阻碍。

古代中原王朝对马匹的进出口管理极为严格,因为马匹不仅是重要的军事资源,还关系到国家安全和边疆稳定。历代王朝通过官方垄断、贸易管制、外交手段等方式控制马匹流通,确保战马供应,同时防止良马流入敌对势力。以下是主要措施和特点:

一、进口马匹的主要方式

1.朝贡贸易,外交途径获取良马

汉代:

张骞通西域后,大宛(今费尔干纳盆地)进献“汗血宝马”,汉武帝甚至发动战争,大宛之战,夺取良马。

匈奴、乌孙等部族在和亲时进献马匹,如细君公主、解忧公主出嫁时随行马队。

唐代:

突厥、回纥、吐蕃等通过朝贡进献战马,唐朝回赐丝绸、金银,形成“贡赐贸易”。

唐玄宗时期,西域诸国进贡“波斯马”,用于改良中原马种。

明清:

蒙古、西藏、西域(如吐鲁番)定期进贡马匹,明廷设“贡马赏赐”制度,给予丰厚回赐(如茶叶、布匹)。

2.茶马互市(官方控制的边境贸易)

唐宋时期:

唐代与吐蕃、回纥在陇右、河西设互市场所,以丝绸、茶叶换马。

宋代因失去西北牧场(西夏占据河套),更加依赖“茶马贸易”,在西川、陕西设“茶马司”,用蜀茶换取吐蕃、西南夷的马匹。

明代:

设立“茶马司”(如洮州、河州、西宁等地),严格规定“以茶驭番”政策:

“上马给茶120斤,中马70斤,下马50斤”(《明会典》)。

禁止私茶贸易,违者处死(如朱元璋处死驸马欧阳伦)。

后期因私茶泛滥,官方垄断被削弱。

清代:

初期仍沿用茶马制度,但康熙后因统一蒙古、新疆,战马来源充足,茶马贸易逐渐衰落。

3.战争掠夺与外交赎买

汉代:

卫青、霍去病北伐匈奴,夺取“马数十万匹”,充实汉军骑兵。

唐代:

唐太宗征讨突厥,获战马“数十万匹”,奠定唐初骑兵优势。

明代:

永乐北伐蒙古时,曾缴获大量战马,但后期因军事失利,马源减少。

二、出口马匹的严格限制

中原王朝通常禁止良马出口,防止增强敌对势力战力:

1.严禁私贩马匹出境

唐代:

《唐律疏议》规定,私自卖马给突厥、吐蕃者,处以流放或死刑。

宋代:

严禁马匹流入辽、金、西夏,违者“论如法”(《宋刑统》)。

边境设关卡,严查走私。

明代:

《大明律》规定,私贩马匹出境者“枭首示众”,家属充军。

锦衣卫、边军负责稽查走私。

2.限制外国使团购马

- 外国使团(如朝鲜、琉球)请求买马时,朝廷通常只允许购买**少量劣马**,禁止出口战马。

例如,明代朝鲜使臣请求购马,明廷仅批准“老弱马数匹”,以防其军力增强。

3.销毁或阉割外流马匹

若发现敌方获得中原良马,会采取极端手段:

汉代对匈奴缴获的汉马,采取“断其蹄筋”方式使其无法作战。

明代对蒙古缴获的战马,有时会派间谍毒杀或阉割。

三、马匹进出口管理的影响

1.积极影响

保障军事优势:如汉唐通过进口良马建立强大骑兵,对抗游牧民族。

促进边疆稳定:茶马互市使吐蕃、蒙古依赖中原茶叶,减少战争动机。

推动经济发展:马匹贸易带动了丝绸之路、茶马古道的繁荣。

2.消极影响

财政负担:宋代每年花费巨资买马,导致国库空虚。

走私猖獗:明代私茶泛滥,削弱官方对马源的控制。

外交摩擦:如明代因限制茶马贸易,导致蒙古部落频繁侵边。

有石杰开的路引和证明,一路上倒也没有遇到大的麻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