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6章 朝廷的表彰

2025-08-21 2251字 3阅读
左右滑动可翻页

正在知州大人不知道该怎么处理石磊的时候。门外衙役来报告掌印司的副掌印大人来了。

知州还纳闷以往只有自己去掌印司拜见掌印司大人,今天怎么掌印司的副掌印大人亲自来了。

还没等知州大人亲自出门迎接,掌印司副掌印大人就急匆匆的进来了。

见面寒暄之后,副掌印大人就跟知州大人说,朝廷颁下旨意要表彰石杰一家,赶紧跟我做好准备迎接钦差使者以及永定路知府大人。

知州大人赶紧把手头的工作放下,就派人准备迎接钦差使者。

副掌印大人就问,那个被你抓的石磊是不是石杰的兄长。

知州大人说,正是。

副掌印大人说,这下麻烦了,赶紧把人放了吧。

知州大人可能是想赌一把,说,如果朝廷表彰石杰父母,跟石磊无关,那得继续关押,查明后再说。

副掌印大人说,也只好如此。

知州大人派人通知李家店驻地的乡长,王家店里长等人,做好迎接钦差使者的准备。

再说石杰和姐夫陈师经在古葭州那边的工作,也都被钦差副使,也就是监视的太监郑有福看在眼里。

这个太监郑有福通过里里外外的人也了解到,当初是石杰在自己大哥石磊的帮助下,才平息了草原莫特部落的叛乱;当时也是石杰听从了石磊的建议,救了很多人,把地震造成的损失降到了最小,给朝廷解决了一个天大的麻烦。

这个郑有福写了一份奏折,把具体情况写清楚,派人快马加鞭送到了中书省。

中书省商议后觉得石杰和陈师经确实有功,俩人又同出一家,还是要表彰一下,安抚一下石杰家人,就把奏折递给了老皇帝。

老皇帝看后大为赞许,下了圣旨,表彰石杰,又命中书省草拟诏书表彰和慰问一下石杰的家人。

于是,中书省派出两拨儿人马,一拨儿人马是去古葭州宣旨表彰石杰在灾区做出的突出贡献。

另一拨儿人马则是来到古滦州宣旨奖励石杰家人,表彰石杰父母以及兄长石磊。

古代皇帝对做出突出贡献的知州的嘉奖方式多样,通常结合物质赏赐、荣誉表彰、官职晋升等形式,以彰显皇恩并激励地方官员。以下是常见的嘉奖方式:

1.官职晋升

升迁中央职位:优秀知州可能被调入中央,担任六部郎中、侍郎等要职,或进入翰林院、御史台等清贵机构。

提升地方层级:如从普通州调任更富庶或战略要地的州,或升为知府、按察使、布政使等更高地方官职。

加授虚衔:如加封"三品衔""布政使衔"等,提高品级但不实际调职。

2.荣誉性赏赐

封赠爵位:功绩特别突出者可能获封爵位(如伯爵、侯爵),但通常限于开国或战乱时期,清代则多封"轻车都尉"等荣誉爵。

诰命/敕命:颁发圣旨表彰,授予本人或父母、妻子荣誉封号(如"大夫""宜人")。

赐匾额或题字:如御笔亲题"忠勤懋著""良牧楷模"等匾额,悬挂于衙门或家乡祠堂。

图形凌烟阁:唐代起有将功臣画像列入凌烟阁的传统,后代类似荣誉如清代紫光阁绘像。

3.物质赏赐

金银财物:赏赐黄金、白银、绸缎等(如清代"赏银千两,缎二十匹")。

田宅奴婢:赐予土地、宅院或仆役,如汉代"赐宅一区",明代"赐庄田百亩"。

特殊物品:御赐黄马褂、孔雀翎(清代)、玉带、珍玩等,象征身份。

4.特权与恩荫

荫及子孙:允许子孙入国子监读书(荫监生),或首接授予低级官职(荫职)。

减免赋税:特许其家乡或家族减免赋税徭役。

入祀名宦祠:死后由朝廷批准入祀地方"名宦祠",享受官方祭祀。

5.特殊礼遇

皇帝召见:赴京面圣,赐宴或陪同游览(如宋代"召对便殿")。

特许仪制:如增加仪仗、准许使用某种服饰或车驾(明代"加赐伞盖")。

死后追赠:追赠更高官衔(如知州追赠"太仆寺卿"),谥号(如"文忠""清端")。

特点说明:

注重平衡:皇帝通常避免过度提拔地方官,以防形成地方势力。

重名轻利:士大夫更看重荣誉性赏赐(如诰命、谥号)而非物质。

时代差异:唐代以前赏赐更重实权(如封侯),明清时期以虚衔和荣誉为主。

皇帝表彰大臣的父母,主要通过“封赠爵位、赐匾、赏赐财物、立牌坊、特许礼遇”等方式,既体现“以孝治天下”的理念,又能笼络人心,巩固统治。这些表彰不仅是荣誉,也是社会地位的象征,往往能提升整个家族的声望。

单说派往古滦州来的钦差使者,是由一个礼部侍郎带领的一小队人马,只有六个人。

因为古滦州离京都也不远,所以这次是从礼部派专员来传达圣旨。

如果受表彰者父母居住在外地,离朝廷较远,可能由行省、路府等掌印司和地方官员代为宣旨。

第一个到的是永定路的知府大人,古卢龙是永平路治所所在地,离古滦州并不远,知府大人接到掌印司的通知后,立刻启程,不一日就到达了古滦州城里。

副掌印大人和知州大人在府衙内庭就设宴款待了知府大人一行人。

第二日一早,早有钦差使者派人骑马来提前告知,让诸位在城外等候,首接到石杰家里宣旨,等宣旨完毕再回城里。

知府大人,副掌印大人和知州大人各自带领自家府衙众人,就往西城门外等候,西城门外内外早己戒严,百姓不得从西城门出去,必须绕行,并不得围观。

约巳时,钦差使者带人来到西城门外,众官员各施礼完毕,就浩浩荡荡前往王家店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