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8章 一路不平安

2025-08-21 2072字 3阅读
左右滑动可翻页

石头说,我早就研究了,路线都定好了,只是路上需要问路。

拴住又拿出一个口袋的铜钱交给石珩,说路上用着方便。

石头和石珩第二日早上在药铺吃完早饭,带着路上的用品,牵着三匹马就出城了。

从京都到古葭州,这一路并不好走。

拴住提出的问题确实是个大问题,但是这个难不倒石头。

石头一路进京的时候,就想好了到古葭州的路线,因为古代虽然有地图,但是多数是用于军事的地图,普通人很难买到地图。

普通人出行主要依赖经验、口头传播和自然标志,地图多为精英阶层或特定群体所用。

这种路径认知方式体现了古人对环境的细致观察与社会协作的智慧,但也受制于技术局限,使得“行路难”成为常态。

以防自己走错路或者是出现其他的意外,石头不仅带上了从京都梅家药铺的药物,还带上了自己行医的家伙事儿,石头现在到哪里,都得带着一套手术用具,当然,里边还有给牲口看病以及俢蹄的用具。

朝廷有发达的驿站系统,从京都到陕西行省的主要驿路经过山西,再转至陕北。

具体路线如下:京都 → 古真定→ 古太原 → 古汾州→ 古绥德州 →古葭州。

这是石头研究的路线。

石头和石珩俩人虽然没有资格住在官方驿站,但是官方驿站旁边有很多个人驿馆,条件自然比不过官方驿站,也能满足俩人和三匹马的需求。

等走了远路,才知道,这三匹马还是差一些,马太小,石头骑一会儿就得换马。

石珩问石头,这些马是什么品种?

石头说,这些马原本是草原马种,在中原退化了。

石珩说,那有什么办法没有。

石头说,改良马匹,引入优良的种马,不过这可不是短期能完成的,最简单的办法是去西域买马,那里的马好。

石珩问,草原马不行吗?

石头说,草原马也挺好的,就是个头有点小,驮运能力有限。

石头带着石珩俩人早早就出发,晚上天黑前就找好驿站,虽然辛苦,但是也能保障吃饱喝足,以及晚上睡个好觉,因为有三匹马,也能保障马匹每天的行进速度,虽然不比战马,比走路确实快出不知多少倍。

路上辛苦不提,俩人过了山西,到了黄河东岸,雇佣渡船,携带马匹就到了古绥德州东边的古吴堡县境内。

这个古吴堡县,归古葭州管辖,石杰上任之后,延安路知府把它划归古绥德州管辖,从古吴堡往北,沿着黄河走,就可到达古葭州。

二人准备好干粮和水,一路上不停歇,想尽快赶到古葭州。

石头走在路上感觉有些不正常,这会儿虽然天气己暖,昼夜温差还是比较大的。石头和石珩下马小便的时候,发现很多蛇和老鼠,石珩还问蛇怎么不吃老鼠,各自跑各自的,而且骑的三匹马,也有些不正常,感觉这些马有些烦躁不安。

石头越想越觉得不对劲:

首先这会儿二月中下旬,还没有到蛇类结束冬眠的时候。

第二老鼠似乎是集体搬家,蛇和老鼠都是晚上活动多,白天睡觉,有些反常。

石头想想,不对劲,大喊一声,有危险,石珩快走。石头飞奔上马,骑着自己的马,又牵另外一匹马就往北疾驰而去。

石珩不知道怎么回事,也没有问为什么,就追着石头赶紧赶路。

因为山路不好走,到了晚上还没有到达古葭州。

石头跟石珩说咱们先找个地方休息一晚,今天不住宿了。

在一片树林上方,石头看到有鸟类徘徊,似乎不愿归巢。

石头说,今晚注意,可能有地震。

石珩说,你怎么知道。

石头说,蛇和老鼠白天出洞,就不正常,而且都像是各自逃命,现在鸟也不归巢,这些可能都是地震前兆。

俩人晚上找了一个平坦的地方露营,点了一堆火,就凑活了一晚上。

第二天天还没亮,石头叫醒石珩,俩人热了热半路买的大饼,继续骑马赶路。

一路上俩人见到当地老乡就告知近日有地震,小心为上,起初人们不信,俩人就自称是官府之人,又沿路散播信息。

石头心想,谣言就是这么散播的,如果不地震,我这就是犯罪了,不过总有人觉得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也就有人半信半疑,这种事情,注意一些总比不注意要好,一路上,俩人虽然耽误点时间,但是事实证明,后来也救了路上旁边村镇的很多人的命,这是后话。

石珩说,如果没有地震咱们就是传谣言了,传播谣言是要被官府惩罚的。

石头说你没听说过吗,有两个顺口溜告诉你:

鸡飞上树猪拱圈,鸭不下水狗汪叫;

老鼠搬家蛇出洞,牛羊惊慌鱼乱跳;

鸽子惊飞不回巢,兔子竖耳蹦又撞;

猫儿炸毛躲暗处,蚂蚁列队忙逃亡。

还有一个:

井水忽涨又变浑,鱼儿翻腾跳出水。

鸡飞狗叫不归巢,老鼠成群忙搬家。

蛇儿冬眠早出洞,牛马惊慌圈中闹。

地光闪烁夜如昼,地声轰隆似闷雷。

石珩说,一路上很多现象都见到了。

石头说,目前不确定地震中心在哪里,咱们得赶快赶到古葭州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