俩人回家后,各回各家。
石头到家后让大姐煮了碗面条,吃完饭后,又刷完牙,跟月娥说了几句话,就睡觉去了。
次日早晨石头醒后在床上赖床了,通过这段时间的了解,他对掌印司也有了比较清楚的认识。
掌印司是地方行政机构中的最高监督官员,地位高于同级官员。
掌印司是朝廷设立的地方行政监督官职,主要负责监察地方政务,确保中央政令的执行:
1.核心职责
监察地方:代表中央监督行省、路、府、州、县等各级地方官员,防止滥用职权或违背朝廷政策。
军政监督:尤其在重要地区(如江南),掌印司负责监控官员,维护朝廷的统治,对各地驻军有监督之责,特殊情况下可调动驻军兵马,尤其是有造反或外地入侵。
司法审核:参与地方重大案件的裁决,确保符合朝廷法律。
2.权力地位
高于同级官员:虽不首接处理日常行政,但地位在地方长官(如知府、知州、知县)之上,具有否决权。
首接对中央负责:通常由中书省或枢密院委派,强化中央集权。
3.特殊属性
族群垄断:主要由朝廷特殊人员担任,普通人极少获此职位,更没有通过科举获得这个职位的。
4.设置范围:从行省到基层州县均设掌印司,边疆地区亦设此职加强控制,在边疆地区掌印司的权力更大。
石头想,既然傍上了掌印司这个大树,以后得好好利用这层关系。
石头又整理了一下最近在掌印司鸽房学到的知识,加上自己前世知道的养鸽子,训练鸽子的方法,准备把这些知识跟二狗好好分享一下:
古代信鸽训练与使用形成了一套成熟的技术体系,尤其在军事、商业和民间通信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一、信鸽的训练方法
1.选种与培育
优选品种:选择体格健壮、翅膀宽大、归巢性强的鸽子,如唐代的“西域鸽”、明清的“短嘴鸽”。
幼鸽驯化:出生后20天左右开始人工喂养,使其熟悉主人和巢穴环境。
2.基础训练
认巢训练:
幼鸽熟悉鸽舍后,先在附近(1-2里内)放飞,逐步增加距离(“近放远收”)。
强调“不可骤放远方,恐其迷途”。
定时放飞:每日固定时间(如清晨)训练,形成条件反射。
3.定向训练
单程传信:
将鸽子带到异地(如A地),训练其飞回固定巢穴(B地),用于军事或商业传信。
“军中信鸽,先自近而远,渐习其路。”
往返传信:
少数优质鸽子可训练双向传递(如A?B),需在两处均设巢并长期驯化。
4.强化训练
抗干扰训练:
在风雨天或夜间(绑小铃铛)放飞,提高应变能力。
清代鸽户用“惊旗”(突然挥动旗帜)测试鸽子稳定性。
负重训练:逐渐增加信筒重量(竹管制成的“鸽哨筒”可兼作负重工具)。
5.信号系统
哨音指挥:
鸽哨(如北京“葫芦哨”)的不同音调代表指令(如归巢、盘旋)。
颜色引导:
鸽舍顶部涂醒目颜色(如朱红色),或悬挂旗帜辅助定位。
二、信鸽的主要用途
1. 军事通信
战场联络:唐代边关守军以信鸽传递敌情(如安禄山叛乱时,潼关守将曾放鸽求援)。
明代戚继光在抗倭时,用信鸽跨海传递水师调度命令。
情报加密:信件用暗语书写。
2.商业传信
商帮通信:晋商、徽商通过信鸽传递货物价格、银两交割信息。
海事联络:福建沿海商船携带信鸽,遇险时放飞求救(鸽腿绑红布表紧急)。
3.民间应用
科举报喜:富家子弟中举后,放信鸽回乡报捷。
紧急传信:灾荒时官府用信鸽向周边州县调粮。
三、信鸽的局限性
1.天气影响:大风、暴雨易导致迷航(《鸽经》提醒“阴霾不放”)。
2.天敌威胁:鹰隼捕食是信鸽最大风险,古人训练鸽子“高飞避敌”。
3.距离限制:有效传信距离通常不超过500公里。
总之,古代信鸽训练技术体现了生物行为学与实用主义的结合,其效率甚至被西方学者评为“工业革命前最迅捷的通信方式”,可以说是古代最快捷的传信方式。
石头琢磨,以后要是在别处多开几家药铺,就可以通过飞鸽传信,比养马派人传信要方便很多,得找时间跟二狗好好讲讲养鸽子的知识。
正想到这会儿,突然听到大姐在外边一声大喊,石头立马起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