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座寺庙其实不大,该有的倒是应有尽有,
寺门,也就是寺庙正门,寺庙的入口,象征从世俗世界进入佛门净土。
寺门为三门并立,象征“三解脱门”(空门、无相门、无作门)。
山门两侧各有一石狮像守护。
从空门进入之后。
左侧西南角是一座鼓楼。
右侧东南角是一个钟楼。
再往前走,前面是方形的放生池。
放生池的左面是比较大的龙王庙。
过了放生池,就是香炉广场,再往前走就是寺庙的主要大殿--观音殿。
观音殿两侧是一些小的配殿。
西侧是普通僧人的僧房和斋堂。
右面是方丈和配殿。
其他的一些房间都锁着,不知道里边儿是用来干什么的。
观音殿后边分别是讲经堂、法堂和禅堂。
禅堂后面是厨房,储存粮食等物品的库房。
这座观音庙其实是比较小的。
寺庙的东北角儿,是一个小院儿,是为云游僧人准备的客房,这里比较僻静。
这个寺里边儿没有天王殿,也没有大雄宝殿,只有观音菩萨像和龙王的塑像。
也没有藏经阁,可能在配殿小屋,观音殿在比较靠南边儿的位置。
北边儿则是花园,种了很多树木。
一般的香客只到观音殿这个位置,上完香也就走了。
后边儿的区域极少有人到过。
石头带着二弟石杰准备大差不差的按着流程拜寺。
兄弟二人首先在山门前行了跪拜之礼。
扫地和尚带着兄弟两人,首行进入寺内,没有在龙王庙前行礼跪拜,首接进入大殿,殿内是观世音菩萨的坐像,个头有两个人高,因为年代久远,有些地方己经斑驳开裂了。
观音殿里菩萨像前的香案的陈设非常简单:有香炉,烛台,经书。
香案的左右两侧各有一个小桌子,左侧是放贡品的地方,有水果,糕点等物品,一般都是烧香的香客儿带来的。
右侧的小桌子上放着木鱼、磬、铃等。
在前面是三个蒲团。
按着扫地和尚的指示,两人对菩萨像行礼跪拜,起身时才发现寺里的住持在菩萨像前面坐着念经,声音很小,似有若无。
兄弟两人只看到住持的背影。
石头和二弟石杰按着流程,请香,点香,上香,双手合十,行礼跪拜,然后绕佛诵经。
回到佛前又行跪拜,石头跪拜礼佛,闭眼连续背诵三遍心经。
扫地和尚没想到石头会把心经背诵的如此流利。
虽然心经篇幅不长,但是普通人能会背下来的并不多,因为对于大多数人背诵下来也没有什么必要。
二弟石杰就不会背诵,只能跟着扫地和尚背诵其他的经文。
所有的流程都走完了,住持仍然一动不动,就像一尊佛一样在那儿独坐,只是双手合十,口里默默念经。
就好像石头和二弟都没有来过一样。
出大殿前石头出于对住持的礼貌,双手合十,向住持深鞠一躬。
石头和二弟走完拜寺流程。
扫地的和尚领着兄弟二人,在院子里七拐八拐,绕来绕去,就到了东北角小院落。
这里有三间房子,院里有茅房,有三间独立的卧室。
每间都有桌子,床,椅子,扫地的和尚让二弟选一个屋子。
二弟就选了中间的位置。
至于炭火和饭钱,每旬一结算,这个不是免费的。
石头说,我先给我弟弟交上一个月的费用,下午我二弟就过来读书。
石头把二弟石杰安顿好之后,又跟二弟石杰说,屋里现在天冷了,屋里用炭火,注意安全。炭火容易引起中毒,还有我给你买了一套文房西宝,回去给你。下午把你读书的东西都搬到这里来,就在这儿学习吧。
二弟石杰也没有想到会这么容易,住持同意他们在这里住,因为以前也没有听说过哪个人能够来这里住,关键是两个人跟住持都没有说上一句话。
兄弟二人辞别扫地和尚后就先回家。
回家后,石头给二弟准备了一个背着的筐,把自己买的文房西宝交给二弟,二弟一看,爱不释手,石头还在砚台后边刻了一行小字,赠二弟石杰,兄石磊,然后刻上了日期。
二弟说,大哥你这字怎么刻的?
买的时候我自己刻的,石头说。
你这种刻法倒是有意思,只刻一个边儿,另一个边儿不刻。这样造型显着有意思,像你这样的篆刻的,我可是第一次看到,石杰拿着砚台仔细端详。
石头心想,我这儿有很多第一次你都没有见过,以后你都会见到的,跟二弟石杰说,这种篆刻方法很容易,主要是因为我觉得这样刻最省事儿。
吃完午饭后,二弟石杰背着筐里的文房西宝和书籍,就去寺里读书了,石头和家人又弄了一下午的药。
次日上午石头吃完饭牵着骡子,就去城里送药了,还去老铁匠那里取回了自己订制的一套治病的器械,还跟老铁匠那里,订制了一套给牲口看病、修马蹄、钉马掌的用具,因为这些东西老铁匠做的不多,石头告诉他做成什么样的,就耽误了一些时间,等下午回来后,不想家里又出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