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爷接着说,种地、拉货养骡子,出行养马,马是很难饲养的,马的饲养需要考虑其饮食、居住环境、健康管理和日常护理。
九爷滔滔不绝的讲了马匹饲养的各个方面,石头则根据自己掌握的知识,加上九爷讲述的,总结了一下:
1.饮食管理
草料:草料是马的主要食物,如干草、青草等,确保草料新鲜、无霉变。
精料:根据马的活动量和工作强度,适量添加精料,如燕麦、大麦等。
矿物质和维生素:提供盐块和矿物质补充剂,确保马获得足够的微量元素。
水:确保马随时有清洁的饮水,每天需饮用2到5斗水,具体量取决于体型和活动量。
2.居住环境
马厩:马厩应保持清洁、干燥、通风良好,定期清理粪便和更换垫料。
运动场:提供足够的运动空间,马需要每天进行适量的运动以保持健康。
遮阳和避雨:在运动场设置遮阳棚或树荫,避免马匹长时间暴露在烈日或雨水中。
3.健康管理
定期体检:每年至少进行一次全面体检,包括牙齿检查、蹄部护理。
驱虫:定期进行驱虫处理,防止内外寄生虫感染。
4.日常护理
刷毛:每天刷毛,促进血液循环,保持皮毛清洁和光泽。
蹄部护理:定期清理马蹄,检查蹄铁,必要时请蹄铁师进行修蹄和换蹄铁。
洗澡:根据天气和马的活动情况,定期给马洗澡,保持皮肤清洁。
5.运动与训练
日常运动:确保马每天有足够的运动量,可以通过放牧、骑乘或训练来实现。
训练计划:根据马的用途,制定合理的训练计划,避免过度训练。
6.社交与心理
群居生活:马是群居动物,尽量让马与其他马匹一起生活,避免孤独。
互动与陪伴:定期与马互动,建立信任关系,保持马的心理健康。
7.特殊护理
怀孕母马:怀孕母马需要特别的饮食和护理,确保其获得足够的营养和休息。
老年马:老年马可能需要更易消化的食物和更多的休息时间,定期检查其健康状况。
8.记录与监控
健康记录:记录马的体重、饮食、驱虫情况,便于跟踪健康状况。
行为观察:注意马的日常行为变化,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并采取措施。
马的饲养需要细心和耐心,确保其获得均衡的饮食、良好的居住环境、定期的健康管理和日常护理,可以保持马的健康和活力,延长其使用寿命。
石头心想,古代也确实离不开马,养马麻烦,没有马,则很不方便,就拿跟二狗和拴住来打猎,如果有马,可以去更远一些的地方,从这土匪窝到家里,骑马一天就能到,走路得两三天时间。去城里也是,自己每次去梅家药铺,都要走路,一来一去,一天出去了,基本上时间都花在路上,如果骑马,一个多时辰就能跑和来回,以后自己要是做生意,还是要买马,之前解决拿两条腿走路的难题。
石头问九爷,养一匹马一年大概需要多少银子?
九爷给石头算了一笔账:饲养一匹马的草料需求受气候、土地质量、马匹用途(战马、驿马、民用马等)及饲养方式(放牧或舍饲)影响较大。
1.纯放牧模式,依赖天然草场
需求范围:
优质草场(如北方草原):约20—30亩草地/年/匹,而且草场丰茂,可轮牧。
一般草场(中原或南方山地):需50—100亩/年/匹,草料稀疏,需更大面积。
局限性:天然草场受季节影响大,冬季需补充干草或谷物。
战马或驿马因运动量大,需额外精料(如豆类、燕麦),仅靠放牧难以满足。
2.半放牧半舍饲模式,常见于农耕区
草场+农田补充:
草场需求:约10—20亩/年/匹(供夏季放牧)。
农田种植:需专门种植苜蓿、黑麦草等牧草,或利用农作物秸秆(如麦秸、谷草),约3—5亩/年/匹。
精料补充:每日需1—2升谷物(如豆类、大麦),约合2—3亩农田的年产量/匹。
3.纯舍饲模式(完全人工喂养)
完全依赖农田产出:
干草:一匹马年需约3,000—4,000公斤干草,需5—8亩优质牧草田(如苜蓿)。
精料:年需500—1,000公斤谷物(战马需求更高),约2—3亩农田产量。
总计:7—10亩农田/年/匹(含牧草和谷物种植)。
马匹类型:战马需更多精料,民用驮马可减少。
地理环境:北方草原牧草丰茂,需求面积小;南方湿热,牧草产量低,需要更多的土地。
农业技术:种植高产牧草(如苜蓿)可减少土地需求。
古代养一匹马的土地需求差异极大:
草原游牧:20—30亩天然草场/匹。
农耕区混合饲养:10—20亩(含草场+农田)。
纯人工喂养:7—10亩农田/匹。
战马或驿马因运动量和营养要求高,成本可达民用马的2—3倍。这也是中原王朝维持骑兵部队耗费巨大的原因之一。
石头说这草原的马只吃草就够了,中原人养马,就需要喂精料,尤其战马必须吃精饲料,那野马只吃草,为何会出现好马?
九爷跟石头讲了半个时辰,石头总结了一下:
首先,马可以只吃草,其次,只吃草不影响马的发育生长。
战马需要喂精料,喂豆料,甚至喂粮食的原因只有一个,那就是让马腾出吃草的时间来干别的。
实际上食草动物都一个样,牛羊马一天除了睡觉,剩下的时间都在吃吃吃。
不管是放牛还是放羊,牛羊都是边走边吃,一首吃到需要喝水的时候,喝一肚子水,休息下,接着边走边吃。
野马也是一样,大部分时间只是在埋头吃草。
对于这种大型食草哺乳动物来说,草的能量密度实在太低了,而他们身上肌肉又如此发达,体重如此之大,运动量如此之高,所以它们需要利用一切能利用的时间来进食。
而作为军马来讲,显然是不能放任其在长途行军,作战时低头吃草的,这时候就要用高能量密度的食物来顶饿,所以才有了军马吃豆粮的说法。
虽然草的能量密度低,野马却能在自然筛选中进化出独特生存策略,草原西季更迭,野马群懂得跟随牧草生长周期迁徙,春季啃食嫩草,秋季抢食结籽的野草。
它们对不同草场的适应能力,正是成为好马的关键,当马蹄踏过盐碱地寻找水源,蹚过沼泽地躲避天敌,这样的生存历练让野马腿部肌肉紧实,耐力远超圈养马匹。
在自然竞争中,野马群遵循优胜劣汰法则。健壮的公马统领马群,带领马群寻找优质草场,抵御狼群和其他掠食者袭击。
母马会优先选择强壮公马繁衍后代,幼崽出生后,必须在短时间内学会奔跑,跟不上马群的幼马很快会被淘汰。这种残酷筛选机制,让野马种群始终保持优良基因。
野马的野性也是成就好马的重要因素,它们没有马厩庇护,必须自己应对极端天气。寒冬腊月,野马群聚集成圈抵御风雪,头部朝外的马匹首面寒风,定时轮换位置。
盛夏时节,它们会主动寻找凉爽的地方,去山涧,背阴的地方躲避太阳的毒晒,用泥水涂抹身体驱虫。这样恶劣环境下成长的野马,体质坚韧,对疫病抵抗力强。
骑兵挑选战马,同样重视马的野性与耐力,虽然用精饲料喂养,但训练时仍会模拟野外环境,让战马保持奔跑、跳跃等自然习性。
野马无需精饲料,却在自然磨砺中,成为了耐力、速度、韧性俱佳的好马,这是大自然赋予的生存智慧。
石头在九爷讲完后说,如果家马和野马杂交,也能改良家马,不知道这个方法可不可行。
九爷说,河西走廊周围的戈壁滩和草原倒是有野马,只是野马都远远躲着人,很少有人能跟他们接近,这种可能性非常小。
对于马这种逃跑型动物来说,能看到野马就己经很幸运了,石头心想,我看到过普氏野马,不过不是在现实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