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权杖交替与理念交锋

2025-08-23 3864字 2阅读
左右滑动可翻页

大凉山的初冬带着清冽的寒意,瓦吾村的圆形会议室外,彝族青年们正在悬挂五彩经幡。今天是基金管理委员会的特别会议,72 岁的吉克大叔将正式宣布退休,会议的核心议题是选举新任主席。阳光透过薄雾洒在会议桌上,那根陪伴吉克大叔多年的镶铜权杖被放在桌子中央,杖头的铜雕鹰隼在光线下闪着温润的光泽。

“阿依莫,你紧张吗?” 李阳站在窗边,看着远处梯田里晾晒的花椒,轻声问道。阿依莫今天穿着崭新的彝族盛装,百褶裙上的银饰随着呼吸轻轻作响,她手里攥着一份《加密货币扩张计划》,指尖因用力而泛白。

“有点。” 阿依莫的声音带着一丝颤抖,“不是因为选举,是怕辜负吉克爷爷的期望。” 她抬头望向会议室门口,吉克大叔正被几位老农户簇拥着走来,老人的步伐虽然缓慢,但每一步都透着坚定。

会议开始前,木呷突然站起来,手里举着一个竹篮,里面放着十二块核桃饼。“按照老规矩,候选人要先给大家分饼,” 他的目光扫过在场的 21 位委员,“谁的饼最合大家口味,谁就有资格当主席。” 这个仪式源自彝族的 “长老选举制”,看似简单,却暗含着对候选人亲和力的考验。

阿依莫走上前,拿起一块核桃饼,笑着说:“这是我奶奶教我做的,加了我们自己种的花椒粉,有点麻,希望大家喜欢。” 她分饼时特意将最大的一块递给吉克大叔,老人咬了一口,眼睛眯成一条缝:“有当年的味道,阿依莫的手艺比她妈妈还好。”

投票结果毫无悬念,阿依莫以 17 票当选新任主席。当吉克大叔将那根权杖交到她手里时,整个会议室爆发出热烈的掌声。权杖的重量超出了阿依莫的预期,她突然明白,这不仅是权力的象征,更是沉甸甸的责任。

“现在,我有最后一个提案。” 吉克大叔的声音突然变得严肃,他从怀里掏出一张泛黄的纸,上面用彝汉双语写着几行字,“基金成立五年来,我们帮助了很多农民,但最偏远的那些村寨还没覆盖到。我提议,从明年开始,每年拿出收益的 5%,建立‘马背金融服务队’,让年轻人骑着马,把区块链终端和金融知识送到大山深处。”

这个提案引发了激烈讨论。支持的声音认为这是 “不忘本”,反对的则觉得 “成本太高”。木呷算了一笔账:“一匹马每天要吃两斤玉米,一个服务队至少需要五匹马,一年下来就是三万多斤玉米,这钱还不如用来买新的滴灌设备。”

阿依莫沉思片刻,突然说:“我支持吉克爷爷的提案,但可以用新方法降低成本。” 她打开平板电脑,展示出无人机配送方案,“我们可以用无人机运送小型区块链终端,再培训当地的乡村教师当兼职宣传员,这样既能覆盖偏远村寨,又能节省成本。”

这个折中方案最终以 19:2 的高票通过。吉克大叔看着阿依莫,眼里满是欣慰:“好孩子,懂得变通,但没丢根本,这就对了。” 他顿了顿,话锋一转,“不过,关于你那个‘加密货币扩张计划’,我有话要说。”

会议室里的气氛瞬间变得紧张。吉克大叔拿起阿依莫放在桌上的计划书,慢慢翻开:“你想把基金用于加密货币的比例从 1% 提高到 10%,还想发行基金自己的数字货币,叫‘花椒币’?” 老人的手指在 “去中心化交易所” 几个字上停留片刻,“这些东西看不见摸不着,万一出了问题,我们怎么向农民交代?”

阿依莫深吸一口气,走到墙边,打开投影仪:“吉克爷爷,各位叔叔伯伯,加密货币不是洪水猛兽。” 她展示出一组数据,“我们在越南用加密货币支付咖啡款,手续费降低了 80%,到账时间从三天变成十分钟。如果发行‘花椒币’,农民可以首接用它购买种子和化肥,不用再去镇上的银行排队。”

“说得好听!” 一位名叫阿古拉的老农户突然站起来,他的儿子三年前因投资虚拟货币亏光了积蓄,“那些代码就是骗人的咒语!我儿子当年也说能赚钱,最后呢?连买农药的钱都没了!” 他激动地挥舞着手臂,银手镯撞击桌面发出刺耳的声响。

会场顿时陷入混乱,支持与反对的声音交织在一起。李阳悄悄碰了碰阿依莫的胳膊,示意她冷静。阿依莫点点头,突然提高声音:“大家静一静!我知道你们担心风险,所以我设计了三道防线。”

她指着屏幕上的流程图:“第一,所有加密货币交易都由专门的风险控制小组审核,这个小组里必须有至少三位老农户;第二,‘花椒币’只能用于购买农业生产资料,不能兑换成现金;第三,我们会和县政府合作,建立‘风险准备金’,万一出问题,由准备金先行赔付。”

这番话让会场安静了许多。吉克大叔突然问:“阿依莫,你能保证这些数字货币不会像当年的法币一样贬值吗?” 老人经历过多次货币改革,对纸质货币的信任早己崩塌,这也是他抵触加密货币的深层原因。

阿依莫走到会议桌前,拿起那根权杖:“吉克爷爷,我不能保证它不贬值,但我能保证,‘花椒币’的价值永远和我们的花椒挂钩。一‘花椒币’等于一斤一级花椒,不管市场怎么变,这个比例永远不变。” 她的目光坚定,“就像这根权杖,不管谁当主席,它代表的公平和信任永远不变。”

吉克大叔沉默了很久,突然笑了:“好!就按你说的办,但我有个条件。” 他站起身,将权杖递给阿依莫,“这根权杖你拿着,但每个月必须来我家,把加密货币的事情讲给我听,首到我听懂为止。”

全场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阿依莫接过权杖,突然发现杖头的鹰隼眼睛里,似乎闪烁着泪光。她知道,这不仅是一根权杖的交接,更是两代人对金融理念的理解与传承。

会议结束后,“马背金融服务队” 的筹备工作立刻启动。阿依莫亲自挑选了五位既懂技术又熟悉山路的彝族青年,给他们配备了经过改装的摩托车 —— 在不通公路的地方,摩托车比马更实用。服务队的第一个任务是给海拔 3000 米的谷莫村送去区块链终端,那里的农户还在用最原始的方式记录收成。

谷莫村的老支书起初坚决反对:“我们祖祖辈辈都是用结绳记事,不需要这些新玩意儿。” 但当服务队的青年演示如何用终端查询越南咖啡的价格,如何用加密货币预订化肥时,老人的态度慢慢软化了。一周后,谷莫村成为基金在大凉山最偏远的区块链节点。

与此同时,“花椒币” 的发行准备也在紧锣密鼓地进行。阿依莫邀请了西川大学的金融教授和彝族老农户组成 “发行委员会”,反复测算发行量和兑换比例。教授们想用复杂的数学模型,老农户们则坚持 “一户一票”,最终采用了折中的办法:基础发行量按农户数量确定,额外发行量与当年的花椒产量挂钩。

“花椒币” 的设计融入了浓厚的彝族文化元素。币面图案是彝族的太阳历和花椒图案,背面则是区块链的哈希值,由阿依莫的奶奶亲手绘制。当第一批 “花椒币” 的数字钱包在手机上显示时,老农户们惊讶地发现,自己的头像被设计成了彝族英雄的形象。

美股市场对基金的代际交接反应积极。李阳的实盘账户中,与基金相关的股票组合一周内上涨了 8%。他在分析报告中写道:“年轻一代的创新精神与老一辈的风险意识结合,就像优质的花椒与恰当的火候,能熬出最醇厚的金融浓汤。”

但挑战很快接踵而至。一位名叫沙马的青年农户偷偷用 “花椒币” 在网上购买了一部智能手机,违反了 “只能用于农业生产” 的规定。当木呷发现时,气得要将沙马逐出合作社。阿依莫却提出了不同的解决方案:“让他在全村人面前表演如何用手机学习种植技术,把‘坏事’变成好事。”

沙马的 “手机教学” 意外受到欢迎,很多农户开始请教如何用手机查询气象预报,如何观看农业技术视频。阿依莫趁机在基金小程序里增加了 “农技学堂” 板块,三个月内用户突破 5000 人,沙马也成了小有名气的 “手机老师”。

吉克大叔的 “加密货币课堂” 每周如期举行。阿依莫用玉米粒和花椒演示区块链的原理,老人虽然还是不太理解,但每次都会认真记录。有一次,他突然问:“如果停电了,这些数字货币会不会消失?” 阿依莫笑着说:“不会,就像我们的记忆,就算脑子不好使了,刻在石头上的还在。”

年底的篝火晚会上,阿依莫第一次以主席的身份发表讲话。她站在火堆旁,权杖在手中熠熠生辉:“今年我们种的花椒卖了好价钱,越南的咖啡也获得了有机认证,这些成绩不是我一个人的,是所有相信我们的人的。” 她举起手机,展示出 “花椒币” 的流通数据,“这上面的每一个数字,都是我们共同的脚印。”

晚会的高潮是吉克大叔的即兴演讲。老人接过阿依莫递来的话筒,声音虽然有些沙哑,但异常有力:“我活了 72 岁,见过用贝壳当钱,用粮票当钱,现在又见到用代码当钱。钱的样子在变,但道理没变 —— 要让人相信,要让人过得更好。” 他指着天上的星星,“就像这些星星,不管我们看不看得到,它们都在那里,照着我们往前走。”

李阳站在人群中,看着阿依莫和吉克大叔并肩站在火堆旁,突然想起自己刚离开盛景资本的那个清晨。那时的他以为金融的世界只有冰冷的数字和交易,如今才明白,真正的金融充满了温度和传承。

手机震动,是娜奥米发来的视频。画面里,肯尼亚的农户正在用 “花椒币” 兑换中国的农用无人机,卡鲁蒂的儿子操作着遥控器,无人机在玉米地上空精准喷洒生物农药。李阳笑着回复:“告诉他们,明年我们会把‘玉米币’也加进来。”

夜色渐深,篝火渐渐变成通红的炭火。阿依莫将权杖轻轻靠在树旁,和年轻人们跳起了传统的达体舞。木呷看着这一幕,悄悄对吉克大叔说:“这丫头,比我们当年厉害。” 老人点点头,眼里的星光与天上的星辰交相辉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