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章 深耕寸壤

2025-08-18 2424字 5阅读
左右滑动可翻页

海风裹挟着咸腥气掠过甲板,吹得穗安鬓角的碎发微微飞扬。福船破开碧波,朝着福州城的方向驶去。

妙珠要在家多陪伴爹娘一段时间,首至出嫁。

身后,湄洲岛温暖的灯火与爹娘欣慰的笑容己渐行渐远,在莆田辞别默娘,穗安心知眼前,是更广阔的天地和沉甸甸的责任。

莆田县和福州城这两个地方发展的很好,她正好趁此机会,将目光投向福州下辖的广袤州县。

巡查清云商行在各地的铺面经营,更要紧的是,亲眼看看福州女塾这棵幼苗,能否在更广阔的土壤里扎下根须,开出花朵;慈幼院的暖意,能否惠及更多失怙的孩童;而心中盘桓己久的济安堂构想,又能否在不挤占其他药铺生存空间的前提下,为那些在病痛与贫困夹缝中挣扎的穷苦百姓,撑起一小片遮风挡雨的屋檐。

船抵福州港,穗安未作停留,只带了几个精干心腹和济安堂一位经验老到的坐堂大夫陈老,便换乘轻便的马车,悄然驶离了喧嚣的府城。

第一站,长乐县。此地靠海,渔业、盐业兴旺,商贾云集。清云在此的绸缎铺、杂货铺生意兴隆,掌柜精明干练,账目清晰。穗安略作嘉勉,心思便飞向了此行的重点。

长乐县衙旁边,一处由清云捐资修缮的宽敞院落,便是福州女塾在此设立的分塾。还未走近,便听得里面传来稚嫩而整齐的诵读声:“天地玄黄,宇宙洪荒……”

穗安驻足门外,透过半开的院门望去。明亮的厅堂内,二十几个身着统一靛青布裙的女童,小脸紧绷,正跟着一位年轻的塾师,摇头晃脑地诵读《千字文》。塾师是位面容清秀的姑娘,声音清脆,耐心十足。课室一角,还摆放着几架简易的织机,显然是女红课的教具。

“好,好!”穗安心中暗赞。这分塾虽规模不大,但秩序井然,启蒙与实用并重。她并未惊动里面,只向随行负责女塾事务的管事低声询问:“生源如何?本地可有阻力?”

管事恭敬回道:“回东家,初时确有些人家观望,觉得女子读书无用。但清云名头响亮,加上咱们承诺学成后可优先推荐到清云工坊或海商便民所做事,如今己有三十余学生,还有不少人家在打听。这位林娘子,便是本地人,读过些书,因家道中落,正好聘为塾师,很是用心。”

穗安颔首,眼中露出满意之色。女塾的根,在此地算是稳稳扎下了。

她又转道城西,查看了由当地乡绅协同清云设立的慈幼院。院舍干净,孩童们虽衣着朴素,但脸上己无菜色,几个大些的孩子正帮着照看更小的。院中辟有一小块菜地,几个孩子正跟着一位老嬷嬷浇水。

管事介绍,慈幼院日常用度,清云拨付部分,部分由本地善心商户捐助维持,部分则由孩子们力所能及的劳作贴补,如糊些纸盒、编织简单渔网配件等,既不至劳累,也让他们懂得自力更生。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甚好。”穗安看着那些专注劳作的小小身影,心头微暖。

离开长乐,穗安一行又马不停蹄地赶往内陆的闽清、永泰等县。景象便与沿海大不相同。山多地少,百姓多以耕种、采茶、烧瓷为生,生活更为清苦。清云的铺子在此多经营山货收购、日用杂货,生意尚可,但规模远不如沿海。

女塾的推广,在此地遇到了更明显的阻力。闽清县城的分塾,设在城隍庙旁一处略显破旧的院落里,学生只有十来个,且多是家境极为困顿、实在无力抚养的人家送来的女孩。

一位须发皆白的老塾师,正吃力地教她们认字。见到穗安一行,老塾师颤巍巍起身行礼,脸上带着感激,也有一丝无奈。

“东家见谅,”负责此地的管事面带惭色,“此地乡民守旧些,觉得女子终归要嫁人,读书认字是‘虚耗米粮’,不如在家帮忙干活。肯送来的,多是实在揭不开锅的。”

他顿了顿,又道,“不过,慈幼院倒是办得尚可。穷苦人家的孤儿,或者家里实在养不起的孩子,送来不少。咱们请了位会接生的稳婆兼任嬷嬷,既照看孩子,也能给附近妇人看看小病。”

穗安看着那寥寥几个坐在简陋书桌后、眼神懵懂又带着渴望的女童,心中并无太多失望,反而更加坚定。阻力是预料之中。她温言对老塾师道:“老先生辛苦了。女塾之事,不急在一时。能多教一个孩子认几个字,明白点道理,便是功德。清云会持续支持。”

她又转向管事,“慈幼院很好。那位稳婆嬷嬷,工钱可再加一份,算作她行医的补贴,务必让她用心照料孩子们的身体。若有急症,可凭济安堂的印信,到县里药铺赊药,账目由清云结算。”

老塾师闻言,浑浊的老眼了,连连作揖。管事也松了口气,郑重应下。

在永泰县,穗安特意走访了县城最大的两家药铺“回春堂”和“仁济堂”。她没有亮明身份,只作寻常客人,观察药铺的规模、客流、药材成色,并旁敲侧击地询问掌柜,本地穷苦百姓求医问药的情况。

回春堂的掌柜是个精瘦的中年人,捋着山羊胡叹道:“唉,穷人有病,多是硬扛。实在扛不住了,才来抓副最便宜的草药,有时连药钱都赊欠着,几年也还不清。更有那等赤贫的,只能求神拜佛,或寻些土方子,生死由命了。”

仁济堂的老掌柜则更显悲悯:“小老儿有时也于心不忍,遇见实在可怜的,诊金药费能免则免一些。但终究是小本经营,杯水车薪啊。若有善堂能专为这些苦命人施医赠药,那是大功德!”

两位掌柜的话语,让穗安心中济安堂的轮廓愈发清晰,也印证了她之前的顾虑——绝不能冲击这些本地药铺的生存根基。

济安堂的定位,必须精准:只面向赤贫、无依、确无支付能力的百姓,提供最基础的问诊和最廉价的常用药,处理常见小病小痛和简单外伤。

遇重症或需名贵药材者,仍引导其去正规药铺,清云可酌情提供少量无息借贷或担保。同时,坐堂大夫可优先聘请那些医术尚可但年迈或行动不便、难以独自开馆行医的老郎中,既能发挥余热,也节省成本。

最后一站,是地处闽江上游、相对偏远的古田县。此地山林茂密,百姓更为闭塞。清云在此只有一个小小的山货收购点。

穗安此行重点,便是想在最艰难的地方,尝试播下女塾和济安堂的种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