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晨五点,射击场的露水还没干,凌云趴在伪装网下,己经保持狙击姿势整整两个小时了。
95式狙击步枪的枪托抵在肩窝,冰凉的金属触感透过作训服渗进来。他右眼贴着瞄准镜,十字准星稳稳锁在百米外的移动靶上,呼吸调整成悠长的节奏,每一次吸气呼气,都和准星的轻微晃动完美同步。
“三点钟方向,风速3米/秒,修正量0.5密位。”耳机里传来林溪的声音,她正坐在指挥车里监控气象数据,“目标将在15秒后进入最佳射击区域。”
凌云指尖搭在扳机上,没有立刻动作。他的视线透过瞄准镜,不仅盯着靶心,还在观察靶纸边缘的飘动——那是被风吹动的痕迹,比仪器给出的数据更首观。
“修正0.7密位。”他轻声说。
“咦?气象仪显示0.5就够了……”林溪的声音带着疑惑,但还是迅速调整了参数。
10秒后,移动靶突然加速,朝着预设路线的拐角冲去。就在它即将消失的瞬间,凌云平稳地扣动扳机。
“砰!”
枪响的同时,靶心炸开一团红烟。
“命中!10环!”赵虎在观测点大喊,声音里满是兴奋,“龙哥你这枪法,比狙击组的老鸟还准!”
凌云没有起身,依然保持着瞄准姿势。汗水顺着额角滑进眼角,他眨都没眨,视线转向下一个靶位。
这是“利刃”的专项训练——“静态狙击动态目标”,要求射手在长时间潜伏后,对快速移动的目标进行精准射击,模拟实战中伏击敌方重要目标的场景。
苏晴站在指挥塔上,拿着望远镜观察。她的眉头微微皱着,不是因为不满意,而是发现了一个奇怪的细节。
连续五组射击,凌云的成绩全是10环,但每次修正量都比仪器计算的多0.2到0.3密位。这不是误差,更像是一种刻意为之的习惯。
“休息10分钟。”苏晴对着对讲机说。
凌云终于从地上爬起来,活动了一下僵硬的脖颈。赵虎跑过来递水:“你刚才咋总往高了修正?林溪都说气象仪没问题了。”
“仪器测的是平均风速。”凌云拧开瓶盖,喝了一口水,“但地面有障碍物,拐角处的实际风速比平均数据高。”他指着靶场边缘的一排杨树,“树叶的摆动幅度,比仪器显示的要大。”
赵虎凑近看了看,还真没发现树叶有啥特别的:“你这眼睛是显微镜啊?”
林溪从指挥车里跑出来,手里拿着平板电脑:“我查了刚才的风速记录,拐角处确实有阵风,最高到3.8米/秒,只是持续时间太短,仪器没捕捉到。”她看着凌云的眼神满是佩服,“你怎么发现的?”
“以前在山里打猎,得看草动听风响。”凌云笑了笑,“猎物比靶子机灵多了,一点风吹草动就会跑。”
苏晴走过来,手里拿着一把狙击步枪:“再试一次,用这个。”
那是一把没有加装瞄准镜的老式步枪,枪身上还带着斑驳的锈迹。
“这是……56式半自动?”赵虎认了出来,“早就淘汰了,连瞄准镜都没有,怎么打移动靶?”
“用机械瞄准具。”苏晴看着凌云,“150米,移动靶速度提高20%。”
这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机械瞄准具的精度远不如光学瞄准镜,加上距离增加、速度变快,能打中靶纸就算不错了。
凌云接过步枪,掂量了一下,枪身比95式沉不少,枪托上的木质部分己经磨得光滑。他检查了一下枪机,拉动几下,动作流畅。
“没问题。”他走到射击位,没有趴下,而是采用了站姿射击的姿势。
“开始!”
移动靶从轨道上呼啸而出,速度明显比刚才快了很多,在150米外只能看到一个模糊的影子。
凌云举起步枪,右眼紧盯准星,左手稳稳托住枪身,右手食指轻轻搭在扳机上。他没有急于开枪,而是等目标跑到轨道中间时,突然侧身,同时扣动扳机。
“砰!”
子弹带着破空声飞出,150米外的靶纸中心,再次炸开红烟。
“又是10环?!”赵虎惊得张大了嘴巴,“这都能打中?你是不是有透视眼啊!”
凌云放下枪,揉了揉肩膀:“这枪的后坐力比95式大,得借侧身的力道卸力。”他看着苏晴,“教官,您是想看看我不用瞄准镜能不能打?”
苏晴点点头,拿起那把56式步枪:“我在特种部队时,老班长说过,真正的神枪手,不是靠瞄准镜,是靠感觉。”她拉动枪机,“你刚才的射击,不是靠计算,是靠首觉,对吗?”
“是习惯。”凌云纠正道,“就像吃饭用筷子,用久了就不用想怎么夹。”
“但战场上不能只靠习惯。”苏晴的表情严肃起来,“如果目标突然变向?如果有障碍物遮挡?首觉会失灵,但数据不会。”她把平板电脑递给凌云,“这是你刚才五组射击的弹道分析,虽然都命中10环,但弹着点分布很散,说明你的修正更多是凭感觉,没有形成稳定的计算模式。”
凌云看着屏幕上的弹道图,确实像苏晴说的那样,弹着点东一个西一个,完全没有规律。
“在古代,你可以靠经验打猎。”苏晴的声音缓和了一些,“但在这里,我们面对的是受过专业训练的敌人,他们会利用你的习惯做陷阱。你必须把经验变成数据,把首觉变成公式,这样才能在任何情况下都保持稳定。”
凌云沉默了。他想起上次实战模拟,自己靠声东击西的战术赢了,但苏晴说那是运气好,如果遇到更狡猾的对手,可能早就中埋伏了。
“我明白了。”他拿起平板电脑,认真研究起弹道分析,“我会学的。”
接下来的训练,凌云开始刻意改变习惯。他不再靠观察树叶判断风速,而是先看林溪给出的数据,在脑子里计算修正量,再结合自己的观察调整。一开始成绩下滑得厉害,好几次都脱靶了。
赵虎看得着急:“龙哥,你别跟自己较劲啊,刚才那样不挺好的吗?”
“不,教官说得对。”凌云擦掉脸上的汗水,“习惯能赢一次,赢不了每次。”
苏晴站在旁边,看着他一遍遍调整姿势、计算数据,眼神里闪过一丝赞许。她知道,凌云最难能可贵的不是天赋,而是愿意放下过去的骄傲,从零开始学习。
傍晚训练结束时,凌云的成绩终于稳定下来。虽然还是10环,但弹着点几乎都集中在靶心的同一个位置。
“这才是真正的精准。”苏晴看着弹道图,满意地点点头,“记住这种感觉,数据打底,经验调味,才能做出最好的‘菜’。”
凌云笑了,第一次觉得苏晴的比喻还挺贴切。
回去的路上,赵虎哼着歌走在前面,凌云和林溪跟在后面。
“你知道吗,苏教官以前是全军狙击冠军。”林溪忽然说,“三年前执行任务时,为了掩护队友,她用这把56式步枪,在200米外打中了敌人的手榴弹引信,把整个小队都救了。”
凌云愣了一下,想起那把老旧的56式步枪,突然明白了苏晴为什么要让他用那把枪训练。
“她是想告诉我,武器不重要,重要的是用武器的人。”
“不止。”林溪看着远处的夕阳,“她是想让你知道,真正的利刃,既要锋利,也要懂得保护。”
凌云看着自己的手,这双手既握过古代的刀,也握过现代的枪。无论是哪种武器,最终的目的,都是守护。
他握紧拳头,心里有了新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