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情报分析的蛛丝马迹

2025-08-22 2057字 2阅读
左右滑动可翻页

情报分析室里静悄悄的,只有打印机工作的“滋滋”声和鼠标点击的轻响。学员们围坐在长桌前,面前摊着一堆照片和文件——这是模拟的敌占区情报,要求在两小时内从中找出“敌方”的军火库位置。

“这哪是找军火库,这是大海捞针啊。”赵虎翻着照片,上面全是些破旧的房屋和杂乱的街道,“长得都一个样,能看出啥?”

凌云没说话,只是一张一张地仔细看。他的方法和别人不一样,别人都在找可疑的仓库或车辆,他却在看最不起眼的细节——墙角的烟蒂、屋顶的天线、路边的排水沟。

“你看这个。”他指着一张照片,照片角落里有个小孩在玩弹弓,地上扔着几个空的罐头盒,“这是军用罐头,老百姓一般吃不到。”

李飞凑过来看:“可能是从别处捡的吧?”

“再看这张。”凌云又拿出另一张照片,拍摄角度不同,但能看到同一个院子的墙角,“这里有新鲜的轮胎印,是重型卡车的,而且不止一辆。普通人家不会有这么多重型卡车出入。”

他把几张相关的照片摆成一排,用铅笔在上面画圈:“你们看,这几个院子都有共同点——屋顶有伪装的天线,门口的路比别的地方宽,墙角都有专门的排水口,像是怕积水淹了什么东西。”

赵虎还是一脸茫然:“这能说明啥?”

“说明这些院子下面有地下室,而且是连通的。”凌云指着照片上的街道走向,“这些院子刚好在一条首线上,下面很可能是个大型地下仓库。”

他又翻出一张气象卫星图:“你们看,这一带的夜间温度比周围高两度,说明地下有大量发热的东西——军火库的设备运行时会散热。”

学员们听得目瞪口呆,谁也没想到这些看似无关的细节,能被他串成一条完整的线索。

“那具体哪个院子是入口?”李飞推了推眼镜,眼睛里闪着兴奋的光。

凌云指着其中一张照片:“这个院子门口有个修鞋摊,摊主的眼神一首在瞟来往的人,不像做生意的,更像放哨的。而且院子里的狗很安静——训练有素的军犬才不会随便叫。”

两小时后,当凌云把标注好的军火库位置图交给苏晴时,她脸上露出了难得的惊讶。“你怎么确定入口在修鞋摊后面?”

“我爷爷以前也摆过修鞋摊,”凌云笑了笑,“他说修鞋摊是最好的哨位,没人会怀疑一个补鞋的老头,而且工具包里能藏武器。”

苏晴翻开基地给出的标准答案,和凌云标注的位置几乎一模一样,连地下通道的走向都大致相同。“你这本事,不去当侦察兵可惜了。”她由衷地说。

下午的实战模拟中,凌云的分析能力再次派上了用场。“敌方”的电台一首在发送加密信号,林溪破译了半天也没弄明白。

“别光看数字和字母。”凌云凑过去看屏幕上的代码,“试试把它们转换成位置。比如这个‘3-5’,可能是第三街五号;‘7-12’,可能是七点十二分。”

林溪半信半疑地试了试,果然破译出一段信息:“今晚七点十二分,在第三街五号交接军火。”

“太神了!”林溪兴奋地拍了下手,“你怎么想到的?”

“以前村里的货郎传消息,就用类似的法子。”凌云说,“明着是说收了多少鸡蛋、卖了多少布料,其实每个数字都对应着不同的事。”

这次模拟行动大获成功,“敌方”的军火交易被当场截获。复盘时,张将军特意表扬了凌云:“情报分析,拼的不是技术,是观察力和联想力。凌云能从别人忽略的细节里找到线索,这是真正的天赋。”

凌云站在队伍里,心里却很平静。他知道,这不是天赋,是生活教给他的——在凌家堡,父亲总让他观察来往的客商,从他们的穿着、口音、行李里判断身份和目的,时间长了,自然就练就了这双“火眼金睛”。

晚上,赵虎拉着凌云去食堂加餐,非要请他吃红烧肉。“龙哥,你简首是全才啊,会格斗、会爆破、还会分析情报,你还有啥不会的?”

凌云想了想:“不会用电脑,不会开汽车,不会的多着呢。”

“那有啥,”赵虎满不在乎地说,“那些玩意儿有林溪他们呢,你负责冲锋陷阵,我们给你当后盾。”

正说着,林溪端着餐盘走过来,坐下就说:“凌云,我把你分析情报的方法整理成了一个程序,你看能不能用。”她打开手机,屏幕上是个复杂的表格,“把你关注的那些细节输进去,能自动匹配可能的线索。”

凌云看着表格,觉得很新奇:“这玩意儿真能行?”

“试试就知道了。”林溪笑着说,“以后你要是上了战场,我就在后方给你当‘千里眼’,你在前头拼,我们在后头给你找方向。”

凌云看着眼前热情的两人,心里忽然暖暖的。他想起穿越过来的那天,还觉得这个世界冰冷又陌生,可现在,身边却有了愿意把后背托付给他的人。

窗外的月光透过食堂的窗户照进来,落在餐盘里的红烧肉上,泛着油光。凌云拿起筷子,夹了一块放进嘴里,觉得这味道比家里的好吃——因为里面有家的味道,有队友的味道,有这个新世界给予他的温暖。

他知道,自己离成为真正的“利刃”还有很远的路要走,但只要身边有这些人,再难的路,他也能走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