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战医院弥漫着消毒水和草药混合的气味,阳光透过窗户,洒在病房的床上。赵刚半靠在叠起的被褥上,他的脸色还是有些苍白,正低着头极其专注地看着一份文件。
那是信号排整理、誊抄后送来的关于平安县城战役的详细战报,详细记录了战斗的每一个环节。
赵刚看得极其缓慢,手指微微颤抖,一滴滚烫的泪水顺着他苍白的脸颊滑落,紧接着,第二滴,第三滴,泪水汹涌而出。他死死咬着嘴唇,不让自己发出声音,但肩膀却不受控制地剧烈颤抖起来,双手紧紧把战报压在心口,就像抱着那些牺牲的战士。
“老赵,老赵,老子来看你来了!”李云龙的大嗓门还没进去就传了进来。门帘掀开,李云龙带着陈累、陈尚走了进来。李云龙脸上带着从旅部出来的得意:“哈哈,老赵,你可想死老子了”。他一眼就看到了赵刚脸上的泪痕和颤抖的肩膀,脸上的笑容瞬间凝固了,脚步也顿住了。
“政委?”陈累也看到了赵刚的异样。
赵刚侧过头,迅速用手背抹了一把脸,试图掩饰自己的失态,但通红的眼眶和脸上的泪痕却无法抹去。他深吸一口气,强压下翻腾的情绪,声音还带着一丝哽咽:“老李?你们怎么来了?”
李云龙几步冲到床边,看了看赵刚略有些苍白的脸,脸上的轻松荡然无存, “老赵,你这是怎么了,咋还哭上了?伤口疼的厉害了?”
赵刚将手中的战报微微抬起,“老李,小陈这战报做的好啊,黄连长、赵老栓、石头、那么多战士,还有秀琴嫂子,他们…他们…”
他哽咽着,说不下去了,只是用手指颤抖着点了点战报上那几个被红笔圈起来的名字和数字。
李云龙看着那份战报,眼神瞬间黯淡下来。那些名字,那些牺牲也勾起了他的痛楚。他伸出手,用力拍了拍赵刚没受伤的肩膀,声音低沉而沙哑:“老赵,别看了,都过去了。兄弟们都是好样的,秀琴她也没给咱独立团丢人……”
陈累也走上前,和尚将缴获的战利品放在一边,低声说:“政委,您别太难过,保重身体要紧。”
赵刚深吸几口气,努力平复着情绪,他再次抹了把脸,声音渐渐稳定下来,带着一丝赞赏:“小陈,这战报做的好啊。把战斗中的临场指挥,战术总结,兄弟们的英勇、牺牲,都记录下来了,这甚至比战后总结的东西还要更详实些。”
陈累似乎想起了什么,摇了摇头:“政委,起初三人前勤小组的成立目的是在战场上及时的将敌人的变化信息传递给指挥员,同时详细记录敌我战术,是为了战后分析的更详实,但经历了几场战斗后,它有了新的意义,就是,让英雄不再无名!”
李云龙也点点头, “老赵说得对,这玩意儿好,以后打仗就得这么搞。让活着的兄弟都知道仗是怎么打的,让牺牲的兄弟……也能留个名!”
“对!”赵刚用力点头,“它的意义,绝不仅仅是记录,它还能鼓舞士气,凝聚军心,传承精神!小陈,你立了大功啊!”
李云龙这时才想起正事,脸上重新露出笑容,带着一丝得意:“哎,老赵,说到立功,还有个好消息要告诉你呢,咱们小秀才,火线升官了!”
“哦?”赵刚一愣,看向陈累,“升官?”
李云龙一拍大腿:“旅部命令!任命小秀才,为咱们独立团参谋长!嘿嘿,这小子,现在跟咱俩快一个级别了,参谋长!怎么样?老子带出来的兵,出息吧?”
赵刚眼中闪过一丝惊讶,随即是浓浓的欣慰和赞赏:“参谋长!好,太好了,小陈,不,陈参谋长!恭喜你,这任命太及时也太合适了,我相信以你的能力,完全能胜任,独立团有你当参谋长,是老李的福气,也是独立团的福气啊!”
陈累有些不好意思地笑了笑:“谢谢政委!谢谢团长!但是政委,我还是习惯团长叫小秀才,要不你也叫我小秀才得了,听着亲切!”
赵刚看着陈累,越看越满意,他拿起那份战报,眼中闪烁着知识分子特有的光芒:“好,那非正式场合,我也叫你小秀才,老李,小秀才,我刚才看战报的时候也在思考一些问题。”
赵刚整理了一下继续说:“我发现一支部队也是有气质有性格的,而这种气质和性格,与其军事主官有关,他的性格强悍这支部队就强悍,就嗷嗷叫,这支部队就有了灵魂。从此以后,这支部队不管换过多少茬人,它的灵魂仍在!”
李云龙一拍老赵:“老赵你说的有道理,兵熊熊一个,将熊熊一窝,要说魂,只要我在,独立团的兵就嗷嗷叫,遇到敌人就敢拼命!就算哪天我牺牲了,独立团的战士也照样嗷嗷叫,我就不相信他们从此就变成棉花包!还是那句话,一个剑客高手和咱对阵,就算明知是个死,也要亮剑。这精神还在,独立团就垮不了。”
赵刚看向陈累:“是啊,就是这种精神传承,让我在这战报上看到更大的希望。小秀才你知道报纸吗?我在北平参加学生运动的时候,帮着几个师哥印过小报。那上面登着我们学生运动的思想,影响了我在内的很多学生。我在想我们能不能也办一份咱们独立团的报纸,在形成成果后,报请总部,办一份咱们八路军自己的报纸?”
“报纸?”李云龙挠了挠头,“那玩意儿有啥用?能当饭吃还是能当枪使?”
“政委,报纸我倒是知道…”
赵刚没有理会李云龙,目光灼灼地看着陈累:“对,报纸,就像这份战报一样,但范围更大内容更丰富,不光记录战斗报道咱们的胜利,还要揭露鬼子的暴行,鼓舞咱们的士气。让整个晋西北,整个八路军,甚至整个敌后的老百姓,都能看到知道,咱们八路军在干什么,咱们为什么而战!”
陈累听着赵刚的话,如同醍醐灌顶!
一个更为宏大的格局在他眼前豁然打开,他之前所有的努力,信号排、旗语网络、前沿观察哨、详细战报,都局限于信息的传递和记录,服务于具体的战斗和指挥。而赵刚提出的“报纸”,则跳出了这个框架,指向了一个更广阔深远的领域——舆论!
“舆论…”陈累喃喃自语,眼中闪烁光芒,他抬起头,看向赵刚和李云龙,声音因为激动而有些颤抖:“政委!团长!报纸,不仅仅是报纸,它是一种武器,一种比枪炮还要厉害而且影响更深远的武器,我们…我们这是在打一场‘舆论战’!”
“舆论战?”李云龙和赵刚同时一愣。
“对!舆论战!”陈累的声音变得清晰而有力,“舆论,就是人心,就是老百姓、官兵、甚至敌人心里是怎么想的。舆论战,就是争夺人心的战争,用笔,用文章去影响人!去说服人!去争取人!”
他激动地踱了两步:
“政委说得对,我们的报纸,影响范围要更大更广,我们不光要办自己的报纸,还要用现在所有己经存在的报纸,我们可以投稿,甚至可以邀请记者来战场报道!”
“首先,影响咱们自己人,让战士们知道为什么打仗,知道战友的英勇。鼓舞士气、凝聚军心!”
“其次,影响老百姓,特别是那些识字的老百姓。商人、工人、知识分子。让他们知道,咱们八路军是真正打鬼子的队伍,是保护老百姓的队伍,争取他们的支持,物资、情报、甚至参军!”
“还有!”陈累的声音陡然拔高,“影响敌人,分化那些伪军,那些被鬼子强迫当兵的中国人。让他们看看鬼子的暴行,看看咱们的胜利,动摇他们的军心,瓦解他们的斗志!”
他指着那份战报:“政委,你看。这份战报里,记录了鬼子多少暴行?如果我们把这些,用老百姓能听懂的话,写成文章,印在报纸上,散发出去,让所有人都看到,这能激起多大的仇恨?能唤醒多少良知?”
他又转向李云龙:“团长,你想想,如果我们把咱们打胜仗的消息,印在报纸上,到处传!这会让老百姓多高兴多解气,会让伪军多害怕多动摇,这效果,不比多打几枪几炮差!”
“更重要的是!”陈累的目光变得深邃,“我们要影响全国,影响那些在大后方,在国统区,甚至在海外的中华人!让他们知道,在敌后,在晋西北,有这么一支队伍,叫八路军!叫独立团!他们在用血肉之躯跟鬼子拼命,他们在打胜仗,在保护中华的土地和人民!这能凝聚多少人心?争取多少支持?让多少热血青年向往这里?这就是人心向背!就是大势所趋!”
陈累一口气说完,胸膛剧烈起伏。赵刚早己听得目瞪口呆,眼中充满了震撼和狂喜!他猛地一拍床头:“好,好一个‘舆论战’,陈参谋长!你这格局眼光远超我的想象!这报纸这舆论战,必须打,而且要打好打得漂亮!”
李云龙虽然对“舆论”、“人心”这些词听得半懂不懂,但他听懂了关键:这玩意儿能鼓舞自己人,能打击敌人,能争取老百姓。他猛地一拍陈累的肩膀:“好小子,真有你的,这‘舆论战’听着就他娘的带劲,打,必须打!老子支持。”
赵刚也激动不己:“老李说得对,小秀才,这件事,就交给你来牵头,我和老李全力支持!咱们独立团,不仅要当军事上的尖刀!也要当舆论战场上的先锋!”
陈累停了停,仔细思索了一下:“团长,政委,我建议这件事由政委你来牵头,第一个我这笔杆子不灵,你让我数数打算盘还行,写东西我不擅长。第二,咱们政委主管政工,刚好也是政委的擅长,我就带着参谋部和信号排给你提供素材,还得需要你润色,政委同志,你可不能趁着养伤就偷懒呀。”陈累临了还开了个不大不小的玩笑,还对着李云龙眨了眨眼。
赵刚知道这是个多大的功劳,刚要摆手反驳,李云龙拍了拍赵刚:“老赵,我觉得小秀才说的不错,这事就得你干!”李云龙也是个人精,迅速懂了陈累的意思。
陈累看着眼前两位,脸上笑出了花。
阳光透过窗户,洒在三人身上。病房里,悲伤被新的希望和豪情冲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