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 棱镜迷宫

2025-08-20 1854字 3阅读
左右滑动可翻页

遗忘花园的银杏叶影还未从眼底消散,苏晓的眼前便炸开一片刺目的虹光。

不是自然的阳光,也不是实验室的人造光源,而是某种被精确分割的光谱——像有人把彩虹钉在棱柱上,再用锤子狠狠击碎。她本能地闭眼,再睁开时,整个世界己经变成由无数镜面构成的蜂巢。

“光学幻象……”她伸手触碰最近的镜面,指尖却穿过了表面,像探入粘稠的水银。

林毅的声音从背后传来:“别碰!折射率会——”

话音未落,镜面突然爆裂。不是物理意义上的碎裂,而是像被搅乱的投影般扭曲变形。成千上万个“林毅”从碎片中走出,每个都完美复刻他的微表情:挑眉时右额的小细纹,说话前下意识抿唇的弧度,甚至衬衫第三颗纽扣永远系不牢的细节。

“苏晓。”

“苏晓。”

“苏晓。”

无数声呼唤从西面八方涌来。苏晓的太阳穴突突首跳,科学家的本能让她立刻开始分析:

**折射率1.78,接近水晶;色散现象异常,可能是掺入了量子态物质;每个镜像都有独立行为模式,说明不是简单的光学复制……**

分析到第三秒时,第一个“林毅”走到她面前。

“我喜欢你。”他说,手指轻轻卷着她散落的发梢,“从你在学术会议上怼得诺奖得主哑口无言那天起。”

苏晓的呼吸一滞。那确实是个真实事件——她博士答辩时,某位大牛质疑她的数据,被她用三个反问问到语塞。当时林毅坐在最后一排,笑得咖啡都洒了。

第二个“林毅”单膝跪地:“嫁给我吧。我们可以把实验室改造成婚房,用培养皿当餐具,每天用离心机决定谁洗碗。”

第三个“林毅”从背后环住她:“记得镜像迷宫吗?那时候我就想这么抱你了。”

越来越多的“林毅”围上来,每个都带着她熟悉的细节:他紧张时会掐虎口的习惯,他衬衫领口总是蹭到的钢笔水,他熬夜后右眼角的小血丝……

最可怕的是,他们说的全是真话。

苏晓的指尖掐进掌心。她太了解林毅了——这些情话里藏着他独有的幽默感,那些只有他们才懂的梗,甚至他告白时紧张的小动作都分毫不差。

但真正的林毅在哪?

她突然想起量子概率云——当观测者不介入时,粒子可以同时处于多个状态。这个迷宫在利用她的期待,将林毅的“可能性”具象化。

“停下。”她对着空气说,“我知道他不在这里。”

镜像们集体凝固,然后哄然大笑。笑声中,迷宫开始重组。镜面翻转拼接,形成一条狭长的走廊,尽头站着背对她的林毅——这次不是幻象,她能认出来。那个真实的、会在她熬夜时偷偷调暗实验室灯光的林毅,那个总把最后一块饼干留给她的林毅。

她向他跑去。

走廊却在延长。每跑一步,林毅的背影就远一寸。更糟的是,两侧镜面开始播放回忆:他在机械丛林为她挡下利爪,在回声火山写下情诗,在双月森林守着她哭到睡着……

“林毅!”她的声音在迷宫里撞出回音。

背影终于停住,但没有转身。

“我害怕。”他的声音从很远的地方传来,哑得不成样子,“如果表白失败,我连陪你熬夜的资格都没有了。”

苏晓的胸口像被冰锥刺穿。她见过林毅面对岩浆、暴风雪、甚至时空裂缝,却从没听过他用这种语气说话——像孤儿院火灾那晚,他蜷缩在雪地里等父母再也没回来的样子。

她突然明白了迷宫的规则。

这不是考验识破幻象的能力,而是逼迫她面对自己筑起的高墙。三年来,她用数据、用实验、用“同事关系”当护城河,却忘了城墙的影子也困住了守城人。

最后十步,她走得极慢。

林毅的肩膀在发抖。不是幻象那种完美的颤抖,而是真实的、细微的、像被击中的琴弦般的震颤。他的后颈有颗小痣,藏在发际线边缘,只有她这个角度能看见。

苏晓踮起脚尖,伸手整理他被棱镜照乱的衣领。

这个动作她做过无数次:学术会议前,项目答辩时,甚至布基球爆炸那天。每次都是公事公办,指尖从不逾矩。但此刻,她的手指在抖,呼吸烫得吓人,像有什么东西终于要冲破理性的堤坝。

林毅突然转身。

他的眼睛红得可怕,嘴角却挂着笑:“你找到我了。”

迷宫的镜面在这一刻全部爆裂。无数碎片悬浮在空中,每一片都映着他们的倒影——不是幻象,而是真实的、终于不再躲藏的两个人。

苏晓没有回答那个未说出口的问题。

她只是拽住他的领带,在万千棱镜的见证下,完成了这个迟到六十个世界的吻。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