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四章 公主请生气

2025-08-20 2386字 2阅读
左右滑动可翻页

第五十四章 公主请生气

三皇子苏瑾想讨好昭阳公主的心思,像长安深秋的落叶般,在楚国使馆周围铺了一地。

自那日家宴不欢而散后,苏瑾像是突然开了窍。先是让人送来了一整车的奇珍异宝,珊瑚树有一人多高,夜明珠在暗室里能照亮半间屋子,还有那柄据说是西域进贡的弯刀,镶满了宝石,一看便知价值连城。

昭阳公主看着这些东西,只淡淡瞥了一眼,就让侍女搬到库房去。她心里冷笑,三皇子以为她是那些见了珠宝就走不动道的闺阁女子吗?这些玩意儿,在楚国的宫廷里她见得多了,比这稀罕的多了去了。

可苏瑾似乎没接收到她的冷淡信号。第二天,他又带着人在使馆外搭起了戏台,请来的是长安城里最有名的戏班,唱的是《凤求凰》。那咿咿呀呀的唱腔,隔着老远都能听见。

昭阳公主正在书房看兵书,被这吵闹声扰得心烦意乱。她走到窗边,就见苏瑾站在戏台前,穿着一身骚包的粉色锦袍,手里还拿着把折扇,时不时对着使馆的方向拱手,那模样,活像个招摇过市的登徒子。

“公主,三皇子这是……”侍女也觉得有些哭笑不得。

昭阳公主轻轻合上兵书,嘴角勾起一抹嘲讽:“他这是把讨好我的事,当成了孩童过家家?”

她想起苏彻,那个在西境战场上杀伐果断的男人,从不会用这些虚头巴脑的东西来博取别人的好感。他的好,是藏在骨子里的,是在你需要的时候,能毫不犹豫地伸出援手;是在你迷茫的时候,能给你指明方向。

正想着,就见苏瑾突然让人停下唱戏,自己拿着纸做的话筒,对着使馆大喊:“昭阳公主,我知道你喜欢兵法,我这就给你演一出空城计!”

说着,他还真让人搬来桌椅,在戏台上演起了诸葛亮空城退敌的戏码。可他那演技,实在不敢恭维,明明该是从容淡定的诸葛亮,被他演得像个偷鸡摸狗的小贼,看得昭阳公主身边的侍女都忍不住笑出了声。

昭阳公主的眉头皱得更紧了。她实在无法理解,一个皇子,怎么会有如此幼稚的举动。他难道不明白,真正的兵法,是在战场上真刀真枪拼出来的,不是靠在戏台上装模作样就能弄懂的?

她转身回到书桌前,拿起笔,在纸上写下“小儿科”三个字。在她看来,三皇子的这些讨好行为,就像个没长大的孩子,想用一些拙劣的把戏来吸引别人的注意。

没过多久,苏瑾又想出了新花样。他听说昭阳公主喜欢骑马,就特意挑选了一匹日行千里的宝马,送到了使馆门口。那宝马确实神骏,毛发油光水滑,一看就是好马。

苏瑾还亲自牵着马,站在使馆门口,等着昭阳公主出来。他穿着一身骑装,倒是比之前的粉色锦袍顺眼了些,可那脸上期待又紧张的神情,还是像个等待老师夸奖的学生。

昭阳公主终究还是出去了。她走到宝马身边,轻轻抚摸着马的脖颈,那马似乎很通人性,用头蹭了蹭她的手心。

“公主,这匹马怎么样?”苏瑾见她对马感兴趣,顿时来了精神,“这可是我费了好大的劲才弄来的,全长安再也找不出第二匹了。”

昭阳公主点了点头:“马是好马。”

苏瑾一听,更高兴了:“那公主,我们一起去城外的马场骑马吧?我知道一个地方,风景特别好。”

昭阳公主却摇了摇头:“三皇子的好意,我心领了。只是我今日还有要事,就不奉陪了。”

说完,她转身就要回使馆。苏瑾急了,连忙上前一步:“公主,那你什么时候有空?我随时都可以陪你去。”

昭阳公主停下脚步,回头看了他一眼。此刻的苏瑾,眼神里满是急切和讨好,像个怕被抛弃的孩子。她心里突然生出一种莫名的厌烦。

“三皇子,”昭阳公主的语气冷了下来,“你与其把时间浪费在这些事情上,不如多花点心思在朝堂上。毕竟,你是大夏的皇子,不是谁家的顽童。”

苏瑾被她说得脸上一阵红一阵白,张了张嘴,却没能说出一句话来。

昭阳公主不再理他,径直走进了使馆。

回到书房,昭阳公主坐在椅子上,脑海里不断浮现出苏瑾和苏彻的身影。她想起苏彻在战场上的沉稳冷静,想起他在面对困境时的从容不迫,再看看三皇子这些幼稚可笑的举动,心中对两人的差距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她不得不承认,三皇子和苏彻相比,简直就是云泥之别。苏彻就像一座巍峨的高山,沉稳、可靠,能为身边的人遮风挡雨;而三皇子,就像一棵温室里的幼苗,脆弱、幼稚,遇到一点风雨就不知所措。

“这样的人,怎么可能是苏彻的对手?”昭阳公主喃喃自语,眼神里充满了不屑。

她突然觉得,自己之前还对三皇子有那么一丝忌惮,简直是太可笑了。就凭他这小孩子心性,别说和苏彻斗了,恐怕在复杂的朝堂上,都走不了多远。

窗外的阳光透过树叶的缝隙洒进来,在地上投下斑驳的光影。

楚国使馆的窗台上,那盆从楚地带过来的腊梅开得正盛。

昭阳公主捏着信纸的边角,指尖在“苏府”二字上反复。侍女站在一旁,看着自家公主把那封邀请信改了又改,忍不住道:“公主,不过是去拜访苏元帅,何必这么费神?”

“你不懂。”昭阳将信纸折成方胜,塞进信封,“寻常拜访,与特意赴约,分量不同。”她要的不是客套寒暄,是想看看苏彻被禁足的日子,是否真如传闻中那般消沉——更想知道,那个能让他赞不绝口的陆清婉,究竟是怎样的女子。

苏府的回信来得很快,墨迹未干,只有三个字:“候佳音。”笔迹遒劲,带着苏彻特有的沉稳,倒让昭阳原本有些纷乱的心绪安定下来。

三日后,楚国使馆的马车停在苏府门前。昭阳一身湖蓝衣裙,未戴珠钗,只在鬓边簪了朵素白的绒花,手里捧着个紫檀木匣——里面是楚国画师临摹的《西境秋猎图》,画中玄铁骑兵纵马草原的景象,是她特意让人照着苏彻描述的场景画的。

开门的是陆清婉。她穿着件月白绣折枝的比甲,发髻上别着支碧玉簪,见了昭阳,脸上露出温和的笑:“公主大驾光临,快请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