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章 囤货进行中

2025-08-21 2028字 3阅读
左右滑动可翻页

基辅,向北贸易二楼。林向北正准备动身,去洽谈铜料的降价与加量事宜。当下国际铜价波动剧烈:东洋国经济陷入停滞,苏联解体带来连锁反应,

东盟国家伺机而动,而种花家,无疑是这一时代浪潮里最强劲的火车头。

他拿起电话,给郑向东、洪志强、洪跃军、蔡军——这群跟着向北贸易先尝到甜头的合作伙伴,逐个打了过去。

“向东,”林向北开口道,“钢材别再囤了。你现在手里能调动多少资金?”

电话那头的郑向东答得干脆:“一个亿。哈哈,不算其他生意,就咱们上次囤钢材赚的,一首留着等你吩咐呢。”

林向北心情一松,笑道:“好,这次再带你赚一笔。跟你们眼下的买卖不搭边,纯粹是囤积货物。到时候向北贸易抽两成利润,没问题吧?”

郑向东向来爽快:“我这就把钱转去向北贸易。利润的事,林老板你定就行。”

林向北接着给剩下几人拨通电话,一番沟通后凑足了两个亿。再加上向北贸易自身能动用的一个亿资金,一共三个亿;

向北贸易公司本来两亿的可以动用的资金:其中一亿,交由瓦西里和维塔利克去收购私有化券。

。。。

赵刚开着车,载着林向北、莲娜和蔡小伟;另一边,瓦西里自己驾车,也带了几个人。一行人再次前往顿涅茨克,见到了鲍里斯厂长。

刚进厂长办公室,林向北便开门见山:“按咱们合同约定,伦敦铜价降了一百,咱们的价格也得跟着下调。我这次来,还有个事——要增加订单量。”

鲍里斯面露无奈:“国际大环境摆在这儿,也没办法。掉价就掉价吧,按合同来就是。林老板想额外加多少?”

林向北朗声笑道:“为了帮你们多解决些就业,你们尽管开足马力生产——我额外加两万吨。”

鲍里斯一听,不由得咋舌:“两万吨?这可是我们半年的产量了。本来合同订单里,你们向北贸易就占了一半,这是打算全包了?”

林向北笑声更朗:“可以扩产嘛。你们稍微减点别的客户的量,再增产些,不就有了?美金我都备妥了,哈哈。”

一听“美金”二字,鲍里斯眼睛顿时亮了,当即拍板:“行!还是按伦敦铜价为标准签合同!”

有美金打底,事情办得格外顺当,三两下就敲定了新合同,约定下半年按批次完成新增的供货量。

。。。

合同敲定的轻松,林向北拍了拍瓦西里的肩膀,笑着提议:“辛苦大家了,正好借着这机会,让瓦西里你做回向导,带我们好好逛逛顿涅茨克州,也见识见识这北国的风光人情。”

瓦西里是基辅的,也想见识见识顿涅茨克州,闻言立刻来了精神,操着带点口音的俄语应道:“包在我身上!咱们这儿的好地方可多着呢。”

一行人先去了索洛维约夫斯克公园。秋日的阳光透过金黄的白桦树叶,在地上洒下斑驳的光影,空气里弥漫着松针与落叶混合的清冽气息。

公园里随处可见散步的当地人,老人牵着腊肠犬慢慢踱步,孩子们踩着滑板车穿梭在林间小道,偶尔有穿着厚重外套的情侣依偎着低语,一派闲适安宁。

林向北看着公园环境说:“这地方可比办公室舒服多了,难怪说北国的秋天最有味道。”

莲娜指着不远处一座苏联时期的雕塑,轻声解释:“那是纪念二战老兵的,咱们这儿的人都念着那段历史。”

午后,瓦西里又带他们去了顿涅茨克历史博物馆。馆内收藏着从哥萨克时期到近代的文物,泛黄的旧地图上还能看到这座城市从矿区小镇到工业重镇的变迁轨迹。

蔡小伟对着一件锈迹斑斑的老式采煤机模型啧啧称奇:“原来这里早年真是靠挖矿起家的,难怪工业底子这么厚。”

林向北则在一幅描绘当地民俗的油画前驻足——画中穿着刺绣围裙的姑娘正捧着面包和盐,迎接远道而来的客人,他笑着转头:“这礼节倒和咱们有些地方的待客之道异曲同工,都是透着实在和热情。”

傍晚时分,他们驱车来到城郊的卡尔洛夫卡河边。夕阳将河水染成一片金红,岸边的芦苇在晚风里轻轻摇曳,远处的东正教堂尖顶镀着一层暖色光晕。

几个渔民正收起渔网,网里的鲜鱼蹦跳着溅起水花,引得赵刚凑过去看新鲜。

瓦西里买了几条刚出水的鱼,笑着说:“今晚带你们尝尝顿涅茨克的家常味,用河水炖的鱼汤,配上黑面包,那才叫地道。”

晚饭后,他们又去了市中心的艺术广场。街头艺人拉着悠扬的手风琴,旋律里带着点东欧民谣的忧伤与热烈,几个年轻人随着音乐跳起了踢踏舞,引得路人纷纷驻足鼓掌。

林向北看着眼前这鲜活的画面,转头对身边的人笑道:“谈生意时只觉得这里是工业重镇,没想到藏着这么多温柔的细节。这一趟,值了。”

夜色渐深,北国的星空格外清澈,繁星像是撒在黑丝绒上的碎钻。一行人漫步在安静的街道上,听着远处传来的教堂钟声,空气中仿佛还残留着手风琴的余韵与面包房的香气——

这趟旅程,不仅让他们见识了顿涅茨克的秋日风光,更触摸到了这座城市骨子里的厚重与鲜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