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向北蹲在自贸区边缘的铁皮仓库外,指尖捻起一小片金箔对着正午的日光。金箔薄得能透见背后的沙粒,在热风里微微颤动,边角那枚“迪拜黄金市场”的徽记虽模糊,
却像枚通关印玺——这是迪拜黄金与珠宝集团(DGD)认证的标记,有了它,才算拿到自贸区黄金交易的“免税通行证”。
“老板您瞧,”赵刚刚跟仓库里的黎巴嫩工匠用俄语聊完,粗糙的手掌比划着碾金的弧度,“这手艺是贝鲁特传过来的,一克999金能拓出三十张箔,
每张薄到透光。印度工匠最多拓二十五张,损耗差出的五张,就是纯利——迪拜对这种工艺金箔免增值税,连加工费都能算进免税额度里。”
赵一道蹲在旁边翻查资料,粗粝的手指划过泛黄纸页上的海关编码:“刚核清楚,这批货源头是孟买的10K金锭,纯度才41.7%。
在卡拉奇港换了伊朗船,报关时填的‘工业黄铜废料’——您看这编码7404,关税20%。到了迪拜自贸区,重新熔炼成999足金,压成箔片后换了编码7114,算‘装饰用金属箔’,
按自贸区规则,加工后的贵金属制品关税首降到3%,还免了5%的增值税。”他敲了敲报关单上的“再出口”章,“关键在这,只要不在阿联酋境内销售,连仓储费都能凭提单抵扣。”
仓库里传来錾子敲打的叮当声,一个裹绿头巾的印度女人正盯着工匠用天平称重,她腕上的22K金镯在白炽灯下晃眼——那是印度人最认的纯度,
既保成色又够坚韧。“她这批货发利雅得,”林向北朝那边扬了扬下巴,金箔在他指尖转了个圈,“沙特对成品金饰征15%进口税加15%消费税,但对‘阿拉伯传统工艺品’免关税。你看她木盒上的‘手工艺术’认证标,
是迪拜文化局发的,沙特海关认这个。”他忽然指着金箔边角的徽记,“上周有批埃及金器想混水摸鱼,没DGD的印记,沙特海关按‘未经认证贵金属’扣了,光滞港费就够喝一壶。”
赵刚打探到消息:“南非兰德金矿的粗金,纯度82%,在约翰内斯堡被铸成‘废金属零件’,套的编码7112——按废金属进迪拜,关税0。工匠说,掺三成阿联酋本地砂金,就能打上‘迪拜原产’的戳,发香港时按‘999本地金’算,那边的金行认这个出身,溢价能多15%。”
他压低声音,“关键是迪拜对‘本地提纯再出口’的黄金,连跨境交易税都免,南非那边的出口配额也绕过去了。”
“还有更绝的。”赵一道“昨天土耳其船卸的货,表面是安卡拉的银器,海关编码7106,关税5%。但底下二十根金条裹着银皮,混在里面——要是按纯金条报,土耳其到迪拜的关税是25%,还得交18%的增值税。现在褪了银层,在自贸区重熔,按‘迪拜加工贵金属’出港,卖给印度商人时,连土耳其的出口税都省了,里外里差西成成本。”
林向北站起身,仓库外的集装箱印着“孟买-迪拜-伦敦”:“这批金箔改道去伦敦哈顿花园,那边珠宝商要做‘中东风格’首饰,指定要带DGD印记的料。其实源头还是印度金,在迪拜换了‘身份’,关税从20%砍到0,身价首接翻番。”
热风卷着沙粒掠过仓库顶的铁皮,远处黄金市场的尖顶在烈日下闪着光。林向北望着那片金色的建筑群,忽然笑了:“黄金到了这儿,哪是换身份文牒,是换了本免税手册。纯度、形态、产地、用途,全得围着各国关税表转——印度认22K,沙特认认证,伦敦认产地,而迪拜认的,是怎么让金子在规则缝里跑得更顺。”
。。。
林向北摸索着迪拜的黄金贸易规矩,总结,迪拜黄金贸易的“财富密码”:
想象一下,有块黄金从南非的金矿里被挖出来,浑身裹着矿渣,看着平平无奇。可一旦它踏上迪拜的土地,就像拿到了一张“免税通行证”——
不管是从哪个国家运进来,迪拜都不收进口关税,连贵金属交易的增值税也全免。这就好比别的地方买金子要交一笔“进门费”,唯独迪拜大门敞开,分文不取。
就说印度商人吧,他们从国内运10K的低纯度金锭过来,先在迪拜的自贸区里找工匠熔炼提纯,打成比蝉翼还薄的金箔。关键是,他们给这金箔盖了两个章:一个是迪拜黄金与珠宝集团(DGD)的认证,证明纯度;
另一个是迪拜文化局发的“手工艺术”标,算成“传统工艺品”。您猜怎么着?沙特原来按“粗金”算要交20%的税,现在换了身份,关税降到3%不说,出口到沙特时,因为带着“工艺品”的认证,首接免了重税。
但您别以为这钱都进了工匠的口袋。黎巴嫩工匠碾金箔赚的是手艺钱,可背后的贸易商更精明——他们算准了印度、沙特、伦敦各地的关税差,把金子在迪拜“改头换面”,从粗金变成金箔,
从原料变成工艺品,每换一次身份,就多赚一笔差价。物流商也没闲着,他们把南非的粗金伪装成“废金属”运进来,
把土耳其的金条裹上银皮混在银器里通关,靠的就是把货安全送到的本事赚钱。
说到底,迪拜的免税政策就像个巨大的舞台,黄金是主角,工匠、贸易商、物流商都是同台唱戏的人。金价涨了,大家跟着多赚点;哪个国家改了关税政策,他们又会立刻换个“剧本”。
所以啊,迪拜黄金市场的繁荣,从来不是某一群人独得好处,而是一整条产业链,借着免税的东风,把一块金子的价值翻了又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