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向北站在贝杰阿里自贸区那间刚租下的别墅阳台上,手里捏着张手绘的简易地图,指尖在标注着码头、仓库和办公楼的位置上轻轻点着。
身后传来脚步声,赵刚端着两杯凉白开走过来,粗粝的手指在玻璃上留下些水汽:“林老板,楼下转了圈,看明白点了。集装箱堆得跟山似的,叉车跑来跑去挺忙的。”
林向北接过水杯,没回头:“看见自贸区都有些什么人?”
“白人多,高鼻子蓝眼睛,说话叽里呱啦听不懂。还有些裹着头巾的,男的穿白袍,女的黑纱只露俩眼睛,估计是本地人。”
赵刚挠挠头,“对了,瞅见几个黄皮肤的,不知道是中国人还是日本人。”
旁边的赵一道正蹲在地上擦他那把磨得发亮的匕首,闻言插了句:“我刚才在便利店听见俩人说中文,好像在聊从这里往沙特运布料的事,说什么‘沙币’(沙特里亚尔)最近汇率降了。”
林向北眉峰动了动。赵刚和赵一道俩人来不是当保镖摆样子的,赵刚粗中有细,擅长记人记物;
赵一道话少,却有双能看透细节的眼睛,早年在边境线上练出来的本事,辨人辨货都准。
“走,再去转。”林向北把地图折好揣进兜里,“咱们仨一起走走,记着那些公司门口挂的牌子,看看都是哪国的旗子,门口堆的货是什么。”
三人悄无声息地融进自贸区的人流里。
林向北沿着主干道慢慢走,眼睛像扫描仪似的扫过两侧的建筑。他看见挂着土耳其国旗的公司门口,堆着成箱的瓷砖,工人正往卡车上搬,瓷砖上的花纹繁复华丽,透着股中东人喜欢的张扬。
隔壁是家伊朗公司,门口停着辆半挂,帆布下露出些金属边角,像是汽车零件——他记得国内公司有人提过,伊朗缺汽车配件,尤其是轻型卡车的。
再往前,一栋小楼外挂着韩国国旗,玻璃窗擦得锃亮,能看见里面穿西装的人正对着样品册指指点点,样品台上摆着些电子表和收音机,款式比国内流行的要简单些。
斜对过是家印度公司,门口堆着麻袋,缝隙里漏出些黄澄澄的东西,凑近了闻,是香料的味道,和老城区市场里的气息对上了。
转了半条街,终于看见家挂着五星红旗的公司,门口牌子写着“东方贸易”,里面有人正用粤语打电话,嗓门挺大:“阿曼那边催得紧,那批搪瓷脸盆必须下周发,不然他们开斋节就赶不上了!”
林向北站在对面看了会儿,没进去打招呼。初来乍到,先多看少动更稳妥。
一个小时后,三人在公寓楼下的树荫
下。赵刚掏出个皱巴巴的烟盒,在背面画着歪歪扭扭的符号:“我那边有俩公司,挂着阿联酋本地的旗子,门口全是空集装箱,好像是做仓储的。还有个也门的,堆着好多麻袋,看着像咖啡豆。”
赵一道收起匕首,声音低沉:“西南角有栋楼,挂着英国旗子,门口的人穿得特整齐,不像搬货的,倒像是算账的。旁边是巴基斯坦的,在卸塑料布,一大卷一大卷的,估计是往非洲运。”
林向北把自己看到的记在心里,手指在膝盖上敲着:“这么看,土耳其人做建材,伊朗人搞汽车零件,韩国人卖小电器,印度人倒腾香料,咱们同胞在做日用品。”
他顿了顿,“转口贸易是大头,这里更像个大仓库,把东西从世界各地收来,再分到中东、非洲去。”
赵刚咧嘴笑:“那咱们的瓷砖、还有那些三轮车,可以放在这中,不正好适合往这些地方运?”
“得先弄明白他们怎么运,卖给谁,规矩是什么。”林向北抬头看了看天,太阳正烈,wan把地面烤得冒热气,“明天换个地方,去码头那边转转,看看哪些船往哪些国家去,多久一班。再去自贸区的管理处,听听他们怎么的政策”
正说着,远处传来一阵引擎声,几辆越野车卷着尘土开过去,车窗里露出几张西方人面孔,脖子上挂着证件,看着像是物流公司的老板。
林向北眯起眼,看着车影消失在仓库区的拐角,忽然想起刚才在韩国公司门口看到的电子表——比国内的成本高不少,若是把总厂新出的那款带夜光的运过来,说不定有戏。
他拍了拍两人的肩膀:“今晚别出去了,把今天记的都理一理。这地方鱼龙混杂,但机会也藏在这些人里,咱们得把这些路数摸透了,才能下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