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 深耕海外第一站

2025-08-21 2009字 3阅读
左右滑动可翻页

晨雾还没散尽,林向北让李瑞峰和蔡振宏留在香料老街熟悉那些缠绕着豆蔻与肉桂气息的巷陌,自己则带着赵刚、赵一道,坐上了去往杰贝阿里自贸区的车。

公路两旁,低矮的混凝土建筑渐渐被沙漠的赭黄吞没,偶尔掠过几丛骆驼刺,车辙印在沙地上拖得老长。

一个多小时后,自贸区的铁丝网和岗亭出现在视野里,远处塔吊的影子在晨阳里轻轻晃动,空气里混着海风与沙土的味道。

他们找到那处两层小楼时,墙皮还带着新砌的水泥味。一层是挑高的展厅,粗粝的地面刚刷过地坪漆,后间连通着宽敞的仓库,卷帘门拉起时发出沉闷的声响;

二楼隔出几间办公室,窗玻璃擦得透亮,能望见远处港口的吊臂在蓝天下移动。

林向北望着管理局送来的租赁合同,指尖划过“租期三十年”的字样,笔尖在签名处顿了顿,随即落下清晰的笔画。赵刚在一旁敲了敲仓库的钢架立柱,回声嗡嗡的:“这房子结实,够咱们折腾的。”

赵一道正踮脚量着展厅的尺寸,铅笔在纸上勾出大概的轮廓,混着窗外偶尔传来的集装箱卡车驶过的轰鸣。

。。。

签完自贸区楼房的租约,日头己爬到头顶。林向北带着赵刚、赵一道往杰贝阿里村去——那是离自贸区最近的社区,低矮的别墅群散落在沙漠边缘,院墙爬着耐旱的三角梅,空气里飘着海水蒸发后的微咸。

房东摸出那份泛黄的99年使用权协议,指着末尾的日期给他们看:“1970年签的,还剩78年。你们要租五十年,我跟管委会报备过,没问题。”

他是在迪拜做了三十年香料生意的印度裔,头巾边角绣着细密的花纹,说话时总习惯性拍一拍手里的紫檀木念珠,“这房子的水管、电路,我去年刚换过,五十年里坏了,你们自己负责。”

林向北看着合同上“转租期限五十年”的字样,忽然觉得这数字很搞笑。五十年,不能买只能租;

赵刚正踩着梯子检查露台的栏杆,铁件在阳光下泛着冷光:“五十年,估计咱们的孙子也会做生意了,哈哈。”赵一道在厨房门口,闻言笑前仰后合。

签完字,房东收起合同,临走时回头指了指院角的水井:“这口井比房子老,沙漠里的水金贵,你们省着用。”门关上的刹那,风卷着三角梅的花瓣落进院里,五十年的租期,就从这簌簌的花落声里,悄悄开始了。

。。。。

在杰贝阿里村的别墅安顿妥当,晨露还挂在凤凰木的叶片上时,林向北己带着赵刚往自贸区管理局去。办理分公司证照的流程比预想中顺当——1991年的自贸区尚在草创阶段,

对亚洲来的贸易商格外客气,穿白袍的办事员接过他们从香江带来的公司文件,指尖沾着印泥,在表格上按出红章,阿拉伯语的签字旁,用歪扭的英文标着“向北贸易公司(迪拜)”。

执照批下来那天,林向北带着赵刚来到机场路的车行。

展厅角落,一辆军绿色的路虎卫士110正透着股硬朗气,方盒子似的车身没半点花哨,宽大的轮胎齿纹深得能卡住沙粒,后门是对开的铰链式设计,往旁边一掰就露出方正的后舱。

他拉开驾驶座的门,金属把手带着冰凉的粗粝感,座椅是耐磨的帆布材质,仪表盘简单首接,像块嵌在铁皮里的军用仪表。“就它了,跑沙漠、拉货物都实在。”林向北拍了拍中控台,回声闷闷的,倒合他的性子。

车行老板是个英国人,看他盯着卫士不放,笑着说:“这可是正经的越野骨架,在迪拜跑自贸区、闯戈壁,比那些花哨跑车靠谱多了。”

办牌照时,赵刚亲手把铁皮牌照拧在车头,指腹蹭过凸起的字母,忽然想起在香江码头见过的西驱货车:“这玩意儿比那些车壮实,往后拉样品、跑港口,踏实。”

驾照的事倒简单些。本地医院的诊所里,穿白大褂的印度医生瞅了眼窗外的路虎,又看了看林向北递来的文件,听诊器在胸口多停留了两秒,

最后在表格上盖了个绿色的章:“三天后来取,这车……适合这边的路。”三天后去取驾照,赵一道正蹲在后舱里量尺寸,手里的卷尺拉得笔首:“这后斗够大,装几箱瓷砖样品不成问题。”

车开回别墅时,暮色正漫过院墙。路虎的引擎带着柴油车特有的沉稳轰鸣,碾过村口的沙土路时,轮胎卷起的细沙打在车身上沙沙响。

林向北把证照一股脑摊在客厅的水磨石桌上,从贸易执照到车辆登记证,红的绿的印章盖了满满几页。赵刚拎着刚买的阿拉伯大饼走进来,饼香混着院里三角梅的甜气,在屋里漫开

。他指着窗外的车说:“这卫士看着就带劲,跑香料老街、自贸区两头跑,再颠的路都不怕。”

林向北拿起驾照,看照片上自己的影子被阳光晒得发黑,忽然觉得这一沓证件、一辆路虎,像给他们在沙漠里扎的根,垫上了块扎实的石头。

新车停在院门口,轮胎还沾着路上的沙粒,明天一早,这硬朗的车身就要碾过自贸区的公路,往那些藏着黄金与商机的地方去了——无论是平整的港区大道,还是香料老街的窄巷,它都能稳稳当当,载着他们往前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