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序章新展,诚邀同路

2025-08-21 3172字 3阅读
左右滑动可翻页

林向北坐在一楼大厅的茶桌主位,紫砂壶在他手中转着圈,热水注入,茶香袅袅升起。他一边慢条斯理地沏着茶,一边等着来面试的人。

九十年代招工,本就容易得很,不过一盏茶的功夫,门口便陆陆续续出现了人影。

他不看简历,只凭三两下打量——观面相是否周正,听谈吐是否利落,简单几句问话里藏着对心性的考察。

末了,留下五个潮汕汉子。做贸易嘛,就得各地都有人脉才稳妥,这些人背后,往往连着一串能搭手的同乡,是现成的根基。

正歇手时,门被轻轻推开,进来的是父亲老战友的女儿洪秀莲,来面会计的岗位。她站在那儿,168的身高衬得身形高挑匀称,五官端端正正,眉峰齐整,眼尾带着秀气的弧度,连带着整个人都透着股舒展的灵气。

林向北抬眼扫过,心里便有了数,管她算盘打得精不精,这般爽利亮眼的模样,留着总归是好的,当即点了头。

没过多久,杨慧美托人捎来的李淑琴也到了。也是一副周正相貌,眉清目秀,163的身高,在南方姑娘里不算出挑,

却也透着股妥帖的秀气。林向北没多问,一样画了圈——贸易行里,总得有几分顺眼的景致才好。

。。。

二楼大厅倒显得简净。除了隔开的财务室与会计室,余下的空间便敞亮着。几张深色木质沙发椅随意摆着,旁侧配着宽大的茶桌,桌面光润,

既可供人歇脚品茶,铺开纸张写写画画时,也恰好成了方便的案台。空气里浮着淡淡的木头香气,混着楼下飘上来的茶味,倒有几分自在安稳的意味。

。。。

林向北目光扫过厅里众人,语气平稳却带着股笃定:“从今天起,大家便是同路人了。公司刚起头,往后若能撑起来、做扎实,你们都是开疆拓土的人,是元勋,做得好,入了股也不是不可能——一切凭贡献说话,凭业绩立足。”

他转向那五位年轻小伙,眉眼稍缓:“有两条先说好。一是日常交谈,不准用家乡话,统一讲粤语,图个利落;

二是吃住,公司给补贴。你们几个是外地来的,住的地方自己找也行,凑一块儿合租也方便,随你们。”

话音稍顿,他神色重了几分,环视众人:“咱们是贸易公司,有个底线得守住——违规违纪的生意,一分一毫都不能碰。

就像那些谎报关税的,看着能赚快钱,可一旦沾了,一辈子的污点就洗不掉了。外面人许的好处再,他们自己都保不齐哪天栽了,犯不着跟着冒险。”

最后他摆了摆手,语气松快些:“公司里也没那么多弯弯绕绕的规矩,只要不越这条红线,其他的都好说。现在你们有什么想问的,尽管开口。”

郑向东开口,粤语里裹着几分闽南口音,倒也清晰:“咱们公司做哪路生意?要我们做些什么?”

林向北颔首,语气透着赞许:“问得在点子上。你不问,我也要说的。你看眼下,咱们特区、隔壁特区,还有羊城,

到处都是热火朝天的工地,建设正酣。所以头一桩生意,肯定是往回拉建材,再铺出去卖。”

他稍一停顿,目光扫过众人:“怎么卖,这里面有门道。等我去香江把货源敲定了,你们五个就撒出去——找你们的同乡,不管是搞建筑的,还是做建材批发的,都去搭搭线。

公司会定个基准价,你们在这之外,能加些自己的利润,只是有一条:不能耽误了货走得快、走得顺。这点,都清楚吗?”

洪志强、洪跃军、蔡军、李红兵几个一听,眼里顿时亮了起来——这路子,简首是给他们量身定做的!

靠着同乡人脉搭线,还能在公司定价外挣份自己的利,这不正是他们擅长的营生?甚至隐隐能琢磨出往后自己开铺带货的可能。

只是这些心思不能露在脸上,谁晓得这位年轻俊朗的大学生老板会不会多心。

西人对视一眼,齐齐应道:“明白!”声音里带着按捺不住的劲,像揣了团火。

。。。。

林向北把公司里的事一一安顿妥当,留下杨慧美坐镇,照看财务上的往来,自己便登了去香江的轮船。

香江那边倒简净,二姐夫李永安和二姐守着公司,一边带孩子,一边打理业务。眼下账目尚简,也不必另请人手。林向北一到,便带着二姐夫往同一栋楼里的东洋建材驻港办事处去。

两人进去谈价,几番周旋,总算把每吨价格压到了三百港币以下,敲定每次两千吨的量。跟着又联系了散装小货轮,付了款,即刻安排装船。

这边的船期要与海珠那边卡得严丝合缝——那边刚卸完货,这边第二趟货便要接上,务必让货流不断,日日有新货可售。

林向北耐着性子,手把手教李永安熟悉装船发货的流程,又教他如何给海珠那头的公司打电话,对接报关、报税的琐事。一番忙碌下来,这桩建材生意总算稳稳地起了步。

稍作歇脚,他径自去了花旗银行。大厅里的屏幕上,恒指期货的数据正不住跳动,像脉搏般昭示着市场的起落。

他找到相熟的业务员,语气平静却笃定说:“日经指数果然跌破20000,把我的看空合约清仓”

那业务员也不含糊,当即拿起电话,干练地给交易所的同事交代清楚,一气呵成。

业务经理说:“林生,你的账户余额来到利润470+200本金=670万余额。”

林向北干脆利落的说:“帮我用670万分平均买进恒指这几个成分股,这几个股票,,我看指数2900很低了,”说完把写好的几个公司名单推过去给业务经理。

业务经理干脆利落的说:“是的,;马上办理,2900附近买进恒指这几个成分股。”说完拿起电话打给交易所的同事。

。。。

林向北回到海珠公司,二楼大厅里,只有他、杨慧美和郑向东三人围坐茶桌旁,紫砂壶里的茶汤正沸,氤氲水汽漫过桌面。

赵磊带着两个会计,连同报关员苏晴,都被临时调去了会计,或是守在码头清点收款;

另外西个业务员则早撒了出去,正忙着联络同乡客户。头一船两千吨建材,竟在抵岸当天就分销一空,利落得很。

郑向东呷了口茶,放下杯子笑道:“咱们国产水泥出厂价是低些,可陆路运过来,成本就上去了。到了这儿,私人企业本就没多少份额,所以咱们的货才供不应求。

隔壁特区也有做同类生意的贸易公司,想压过他们不难——你看,咱们老乡多啊。”

他笑出声,眼里透着笃定,“不用拼价格,拼的是这份人情往来。”

林向北望着郑向东,心里暗暗点头:果然没看错人,这群人确实用得。想来赵磊此刻该是服气了。他开口道:“向东,有句话得说在前头——欠账的客户,咱们一概不做。只做现金交易,走薄利多销的路子。”

郑向东闻言,神色也郑重起来,诚恳道:“老板说得是,必须现金。这几年老乡圈子里,也混进些急功近利的角色,赊账的空子可钻不得。”

郑向东稍稍顿了顿,理了理话头,看向林向北:“林老板,跟您说个事。我们老乡里头,做钢材生意、开钢材加工厂的也不少。

您看,咱们要不要也琢磨琢磨这路子?现在钢材比建材更紧缺,市面上几乎都是东洋货,咱们国产的,压根运不到南边来。”

林向北听了,神色诚恳地摇了摇头:“眼下咱们本金还不太充裕,这事得缓一缓,等根基再稳些再说。”

林向北话锋一转,望着郑向东道:“咱们只做进口,没有出口,总归不算稳妥。向东,有桩生意想交托给你,看看能不能成——你让家乡的亲戚在大河上承包抽河沙的营生,咱们公司收了沙,首接卖给香江的建筑商。”

郑向东略一思忖,眼里便有了数,当即应道:“这不难。我家族里有能说上话的长辈,这就打电话回去,尽快办妥。”

林向北望着他,眼里浮起几分赞许。果然没看错这群人,闻着利益的气息,做事便这般干脆利落,从不多犹豫,先做了再说——这股子劲头,正是眼下最需要的。

这边销售一空,林向北和香江约定好发货同步进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