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论:商帮历史

2025-08-21 1338字 3阅读
左右滑动可翻页

林向北与杨慧美的新楼正趁着秋光赶工,三百平的地基上,五层框架建设中,钢筋水泥在暮色里泛着静默的光。

贸易公司的牌照早握在了手里,眼下只能在新楼旁寻了处暂居地落脚。国庆节那天,一串鞭炮在街道炸开,碎屑落满青石板,倒也算给这临时的据点添了几分响动。

此刻团队西人,倒像是从同一片土地里长出的苗。向北是法人,慧美管着账,算盘珠子在她指尖清脆作响;

同村的苏晴,眉眼亮堂,高中学历却把报关的活儿攥得稳当——这行当敏感,总要找知根知底的人,才免得被那些“猫儿腻”缠上。

毕竟这年月,总有人教你钻空子,黑猫白猫的说法传开了,规矩便也松了些,让人不得不提防。

还有个同村的后生叫赵磊,也是高中文凭,脚力却好,不厌其烦的闯部门,琐碎杂事全扛在肩上,脚步声踏过街道,倒成了这小公司里最实在的动静。

一楼大厅里,办公桌旁,靠右摆着张宽大的茶桌,乌木纹路里浸着温润的光,正候着上门谈事的客人来歇脚饮茶。

林向北坐在茶席后,指尖捻着茶盒里的乌龙,沸水注入盖碗时腾起白雾。

他抬眼对赵磊道:“去贴张告示招人吧,高中学历就成,实在没有,真初中底子也行。

留意一下你的朋友有没潮汕人熟人,面试时我会考虑他们优先。”

赵磊愣了愣,挠头问:“这……算不算地域偏好?按理说,有才就行吧?”

林向北执壶分茶,茶汤在公道杯里漾开琥珀色,他笑了笑:“今天就给你们三个说道说道,为啥偏选潮汕人。”

呷了口茶,他缓缓开口:“细说近代史里的商帮,最早是秦商,明朝时借着丝绸之路的东风,在西安扎了根。茶叶包装、丝绸加工都往那儿聚,借着地利往外走,慢慢就成了气候。”

“后来晋商起来了,同期的徽商、浙商、潮汕商帮,其实都有个共通处——多出自穷苦之地。正因为环境逼仄,才得拼着找出路,不畏生死,不怕辛劳,最后才闯出赫赫名声。”

“就像清朝那时代湖南的宝庆帮,每年只去武汉做几个月生意,划着简陋木船顺流而下,一年里不知翻了多少船,没了多少人,照样前仆后继,凭着一股狠劲往前闯。”

“武汉九省通衢,那地方的包容劲儿,倒和咱们珠江出海口的人文气有些像,做商人,这份气度是够格的。”

他放下茶杯,指尖敲了敲桌面:“既然遍地是能人,为啥现在我偏选潮汕人?咱们封闭了几十年,刚放开时,浙商先醒了过来,潮汕人也觉醒了。

至于内地的大商人,这会儿多半还在学堂里憋着劲呢,迟早会冒头,那是未来的事情了。”

赵磊撇撇嘴,语气里带着点不服气:“要说经商,珠三角当年的十三行,

那也是富可敌国的主儿,银钱堆得比国库还厚。你瞧现在羊城,照样烟火气旺得很。”

林向北执起茶夹,将空杯一一归位,声音平静却透着笃定:“咱们要找的,是能跟咱一道往前冲的人。

将来要往世界各处闯,得是那种敢豁得出的性子。这不是论哪里人会做生意,你品出这层意思了?”

赵磊抓了抓后脑勺,脸上的拧巴渐渐松开些,咧开嘴笑:“懂了懂了。不过你这么挑,真惹了人,店门要是被砸,我可先躲起来啊,哈哈。”

茶桌旁的空气松快下来,壶里的茶汤还温着,映着窗外透进来的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