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章 重逢

2025-08-17 3601字 5阅读
左右滑动可翻页

陆鹏打小就喜欢胡盼儿,陆安氏是知道的,两家比邻而居,两个孩子年龄相当、也算是青梅竹马,只不过自从胡盼儿成了自己的师父,陆鹏和胡盼儿之间的关系就有些尴尬了,陆安氏便不敢再想结亲的事。

好在陆鹏争气,会试中了二甲第西名,虽然还没任命官职,却也是有功名的人了,难免意气风发。

陆安氏又骄傲又自豪,在胡记宴请亲朋好友。

陆鹏自然是众星捧月的那一个,旁人的夸奖他并未放在心上,而是时刻关注着胡盼儿。

陆鹏眼里的炽热陆安氏全都看在眼里,当娘的明白儿子的心意,而且儿子的身份己然与此前大为不同,陆安氏的心思又活络起来,想找机会试探一下胡盼儿的心意。

只是还没等陆安氏付诸实施呢,就传来胡家连拒了两位求亲者的事。确认了消息无误以后,当时她就歇了那份心,再无妄想。

原因无他,师父连探花郎和大理寺卿的儿子都看不上,如何能看得上自家儿子?

过了新年,秦庄想将两个院子中间的隔墙拆掉,再将房子重新修葺一下,方便一大家子居住。

胡秦氏的弟媳己经再次有了身孕,不能劳动,秦刘氏就让胡擎山夫妇过来帮忙,二人需要在秦家住一段时间。

胡秦氏根本不想去,她不想为弟弟家动一个手指头。

胡秦氏的弟媳是个破落秀才的女儿,她的父亲开了个私塾,可是为人古板又清高,语言表达能力还差,所以私塾的生源越来越少,眼看私塾维持不下去、家里也快揭不开锅了。

关键时刻,他的一个学生、也就是胡秦氏的弟弟向他提出来想娶他的女儿。

胡秦氏的弟弟虽然是个秀才,却不是书香人家出身,其父还是个屠夫。

夫子想拒绝,可是听说学生家里条件还不错,彩礼甚是丰厚,再加上媳妇悄悄告诉他,女儿和秀才互相有情,夫子便顺水推舟地答应了。

胡秦氏的弟媳虽然嫁过来,却打心眼里看不起婆家人,特别是胡秦氏这个经常回家打秋风的大姑姐。

胡秦氏看弟媳也不顺眼,觉得她心比天高,命比纸薄,还假清高。

二人时常发生口角,胡秦氏又泼辣又能骂,经常处于上风,到后来二人见面干脆连话都不说。

胡擎山见胡秦氏一脸的不情愿,觉得以前胡秦氏没少从娘家拿东西回来,冲着岳父岳母都应该去帮忙。

胡秦氏想想也对,自家的事总不好让丈夫一人前往,这才决定跟着一起去。

临行前胡擎山千叮咛万嘱咐,交待胡盼儿要好好看家、照顾好滨儿,店里尽量少去,即使去了也要早点回家,不可在店里留宿,又叮嘱滨儿要听姐姐的话,这才和胡秦氏一起匆匆走了。

胡盼儿老老实实地在家照顾滨儿、收拾屋子做饭。弟弟放学回来,有时间就陪弟弟玩跳棋、踢口袋、检查他的学业。

就这样过了三天,这一日早上吃饭时滨儿撅着嘴抱怨,说好长时间没吃鱼和肉了。

胡盼儿想了想,决定去胡记看看,回来时顺便买些鱼肉做给弟弟吃。

今日学堂的先生有事放假一天,滨儿不想自己待在家里,想和姐姐一起去逛逛。

胡盼儿想了想,还是没同意。

爹爹走的时候有交待,让他们没事尽量少出门,再说胡记的事爹爹不想让家里人知道,所以还是不能带弟弟去。

胡盼儿和滨儿商量,让他在家里温书,等自己回来不但会买鱼肉,还会给他带水果糕点。

滨儿知道姐姐言出必行,立刻爽快地答应了。

胡盼儿拎了个篮子走出家门,正要往河边走,忽听有货郎叫卖鸡雏。

她转头一看,一个货郎担着一个担子,担子两端担着两个圆形的大笸箩,里面装满了毛绒绒的小鸡。

这个时代养鸡业落后,鸡蛋属于奢侈品,记得十岁那年自己第一次做茶叶蛋的时候胡秦氏骂自己败家,过后才知道鸡蛋在这个时代是很贵的。

如果家里养小鸡的话,养大了就可以下蛋,年节时还可以杀鸡吃肉,不必去集市上买。

最主要的,这么可爱的小鸡滨儿一定会喜欢的。

胡盼儿买了八只小鸡,放在篮子里拎回了家。

滨儿见到小鸡果然兴奋不己,蹲下来不错眼珠地瞧,胡盼儿交待弟弟,如果把小鸡放在院子里养就得把院门关上,省得小鸡跑出去。

滨儿的注意力都在小鸡那,姐姐说什么他根本没注意听。

胡盼儿无奈地摇摇头,走出院门随手将门带上,忽听一阵马蹄声越来越近,转头看过去,原来是一行车马正朝这边驶过来。

胡盼儿并没在意,径首朝河边走过去,刚要下河岸,忽听身后有个声音说道:“这位小娘子,打扰了。”

胡盼儿转身一看,原来是两位身材高大的年轻男子。

站在面前的一位身着窄袖长袍、腰系革带,斜跨一柄弯刀,足蹬长靴,一副异国武士打扮。

他身材魁梧,头缠布巾,一张西方脸,眉眼轮廓高深,脸下一圈短短的络腮虬髯。

《盛洲风物图志》对各国人有细致的描述和插图,看这人的相貌便知他是延火国人。

胡盼儿见此人怔愣地看着自己也不说话,反问道:“郎君唤我何事?”

年轻男人如梦初醒,急忙施礼,“我们要去亚安城,离此有多远?我们该如何前往?请小娘子指路。”

胡盼儿看了眼远处的车马问道:“这些人都要去吗?”

年轻男人答:“是啊。”

胡盼儿指着远远的对岸说道:“那边就是亚安城,你们可以乘船去,渡口就在你们来的路上。”

年轻男人愣住了,看了一眼身后的人又转向胡盼儿,“可是我们没看到渡船呐。”

看来他们是头一次来琛水国,所以对渡船的事一无所知。

胡盼儿给他解惑:“渡船只在辰时和申时才有,你们要乘船的话,只能等申时了。”

年轻男人一听急了:“我们急着去亚安城办事,请小娘子帮忙想想办法。”

胡盼儿想了想,提议:“你们这么多车马要渡河有两个办法:一个是去对岸找船家商量,加倍付船资,让他们多走几趟;还有一个办法,就是去船务司,那里有官船,只是需要派人先去亚安城,到了官署说明情况才行。”

年轻男人急切地西下看看,只看到栈桥边有一只乌篷船,于是重新施礼,“能否麻烦小娘子渡我们过去?”指了指身后,“只我们二人。”

胡盼儿本来就要去亚安城,顺道带着他们也无不可,可是想起爹爹临行的叮嘱,觉得还是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好。

虽然她没有什么封建思想,可这个时代毕竟和现代社会不同,自己又不是船娘,拉着两个不认识的男人乱跑总是不妥,于是轻轻摇摇头,“不成,我还有事,请你找其他船吧。”

年轻男人正不知如何是好,旁边传来一道清冷的声音:“我们可以付加倍的船资,请小娘子行个方便。”

胡盼儿抬眼看去,这才注意到另外一人大约十七、八岁左右,身材秀挺,头发卷曲、浓眉深目,鼻梁高挺,头上缠着深蓝色绸缎缠布,缠布正中别了一颗蓝宝石,蓝宝石后插着一颗孔雀翎。

他身着一身天青色立领对襟窄袖口的丝制长袍,领边、袖口绣着了繁复的纹饰。脚下是白色丝制长靴,靴口绣着金、蓝相间的花纹。腰系镶着宝石的革带,革带上别着一只玉笛、一只绣满金丝的荷包,另一侧斜跨弯刀,刀壳上嵌满了各色宝石。

这男子俊美得像西方名模,自带清华贵气,只是面色冷俊,长长的眼睫下眼波清湛,正一瞬不瞬地看着自己。

胡盼儿看到这人蓝色的眼眸心里一动,又仔细地端详了一下,发现他的相貌竟然有几分阿洛哥哥的影子。

转念一想又不大可能,阿洛哥哥走的时候说得很清楚,他应该不会回来了,再者说,记忆里的阿洛哥哥是西年前的样子,怎么会和这个人相像?

最主要的,如果这人真是阿洛哥哥的话怎么会不认得自己呢?

这位延火国的男子和阿洛哥哥一样,也有一双碧蓝的眼眸,令胡盼儿忽然对他生出几分好感,暗忖反正也是顺路,稍带着他们也无不可。

清贵公子见胡盼儿不再坚持拒载,吩咐年轻男子拿出五两银子交给胡盼儿。

胡盼儿轻轻摇摇头,“不必了,我正好去亚安城,顺道带你们过去。”

年轻男子笑嘻嘻地说:“有劳小娘子了,这是你的酬劳。”

胡盼儿并未伸手去接,看样子这是一位世家公子和他的侍从,只不过这位自带清贵的公子大概不知道船资多少,可胡盼儿的自尊却不允许她占别人的便宜。

清贵公子似乎看出了胡盼儿的想法,沉吟一下说道:“这不仅是船资,还需劳烦小娘子带我们去亚安城走一趟,我们对这里不熟悉,需要小娘子做个向导,所以请务必收下。”

年轻侍从也急忙附和,“就是就是。”说着把手往前伸了伸。

胡盼儿看了清贵公子一眼,下意识地抿抿嘴唇。

收了钱也好,让他们乘船也有了由头。

胡盼儿接过银子放进荷包里,一边往栈桥上走一边道:“请上船吧。”

清贵男子的视线一首跟随着胡盼儿娇俏的背影,年轻侍从小声问:“殿下,现下该如何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