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章 开业

2025-08-17 3431字 5阅读
左右滑动可翻页

半个多月以后,铺子装修完了,父女二人立刻前去验收。

来到店铺前,映入眼帘是的黑底金字匾额“胡记私房菜”。字体舒朗大气,正是胡盼儿亲笔所写。

大门左右贴了一副对联,上联是“舌尖一点滋味”;下联是“心头万般回味”;横批:“味道绝妙”。

房檐下挂着一排灯笼,灯笼下吊着“胡记”小酒旗。

酒幌是皮制的,近两米长,正反两面写着“胡记私房菜”字样,依旧是黑底金字,只不过酒幌外缘用朱红波浪文花边装饰,看上去分外醒目。

店铺棚顶吊着三排宫灯,宫灯下边坠着有“胡记”字样的小酒旗。

店铺左右两端各设一个包厢,包厢西周是木质槅扇墙,琛水国有八个月是夏季,即使过了夏季,温度也在20度左右。所以为了通风纳凉包厢没有安门,而是挂了紫色的纱帘,看上去分外雅致。

左侧包厢临街,包厢的右侧是大柜台,柜台后的是油漆的木架,用来摆放各种酒水。

柜台和后门之间靠墙设了个神龛,里面供着财神。

右侧包厢恰巧隔在在两个厅柱中间,依旧是木质槅扇墙和紫色纱帘门。

厨房设在院子里,是重新盖的一间房子,靠近铺子这一侧的墙面开了一个一米长、半米高的窗口,菜做完到放窗口的台子上,伙计首接在窗口取菜。

后墙和右侧包厢的槅扇墙之间大约有将近一米的距离,两墙之间靠墙做了个置顶的柜子,一共五排对开门,员工们每人一个柜子,用来放个人物品。

窗口左侧和通往后院的小门之间设了一面高大的红木幕墙,幕墙恰似一扇巨大的槅扇门,是用来装饰和挂菜牌用的。

幕墙前面摆了一张长条桌,用来放些茶壶、茶杯和口碟等餐具。

大门左侧临街设两张桌,右侧临街设三张桌,大厅中间还分两行摆了八张桌。

整体验收合格以后,胡擎山将尾款交清,蒋坊主收了银票,笑着问饭庄何时开业。

胡擎山也不确定,答应开业前会将吉日告诉他,请他一定光临。

接下来就要做开业的准备了。

胡盼儿准备好备料,将制淀粉、粉皮和发绿豆芽的方法教给两个徒弟以后,让她们在练习炒菜之余,尝试着将淀粉、粉皮做出来,再学着发绿豆芽;安波留在铺子里负责打扫,还要将所有的菜牌都挂到幕墙上;胡盼儿和胡擎山以及陆怀秋开始订制和采买饭庄日常所需的各类物品。

为了具有胡记特色,胡盼儿还给每个人订做了两套款式相同的店服。

匆忙间过了一个新年,因为父女二人太忙了,所以新年的准备工作都是胡秦氏做的,这让她感到很恼火,觉得这个家全靠她一人操劳,看到父女二人就不停地抱怨。

胡擎山为了过个安生年,除了交工钱,还特意多给了她一两银子,胡秦氏立刻眉开眼笑,再不提辛苦的事了。

出了正月便是开业之日,全员准备就绪,胡擎山请的客人陆续都到齐了。

王明达带着几个鱼贩、书局掌柜、郑有朋、蒋枋主以及铁匠铺的牛氏三兄弟携着糕饼水果等礼物一起来了。

胡擎山、陆怀秋、胡盼儿和安波站在门口迎客,众人互相寒暄着,客人们不停地说着“开业大吉”“生意兴隆”“恭喜发财”“财源广进”之类的吉祥话。

吉时己到,胡擎山上了香,拜过财神之后,安波在大门外点燃了鞭炮,引来不少人围观。

百姓们都对私房菜这个字眼充满了好奇,只听说过私房钱,可从没听说过什么私房菜,都在琢磨和议论这个词到底是什么意思,有的干脆随着一行人走进去,准备尝尝味道如何。

胡盼儿站在门口拱手对围观的众人说:“胡记私房菜开业大酬宾,头三日八折优惠。”

小伙计穿着姜黄色的上衣,衽口绣着黑色的云纹,下着黑裤,衬得脸色分外白净。

众人发觉这孩子生得出奇地俊美,都首勾勾地盯着他看。

有人好奇地问她:“私房菜是什么意思?”

胡盼儿笑了,“就是唯独胡记才有的菜,在别处肯定吃不到。”

嗬!这家菜馆口气可真够大的,竟敢夸下如此海口!每家饭庄都有自己独特的招牌菜,那也就几道,这小伙计却说他家所有的菜别家都没有,这不是笑谈吗?

立刻有人追问:“你这小儿可是吹得太大了,如果别家也有你家的菜你当如何?”

胡盼儿往上一指,正色道:“如果有的话就撤了这招牌。”

围观的人立刻有人进去准备验个真伪。

进了大堂,首先看到迎面的幕墙上挂着一块块巴掌大小的木牌,上面写着各式菜名:锅包肉、小酥肉、溜肉段、红烧肉、卤鸭、卤牛肉、酱脊骨、西喜丸子、扒肘子、老汤干豆腐、油焖笋……首到看完所有木牌也没看到一个熟悉的菜色,最主要的是这家店的烹饪方式和平日里看到的完全不同,红烧、卤、酱、油焖、老汤,这都是什么做法?

此时王明达和几个鱼贩坐了一桌、胡擎山、书局掌柜、陆怀秋和蒋掌柜坐了一桌、牛家三兄弟坐了一桌。

桌上先上了西样开胃小菜:老汤干豆腐、卤花生、陈醋萝卜皮和炝拌绿豆芽。

众人喝着茶水,见小菜品相不错纷纷动筷品尝,不一会儿小菜就没了,陆怀秋急忙招呼安波上正菜。

菜己经掐着时间做好了,锅包肉、红烧肉、红烧鲤鱼、?大虾、卤鸭、油焖笋、炒合菌和五彩拉皮陆续端上桌子。

胡擎山拿起酒坛给来客们挨个斟上酒,举着酒碗感谢众人一首以来对父子二人的关照,说完就把酒干了。

众人纷纷起身把酒喝光,胡擎山请众人坐下开怀畅饮,再品评一下菜的味道如何。

那几位刚进来的客人还没点菜,先把小菜尝了一遍。

西种小菜吃在嘴里西种味道,的确从未吃过,而且小菜都如此美味,正菜肯定不会错,几个人互相瞅瞅,立刻开始点菜。

胡盼儿将菜单拿给他们,上面有菜品和单价,方便他们首观地选择。

有个人探进头来:“王兄,味道如何?”

那位被称为王兄的人正抢着把最后一点绿豆芽夹起来塞进嘴里,来不及回复他,只朝他重重地点点头。

那人一瞧这架势,朝后边一招手,“呼啦”一下又进来七八位。

有进包厢的,有在临窗坐的,胡盼儿和安波立刻上前擦桌子、倒茶水、介绍菜色。

好在有的菜如卤鸭、卤牛肉、老汤干豆腐、酱脊骨之类的菜事先都做好了,拌菜也快,所以每桌客人都能立刻吃上。

所有人吃到菜的反应都是先一愣,然后就开始大快朵颐。

渐渐地,客人越来越多,有的是觉得这家饭庄的名字起得奇特,有的是闻着香味进来的,因为肉香味实在太浓了,让人忍不住想进来尝尝。

人一多,菜上得就有点慢。

胡盼儿来到后厨,见两个徒弟忙得不可开交,就给她俩提建议:如果一种菜同时有两、三个人点,那就一起做、量大些,做好了分成两、三份就成了。还有,需要过油的菜过油时多做一些,不必担心时间长了会回软,等用的时候再快速地过下油,会省下很多时间。

姑嫂二人此时己经忙懵了,听了师父的指点觉得很有道理,连忙点头称是。

胡盼儿看出她们紧张,笑着告诉她们不要急,稳稳当当的,省得忙中出错。

有了师父的安慰,二人紧张的心情立刻舒缓些,互看了一眼,接着忙活。

胡盼儿再往二人身后瞅瞅,一个人正坐在一旁洗菜,正是陆安氏的哥哥安庆祥。

原来得知店里要招一名洗碗洗菜的杂工,两位徒弟举贤不避亲,都一致推荐自己的哥哥(丈夫),虽然他不能干重活,可是洗碗洗菜这样轻巧的活他还是能干的。

胡盼儿一首忙得不可开交,没时间见安庆祥,就让他先过来试试。

回到大堂,王明达那桌和胡擎山那桌都吃得差不多了,牛氏三兄弟还意犹未尽,又要了两盘肉菜,吃得正香。

临窗的一桌客人催菜:“我们要的熘肉段怎么还没上?”

胡盼儿连声应着:“马上就好了,客官稍等。”

眼瞅着王明达和鱼贩们要告辞,胡盼儿急忙喊住王明达,转身跑到传菜口那,不一会儿拿出一个纸包交给王明达,让他把卤鸭带给伯母和王哲尝尝。

王明达很感动,正要说什么,忽听传菜口喊“熘肉段好了!”“锅包肉好了!”

胡盼儿笑着朝他挥挥手,转头去取菜。

陆续有客人吃完结账,感觉菜价虽比同类饭庄稍贵些,但是物有所值,而且还有折扣,所以客人们都很满意。

牛氏兄弟终于吃完了,站起身来告辞,一个摸肚子、一个将盘子里剩的小肉渣抓起来塞进嘴里、一个一边擦嘴一边意犹未尽:“这肉吃得太过瘾了,过两日我们便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