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清晨,当第一缕阳光透过宿舍的窗户洒在陈锋脸上时,他己经在地板上做完了五百个俯卧撑。
汗水浸透了他的T恤,顺着他轮廓分明的肌肉线条滑落。
一夜的疯狂加点,带来的不仅仅是系统面板上数字的变化,更是身体实实在在的蜕变。他能感觉到,自己的肌肉密度更高了,每一次发力都充满了爆炸性的感觉。79点的力量,让他己经触摸到了NCAA顶级内线对抗的门槛。
而那高达95点的篮板属性,更是让他整个人的气质都发生了改变。他的眼神变得更加沉静,仿佛对周围的一切都漠不关心,但只要有任何球状物体出现在他的视野里,他的瞳孔深处就会闪过一丝猎手般的光芒。
这是“篮板的呼吸”境界带来的本能反应。
然而,实力的提升,并没有冲淡他心中的焦虑。
他坐在地板上,大口喘着气,脑海中浮现出的,依旧是那惨不忍睹的“52点”速度。
这个数字,像一道无法逾越的鸿沟,横亘在他和杜克大学之间。
他知道,自己做了一个豪赌。他将所有的筹码,都压在了“篮板”这一个点上。如果他能在篮板球上彻底统治比赛,或许还能有一线生机。可一旦对方用速度和投射将他调离禁区,他就会立刻变成一个毫无作用,甚至起反作用的累赘。
危机,从未像此刻这般清晰而具体。
他打开手机,想看看新闻,放松一下紧绷的神经。
然而,屏幕上铺天盖地的新闻,却让他刚刚平复的心情,再次掀起了波澜。
《东方神迹!神秘中国球员上演压哨补扣绝杀!》
《十分钟狂砍6分7篮板!野猫队的秘密武器!》
《NCAA本周最佳进球:来自中国的“篮板痴汉”!》
《他会是下一个姚明吗?陈锋的崛起之路!》
ESPN、雅虎体育、各大篮球论坛……几乎所有的体育媒体,都在用最夸张的标题,报道着他昨晚的表现。
他的名字,一夜之间,传遍了全美的大学篮球圈。
狂欢。
媒体和球迷们,最喜欢这种“一球成名”的灰姑娘式剧本。他们将他塑造成一个横空出世的天才,一个卧薪尝胆的英雄。
但陈锋看着这些报道,心中却只有苦笑。
秘密武器?下一个姚明?
他们根本不知道,自己只是一个在悬崖边上,靠着一个神秘系统苦苦挣扎的赌徒。
这些捧得越高,摔得越惨的道理,他比谁都懂。
媒体的狂欢,对他而言,是另一重无形的压力。它将陈锋彻底推到了聚光灯下,让他接下来的每一场比赛,都将被人用放大镜去审视。
而下一场,就是杜克。
他几乎可以预见,如果自己被巴格利打爆,这些今天还在吹捧他的媒体,会立刻调转枪口,用最刻薄的言语来嘲讽他这个“昙花一现”的流星。
他关掉手机,不想再看这些令人心烦意乱的报道。
当他来到球队训练馆时,他立刻感觉到了气氛的微妙变化。
队友们看他的眼神,不再是单纯的敬佩和友好,而是夹杂着一丝……距离感。
他不再是那个可以被随意调侃的板凳席末端球员,而是成了和队长卡梅隆一样的“明星人物”。这种地位上的变化,让原本融洽的关系,变得有些生分。
训练开始后,这种感觉愈发明显。
在分组对抗中,他能感觉到,持球的队友在面对他时,会下意识地选择传球或者拉开,而不是像以前那样首接冲击他。
这是一种“尊重”,但也是一种“孤立”。
他们开始将他当做一个真正的“内线核心”来对待,但同时也意味着,他被隔离在了球队原有的战术体系之外。
史密斯教练似乎也默许了这种变化。他没有像往常一样,在场边大声咆哮着指挥战术,而是抱着双臂,静静地观察着。
他似乎是想看看,这个新晋的“英雄”,究竟能给球队带来什么样的化学反应。
陈锋在内线予取予求。
凭借着95点的篮板属性,无论是进攻篮板还是防守篮板,他都像用吸尘器吸尘一样,轻松地收入囊中。79点的力量,也让他在和队友的卡位中,占尽了优势。
但他的每一次得分,都来自于二次进攻。
他依旧没有一次主动的持球进攻,没有一次中距离跳投。
而当对方的后卫一个简单的挡拆,将他拉出禁区时,他那52点速度的短板,再次暴露无遗。他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对方轻松突破,然后由内线的队友去补防。
一次,两次……
当第三次出现同样的情况时,和他对位的替补中锋罗恩,终于忍不住抱怨道:“陈!你就不能跟出去一步吗?哪怕只是干扰一下也好!”
陈锋沉默着,没有辩解。
他知道,罗恩说的是事实。
他能统治三秒区,但三秒区之外,就是他的死亡地带。
球队的气氛,因为这几次攻防,变得有些尴尬。
训练结束后,队友们三三两两地聚在一起讨论着什么,却刻意地避开了他。
陈锋一个人默默地收拾着东西。
他看着那些曾经和他勾肩搭背的队友,心中涌起一股强烈的孤独感。
他赢得了媒体的赞誉,赢得了教练的关注,却似乎……正在失去球队。
他意识到,一个新的,更加隐蔽的危机,己经在他身边悄然成形。
一个被孤立的核心,是无法带领球队走向胜利的。如果他不能融入球队的体系,不能为队友创造价值,那么即便他的个人数据再华丽,在史密斯教练眼中,他也只是一个破坏了球队化学反应的“毒瘤”。
他必须做出改变。
不能再仅仅依赖篮板。
他看了一眼空无一人的球场,又看了一眼墙上的时钟。
他做出了一个决定。
他要加练。
不是力量,也不是篮板。
而是那该死的,只有42点的……投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