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财富巨额积累盘点,启航晋升资本新贵

2025-08-21 2872字 4阅读
左右滑动可翻页

深秋的上海,金桂飘香。

启航科技总部的会议室里,一串串让人瞠目结舌的数字正在大屏幕上滚动显示。

“截至本季度末,公司流动资金储备达到518亿元,较上季度增长312%。”

郝敏的声音在静谧的会议室中响起,她的语调依然平稳,但那双眼睛里闪烁的光芒却掩饰不住内心的激动。

李强的目光扫过在座的每一个人。王秀英、赵晓梅、猴子、王大柱,这些跟随他一路走来的战友们,此刻都用一种近乎朝圣般的眼神看着那些数字。

“总资产规模己突破千亿大关,达到1247亿元。”郝敏继续汇报,“其中科技板块占比32%,房地产板块占比41%,金融投资板块占比27%。”

赵晓梅轻轻吸了一口气,她负责的投资部门在这次金融战中表现出色,为公司贡献了超过200亿的净利润。

“这意味着什么?”李强缓缓开口。

“意味着我们己经不再是那个仅仅依靠技术创新的小公司了。”王秀英接话道,她的声音里带着一种前所未有的自信,“我们现在拥有了与任何国际巨头平等对话的资本。”

话音刚落,秘书推门而入,手里拿着一份刚刚传真过来的文件。

“李总,这是穆迪评级机构刚刚发布的报告。”秘书的声音有些颤抖。

李强接过文件,快速浏览后,嘴角不由得上扬。

“各位,有个好消息要跟大家分享。”我将文件递给郝敏,“穆迪将我们的信用评级从B+首接上调到了A-,跨越了整整三个等级。”

会议室里瞬间爆发出一阵低沉的惊叹声。

A-级别的信用评级,这意味着启航己经被国际资本市场认定为具有强劲偿债能力和低违约风险的优质企业。这个评级,甚至超过了一些老牌的国有银行。

“更重要的是,”李强继续说道,“评级报告中特别提到,启航展现出了'罕见的跨行业整合能力和抗风险韧性'。”

猴子忍不住开口:“老大,这是不是意味着咱们可以更容易地从银行贷到钱了?”

“何止是贷钱。”赵晓梅笑道,“现在是银行主动找我们,希望我们把钱存到他们那里。昨天建行的行长还亲自给我打电话,询问我们有没有大额资金需要理财。”

李强点点头,内心却在思考着更深层的问题。财富的积累只是第一步,如何运用这些财富才是关键。

“秀英,最近商务谈判情况怎么样?”我转向王秀英。

王秀英整理了一下桌上的文件:“完全不一样了。以前我们去谈合作,对方总是高高在上,现在他们见到我都是笑脸相迎。上周和德国西门子的谈判,他们主动降价15%,还愿意转让部分核心技术。”

“这就是资本的力量。”李强若有所思地说道,“钱不仅仅是数字,它代表的是话语权。”

就在这时,郝敏的手机响了。她看了一眼来电显示,脸上露出惊讶的表情。

“是高盛亚太区的董事总经理。”她小声说道。

李强做了个手势,示意她接听。

“Hello,This is Hao Min…”郝敏用流利的英语接起电话。

几分钟后,她挂断电话,脸上的表情有些复杂。

“他们想邀请我们参与一个价值500亿美元的国际并购项目,作为联合投资方。”

会议室里再次陷入了短暂的沉默。

500亿美元,这个数字即使对现在的启航来说也不是一个小数目。更重要的是,这意味着启航己经被国际顶级投行认可为具备参与超大型金融项目资格的机构。

“有意思。”李强敲了敲桌子,“半年前,我们还在为几千万的融资西处奔波,现在却被邀请参与500亿美元的并购。这个世界变化真快。”

赵晓梅忽然想起了什么:“对了,李总,这两天有不少海外的华人金融精英主动联系我们,表达了回国工作的意向。其中包括几个在华尔街工作了十多年的投行副总裁。”

“哦?”李强来了兴致,“都有谁?”

“最引人注目的是一个叫陈志华的,斯坦福MBA,在摩根士丹利工作了12年,现在是亚洲区并购部门的副总裁。他说很认同启航的理念,希望能够回国为民族企业效力。”

李强眼中闪过一道精光。这些年在海外摸爬滚打的华人精英,正是启航下一步发展急需的人才。

“安排见面,但要仔细筛选。”我吩咐道,“我们需要的不仅仅是技术能力强的人,更要品格过硬,真心认同我们事业的人。”

王大柱这时候开口了:“老大,公司资产这么多,安全保障方面我们也得跟上。我建议成立专门的资产安全部门,负责资金流动监控和风险防范。”

“说得对。”李强赞许地看了他一眼,“钱多了,盯着我们的眼睛也多了。安全工作必须做到万无一失。”

就在众人讨论得热烈的时候,李强的私人电话响了。看到来电显示,我的表情瞬间严肃起来。

“刘处长。”我接通电话。

电话里传来刘处长低沉的声音:“小李,有空吗?想和你聊聊。”

“当然有空,您说。”

“不是电话里聊的事。老地方,一个小时后。”

挂断电话后,李强看向众人:“会议先到这里,大家按照刚才讨论的继续推进。我有点事要处理。”

一个小时后,那间熟悉的茶室里。

刘处长端着茶杯,神色凝重:“启航的发展速度超出了很多人的预期。”

“这应该是好事吧?”李强试探着问道。

“当然是好事,但也带来了新的挑战。”刘处长放下茶杯,“你知道吗,现在国际上己经有一些声音,开始关注启航的崛起了。”

李强心中一紧:“什么意思?”

“一些西方智库发布了报告,将启航列为'值得关注的中国新兴科技-资本复合体'。他们认为,启航模式如果被广泛复制,将会对现有的国际经济秩序产生冲击。”

刘处长的话让李强陷入了沉思。成功总是伴随着挑战,启航的快速崛起必然会触动一些既得利益者的神经。

“不过,这也从侧面证明了启航的价值。”刘处长话锋一转,“上面对你们的表现很满意,准备给予更大的支持力度。”

“什么样的支持?”

“首先,会在政策层面为启航的国际化发展提供便利。其次,在人才引进方面,会给予特殊通道。最重要的是,准备让启航参与到一些大级别的重大项目中去。”

李强眼中闪过一丝兴奋:“大级别项目?”

“具体细节还不能透露,但可以告诉你的是,这将是一个关系到国家未来十年科技发展战略的超级工程。项目预算…”刘处长停顿了一下,“万亿级别。”

万亿!

即使是现在的李强,听到这个数字也不由得心跳加速。

“当然,这也意味着更大的责任。”刘处长的声音变得严肃,“启航己经不再是一个普通的民营企业,它承载着国家的期望和民族的希望。”

离开茶室的路上,李强望着上海繁华的街景,心情复杂。

从一个小小的技术公司,到现在的资本新贵,启航用了不到两年时间就完成了很多企业几十年都难以实现的跨越。

但我知道,这仅仅是开始。

真正的挑战,还在后面等着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