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辞职风波

2025-08-21 3266字 4阅读
左右滑动可翻页

厂长办公室里,烟头塞满了烟灰缸,呛人的烟味让人窒息。王德发肥胖的身躯陷在转椅里,手指敲击着桌面,发出沉闷的“咚咚”声。

“李强,你是不是疯了?你脑子进水了吧!”厂长王德发猛地一拍桌子,茶杯盖子都震得跳了起来,唾沫星子喷了我一脸。

“你以为你是谁?你就是个高中毕业的知青!没了这工作,你喝西北风去啊!你那个病秧子弟弟,还指望你养活呢!”

我低着头,没吭声。他除了爱摆官架子,最擅长的就是戳人痛处。多少人挤破了头都想进来。可我不甘心,一辈子就窝在这个小县城,勾心斗角、如麻木不仁的行尸走肉。

“李强,我可告诉你,这事儿没得商量!”王德发见我不说话,以为我怕了,语气缓和了一些,但那双精明的小眼睛,却闪着算计的光,“这样,明天给我写份深刻的检讨,当着全厂职工的面念,这事儿就算过去了。你还年轻,知错就改,还是好同志嘛!厂里正缺个团委副书记,我看你……”

他顿了顿,意味深长地笑了笑,仿佛在抛出一个巨大的诱饵,“你要是执迷不悟,可别怪我不客气!这县城就这么大,你以后想干什么,都得掂量掂量!”威胁的意味,比刚才更浓了。

“厂长,我己经决定了。”李强抬起头,语气坚定,眼神里没有一丝动摇。

李强转身离开,没有回头。身后,王德发的咆哮声越来越远。

我回到车间,就收拾自己的东西。几本技术书籍,一个搪瓷茶缸,一套工作服,这就是我在厂里几年的全部。

“李强,你真要走啊?”老刘,车间里唯一一个跟李强关系不错的钳工,走了过来,递给我一支烟。

“跟厂长低个头,认个错,这事儿就过去了。”老刘叹了口气,语气里透着惋惜。

李强收拾好东西,背起一个破旧的帆布包,最后看了一眼车间。我深吸一口气,头也不回地走出了工厂。

脑海里,厂长那铁青的脸,同事们或幸灾乐祸或惋惜的眼神,这些画面像走马灯一样,在我眼前旋转。每一步都沉重无比,鞋底与地面摩擦出——单调的声响。在这寂静的夜里格外刺耳。

我下意识裹紧外套,却依然被寒意侵袭,猛地打了个哆嗦。

回到家,气氛压抑得让人喘不过气。

“强子,你真把工作辞了?”母亲坐在椅子上,红着眼睛问道。

“你个不孝子!你这是要气死我啊!”父亲李卫国猛地一拍桌子,站了起来,指着李强的鼻子,气得浑身发抖。

“爸,妈,我知道你们是为了我好。”李强深吸一口气,尽量让自己的语气平静下来,“可我不想一辈子就这么过下去。”

“爸,我己经不是小孩子了。”李强看着父亲,眼神坚定,“我己经决定了,我要去深圳闯一闯。”

“你真的要去深圳?”母亲擦了擦眼泪,手足无措地搓着围裙边,问道。她泪眼眶红肿,布满血丝。

“嗯。”李强点了点头,不敢看母亲的眼睛。

想起母亲,我心里一阵酸楚。知道自己这一走,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回来。

母亲一辈子都在这个小县城里,围着我们和父亲转,深圳对她来说,就像天边一样遥远。她操劳半生,手上布满了老茧、脸上满是皱纹。

“妈,您放心,我会照顾好自己的。”李强强忍着眼泪,声音有些哽咽。我知道母亲担心什么,是怕我在外面吃苦受罪。

“强子……”父亲李卫国长叹了一口气,语气也软了下来。他从旱烟袋里掏出一些烟丝,粗糙的手指慢慢地卷着。卷烟的动作缓慢,似乎每一个褶皱都蕴藏着对儿子的不舍和担忧。“你真的想好了?”

李卫国吧嗒吧嗒,抽了两口,烟雾缭绕中,那张饱经风霜的脸更加模糊。他年轻时也是个有抱负的人,也曾想过要出去闯荡一番,但最终还是被现实的枷锁牢牢困住。现在,儿子要走他当年没走完的路,他心里既有期望,又有担忧。

“那……那你去吧。”李卫国最终还是摆了摆手,似乎一下子老了十岁,背也更驼了。

他把卷好的烟递给李强,又从口袋里掏出几张皱巴巴的钞票,塞到李强手里,“记住,要是混不下去了,就回来,家永远是你的港湾。穷家富路,这些钱你拿着,路上用。”

李强再也忍不住了,眼泪夺眶而出。扑通一声跪在父母面前,重重地磕了三个头:“爸,妈,你们放心,我一定会混出个人样来的!”

我又想到了赵晓梅,那个让我心动的女孩。要证明给她看,我不是一个没有出息的男人。

第二天一早,李强背着行囊,踏上了南下的火车。随身除了几件换洗的衣服,还有一本破旧的英汉词典和几本许国璋英语教材。

火车一路向南,窗外的景色飞速地掠过。李强的心情,既激动又忐忑。

突然,火车猛地一震,停了下来。

“怎么回事?”李强心里一惊,一种不祥的预感涌上心头。

“前方塌方,火车暂时无法通行!请各位旅客耐心等待!”乘务员的声音在车厢里响起,带着明显的焦躁。

李强猛地站起身,冲到车窗前,向外张望。只见远处尘土飞扬,隐约可见山体滑坡的痕迹。

我想起父母的嘱托,想起自己对未来的憧憬……难道,这一切都要因为这场突如其来的塌方而化为泡影吗?

我强迫自己冷静下来,开始思考对策。

我背起行囊,挤出人群,跳下了火车。

沿着铁轨,我深一脚浅一脚地往前走。

傍晚时分, 大雨倾盆而至,瞬间被淋成了落汤鸡,陡然感到又累又饿,双腿像灌了铅一样沉重。西处张望,发现不远处有一间破旧小屋,急忙跑去。

“有人吗?”李强敲了敲门,声音沙哑。

门吱呀一声开了,一个满脸皱纹的老人出现在门口。

“老人家,我……我是要去深圳闯荡找工作的,火车……火车前方塌方了……”李强断断续续地解释道。

老人打量了李强一番,见我很懂礼貌,便让进了屋。

小屋里陈设简陋,只有一张床,一张桌子,几把椅子。墙角堆放着一些杂物,屋顶还漏着雨。

老人给李强倒了一碗热水,又拿了几个干硬的馒头。

李强狼吞虎咽地吃了起来,这是我一天来吃的第一顿饭。

“谢谢您,老人家。”李强感激地说道。

“不用谢。”老人摆了摆手,“我年轻的时候,也像你一样,一个人出去闯荡。”

老人浑浊的眼中闪过一丝光芒,打开了他的思绪:“年轻的时候,谁不想出去闯一闯?那会儿家里穷得揭不开锅,就跟着村里人去了东北伐木,大冬天的,零下三十多度,手脚都冻麻了,锯子拉不动,就用牙咬着绳子拽……后来又去了山西挖煤,矿井塌方是常有的事,好几次差点把命丢在那里……”

老人从炉子里夹出一块烧红的炭,火光映照着他布满皱纹的脸,也照亮了他眼中的沧桑,“吃过很多苦,但也见识了很多世面。见过东北的茫茫林海,见过山西的滚滚煤尘,也见过……”。

老人目光落在李强湿漉漉的衣服上,还有那本被雨水打湿的英汉词典上,眼神变得深邃起来。

“深圳……是个好地方。”老人缓缓说道,语气中带着一丝向往,“我儿子也在那里,他说那里到处都是机会,只要肯干,就能挣到钱。”

老人又从炉子里夹出一块炭,火光跳动,映照着两人。看着李强,语气变得语重心长:“年轻人,出去闯荡是好事,路不是那么好走的。要能吃苦,要能忍耐,更要……要懂得变通。”

老人指着炉子里的炭火说道:“你看这炭火,它能烧得这么旺,是因为它能适应炉子的形状,能顺着风势燃烧。人也一样,要适应环境,要学会变通,才能在外面立足。”

老人又讲起了他经历的矿井塌方,“那时候,如果我不懂得变通,只知道硬冲硬撞,恐怕早就没命了。”

李强听着老人的讲述,心中涌起一股热流。老人的经历,不仅仅是故事,更是一种人生的启示。

原本因为火车延误而焦躁不安的心,渐渐平静下来。看着炉子里跳动的火焰,仿佛看到了自己未来的道路,虽然充满挑战,但也充满了希望。

他紧紧握了握拳头,在心里暗暗发誓:我一定要在深圳闯出一番天地! 我要像这炭火一样,无论遇到什么困难,都要坚持燃烧,永不熄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