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病榻前的技术宏图,双重压力下的抉择

2025-08-21 3369字 4阅读
左右滑动可翻页

医院的消毒水味里,夹杂着一股子若有若无的铁锈和松香气息。

李强将一块巴掌大的电路板递到王师傅眼前,病床上的老人虚弱地抬了抬手,最终还是没能接稳。

“师傅,您别动,我拿着。”

李强将电路板凑得更近,手指着上面密密麻麻的元件,“您看,按照您上次说的,用多级滤波替代传统的大电容,噪声抑制效果好了不止一个档次!简首神了!”

王师傅的呼吸还有些急促,但精神头却不错。他费力地喘了几口气,声音沙哑却清晰:“这……这都是土办法……当年修进口机器,没零件,自己瞎琢磨的……理论……理论上我讲不通……”

“讲得通!师傅,您的每一个土办法,周教授都找到了理论依据!”李强兴奋得像个孩子,“您这不叫土,这叫实践出真知!是咱们自己的核心技术!”

王师傅浑浊的眼珠里泛起光彩,他看着李强,这个年轻人像一块干燥的海绵,疯狂地吸收着他脑子里那些陈旧的,甚至被他自己都快遗忘的经验。这感觉,真好。

“咳咳……好……好啊……只要有用……就都……都教给你……”

话音刚落,病房门被猛地推开,周教授一阵风似的走了进来,手里挥舞着一本泛黄的笔记本,正是王师傅的手记。

“老王!我的天!你简首是个天才!”周教授激动得满脸通红。

他冲到病床前,指着笔记本上的一页,“这个‘磁头绕线非对称补偿法’,我用函数模型推演了一晚上,它竟然完美解决了高频信号串扰问题!这……这比我们实验室里那些博士生搞的方案高明了不知道多少倍!”

他转向李强,感慨万千:“小李,我服了!我彻底服了!你这眼光,绝了!能在废品堆里把老王这么个宝贝疙瘩给刨出来,你小子天生就是干大事的料!”

几天后,启航电子的临时会议室里,气氛热烈。

李强站在一块白板前,上面画着一个粗糙但极具未来感的随身听草图。

我拿起笔,在草图上重重地画着,“我要它的音质,能把索尼按在地上摩擦!我要它的续航,能让别人充两次电,我们还能再听一整天!我要它更轻、更薄、更酷!”

“最重要的一点!”李强话锋一转,用笔尖狠狠地点在草图的中央,“它的心脏,必须是我们自己的!一颗纯粹的,刻着‘中国制造’的芯片!我们要做的,是一个全新的民族品牌,一个能让所有国人都骄傲的品牌!”

会议室里响起一片掌声,每个人的脸上都写满了憧憬。

掌声渐息,郝敏冷静地提出了问题:“强哥,你画的这个饼,太香了!可……现实呢?这么高的技术要求,我们能实现吗?生产线全都要改造,那得多少钱?还有市场,凭什么人家放着索尼不买,来买我们一个名不见经传的牌子?”

“问得好!”我环顾众人,语气坚定,“难,我比谁都清楚。但诸位,我们还有别的路走吗?跟在别人屁股后面做仿冒品?永远被人家用专利卡着脖子?那不是做企业,那是跪着要饭!”

“技术,就是我们唯一的出路!我们有王师傅几十年的实践精华,有周教授的理论支持,有我们组建的实验室团队,这就是我们最大的底气!钱,我去想办法!市场,靠我们碾压性的产品力去打开!我们没有退路,只能往前冲!”

就在团队士气高涨之时,一份来自中海总公司的加急函件被送了进来。

我将函件传给众人,那上面白纸黑字,详细罗列了索尼、松下等国际巨头在随身听领域注册的各项核心专利,从电路设计到机械结构,几乎涵盖了所有方面。函件的最后,中海方面用极其严肃的口吻警告,启航一旦推出高性能产品,极有可能面临毁灭性的专利诉讼,建议我们立刻停止这种“冒险行为”。

压抑的沉默中,李强缓缓站起身,拿起那份函件,在众人惊愕的注视下,一点一点,将它撕得粉碎。

“专利壁垒?”我的声音不大,却透着一股疯狂的决绝,“他们有墙,我们就造一门能轰开它的炮!与其畏手畏脚等着挨打,不如把所有子弹都压进枪膛,主动出击!”

“从今天起,所有资金、所有人力,全部向实验室倾斜!我们的目标只有一个,在产品性能上,做到他们无法企及的高度!让他们拿着专利证书,跟在我们屁股后面吃灰!我,李强,赌上一切,就赌这条路!”

这一刻的李强,像一个决意背水一战的将军,浑身散发着令人信服的力量。

王秀英不懂那些复杂的商业策略和技术名词,但她看得懂李强的疲惫,看得懂他为了父亲的心血付出的努力。

周教授在听闻李强的决定后,二话不说,将自己锁在家里两天,出来时,抱着一大摞厚厚的资料找到了李强。

“小李,这是我搞了半辈子电声学研究压箱底的宝贝,一些还没发表的实验数据和论文手稿,全都给你!不够!我再去把我那几个退休的老伙计都给你拉来!咱们中国人,不能总让人家卡脖子!”

老一辈科学家的家国情怀,在这一刻,成了启航最坚实的后盾。

而在一间烟雾缭绕的麻将馆里,吴扒皮正点头哈腰地给一个满身纹身,脖子上挂着金链子的壮汉点烟。

“豹哥,您听我一句劝。那姓王的老师傅,手里的技术,那可是独门秘籍!点石成金的玩意儿!”吴扒皮极尽谄媚之能事,“咱们只要把那技术弄到手,随便找个小作坊,生产出来的随身听,音质都比正品还好!到时候贴什么牌子,还不是您一句话的事?那钱,还不跟自来水一样哗哗地流?”

被称作“豹哥”的壮汉吐出一口浓烟,斜了他一眼:“我不管什么技术不技术,我只要钱。东西你能弄来?”

“能!绝对能!那小子狂得很,防备肯定松懈,咱们找机会……”吴扒皮压低了声音,脸上露出阴狠的笑容。

李强正检查着实验室新到的设备,心里却莫名地总觉得,有什么不好的事情正在暗中酝酿。这种来自穿越者的首觉,曾帮他躲过数次危机。

我停下脚步,对身旁的秘书吩咐道:“通知下去,安保等级提升。尤其是实验室,从今天开始,24小时双人值守,任何外人,没有我的亲笔批条,一概不许靠近!”

有了周教授带来的“投名状”和源源不断的资金,启航实验室彻底进入了“深圳速度”。

崭新的示波器荧光闪烁,高精度的频谱分析仪嗡嗡作响,年轻的技术员们在周教授和王师傅远程电话指导下,废寝忘食,夜以继日地攻克着一个个难题。

“强哥,我……我好像听到点事儿。”王大柱有些不确定地搓着手,“我听到一个叫吴扒皮的,跟豹哥好好像在打听咱们厂的技术。”

“这个阴魂不散的杂碎!”李强暗骂一句,随即冷静下来。

我立刻把猴子叫来,神情严肃:“猴子,你手头所有事都停下。给我去查!把这个吴扒皮和豹哥在深圳的老底,他们手下有几个人,平时在哪活动,都给我摸得一清二楚!这次,我们不能等了,得主动干了!”

从被动防御到主动出击,李强的思维瞬间完成了转变。

再次来到医院,王师傅的情况又差了一些。

他拉着李强的手,枯瘦的手指用力到泛白,像是要抓住最后的希望。

“小李……我这身子骨……怕是不行了……”老人喘着粗气,眼神却异常明亮,“我这辈子……就捣鼓了这么点东西……你……你一定要让它……发扬光大……让咱们中国人,也能用上全世界最好的随身听……别让它……跟着我一起……埋进土里……”

“师傅,您放心!”李强反握住他的手,一字一句地承诺,“我发誓,一定会的!”

这份沉甸甸的嘱托,化作了李强心中最坚定的动力。

深夜,启航实验室灯火通明。

当周教授颤抖着手,将王师傅笔记中的“磁头优化打磨法”所对应的参数,输入到他建立的“电声学数字模型”中时,奇迹发生了。

一台经过改造的样机连接上音源,按下播放键。

一首熟悉的邓丽君的歌声缓缓流出。

在场的所有人都愣住了。

那声音,清澈、纯净、,每一个音符都仿佛拥有了生命,在空气中跳动。人声的温润,配乐的层次,细节的丰富,远远超越了他们听过的任何一款随身听,甚至比高档音响的效果还要震撼。

周教授扶了扶眼镜,激动得双手都在发抖。

理论与实践,在这一刻完美交融,迸发出了璀璨的火花。

李强拿起那台尚显粗糙的样机,感受着它沉甸甸的分量。

我看向周教授,声音里带着压抑不住的激动。

“教授,我们成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