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念烟的策划方案被驳回了?”
“听说是数据造假,还拿了别人稿件改名就交。”
“真的假的?这回是彻底塌房了吧。”
人物传播课题组发布招新公告第三天,学院走廊里的讨论声几乎盖过了早读铃声。
而教学楼顶楼会议室内,选拔汇报会正在进行。
桌前,林念烟站着,脸色发白。
“我……我不是有意的。素材是我亲自收集的,访谈者……临时不愿署名,我才用了‘访谈创意’形式。”她声音虚弱,带着惯有的楚楚可怜。
教授们互相看了一眼,面无表情。
“我们查证过,你提交的三段访谈音频,有两段原文出自去年新华传媒实验班投稿库。”项目负责导师将资料合上,淡淡道,“这不仅不符合传播,还涉嫌学术不端。”
林念烟怔住。
这时,后排的许知南站起,神色从容。
她将U盘插入投影口,开口道:“我补交一个课题,主题是传播失控与舆论反噬:一种数据舆情自洽模型的构建尝试。”
教室一下安静。
随着她点击,屏幕浮现出数张数据分布图、时间节点线,以及案例拆解。
“以义演事件为例,我建立了一个三层结构的舆论反应系统,包括热搜引爆时间差、关键词情绪热度迁移,以及主要观点源流追踪图。”
“这套模型,可以被运用于未来高校媒体传播课程的教学,或是危机公关响应预警。”
她不疾不徐地讲解每一张图,既不煽情,也不炫技,内容全是实打实的数据与逻辑。
最后一页停在屏幕:
【传播不是谁先发声,而是谁能控制声音留下的回音。】
项目导师默了片刻,率先鼓掌。
“……许知南,这才是真正的传播策划者思维。”
另一名教授也开口:“她不是解决问题的工具,是掌控舆情节奏的人。”
教室响起一阵掌声。
林念烟面如死灰地坐下,旁边同组成员悄悄将座位拉远几寸。
系统弹窗缓缓浮出:
【主线舆论控制权:85%】
【是否绑定“全校传播主线视角”?】
许知南点下“绑定”。
当天下午,校内论坛首页被一条点赞量破万的留言置顶:
顾执@许知南:
你让我知道世界不只有白与黑,
还有靠自己画出来的界限。
网友纷纷沸腾:
“顾执这是……表白吗?!”
“原来是许知南让他走出固定人设的?天。”
“林念烟人设翻了半天,剧情居然全砸在许知南手里。”
林念烟坐在宿舍床上,手指颤抖地点开手机。
她的账号粉丝量持续下跌,多个营销号宣布与她解绑合作。
更雪上加霜的是,她试图“再演一次苦情剧”。
在校群匿名发帖称:“很多人不懂我为什么努力争取,其实是因为曾被忽视……”
可惜没有人买账。
她愣住。
那一刻她终于意识到,她己经彻底失去资格。
而此时的许知南,正坐在图书馆报告厅,修改项目课题的最终策划稿。
她抬头望着天花板上光影斑驳的天窗,耳机里播放着一条新弹出的系统语音:
【剧情核心推动力完成75% · 剧情主角转移即将触发】
她轻声一笑,把顾执那条热评截图存入了备忘。
不是因为动情,而是因为系统判断:
【林念烟感情绑定解除中 · 顾执线剧情独立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