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一日一日的过去。
随着离宝安县的距离越来越近,车还有半天就要到站,宋知遥心里也越来越激动。
这会正是过了中午的饭点,宋知遥见苏清和起身离开,也跟了上去。
目标地点是餐车。
餐车此时过了饭点,来吃饭的人不多。
宋知遥排在最后面买了个盒饭,随便找了个周围都没有人的位置坐下。
一勺子一勺子的慢慢吃着饭。
过了不一会儿,苏清和过来坐下了,随便找了个话题开口,聊了两句。
“苏叔叔,你们去探亲,准备各处看看吗?”
宋知遥拿些勺子戳着饭盒里的饭菜,利用空间查看了下西周,小声道。
“那边的海景在北方可是难得一见。”
“是打算到处看看,难得去一次,不好好看看,以后就见不到了。”
苏清和点点头。
“哦,那你们去了那准备买点啥吗?”
往窗外瞥了一眼,宋知遥看着带着星点绿意的土地。
“我听说那边小摊很特别,挺多的。
苏叔叔你们准备去供销社里看看?还是随处淘些特产?”
“当然是去供销社,官方的店肯定不会糊弄人,质量也有保障。”
苏清和擦着手里面的筷子。
宋知遥感知到周围没有人,压低了声音。
“苏叔叔,你之前说准备看看海景,我和娘也想看看,方便吗?”
听到宋知遥这话,苏清和收起了筷子,垂着的头抬了起来。
此时阳光从车窗斜切进来,正照在苏清和身上,他整个人瞬间漫上一层薄薄的银白,看不清太深的情绪。
“不方便。”
苏清和缓缓开口,眨了下眼。
“我很佩服你们这群孩子,好好支援建设,多照顾你娘。
她很温柔,下乡可能会不太适应。”
“......”
宋知遥没有惊讶愤怒,反而松了一口气。
不轻易带人才是正常的。
如果仅仅是因为之前微不足道的交情,就带了她们两个,下船后她俩是不是完整的都不一定。
没见有血缘的爹都没带她吗。
反正她带着沈蔷薇,划船、狗刨都要过去。
不过苏清和闲着没事干,搭话说些似是而非的东西,到底是为什么?
纯属见到故人想聊两句?
宋知遥实在是搞不清男人的心态。
等苏清和回去后,她也起身回到了座位上,手表上的时间转动。
宝安县。
到了。
宋知遥带着沈蔷薇和行李,找到接知青的村名,一个个子不高的汉子。
行李放在牛车上,人腿着,一句走走停停,来到了此次下乡的地方。
罗湖村。
这边靠海,主要以打渔为生,粮食种了一些稻米,番薯,木薯,芋头。
可谓是一年西季,从头忙到尾。
知青点不大,是个三间的房子,男女各一个宿舍,中间当做厨房和堂屋。
现在没有到大规模下乡的时候,人也少,女生三个,男生两个,都是本省、或许附近省市的。
“你们是京城的,为啥要来我们这呢?”
其中一个刚插队半年的女生好奇的问道。
“家里人都死光了,财产都被我爹那边的人拿去了,就剩下我和我娘了,我们也没个营生。”
宋知遥铺了床,把东西放进从木匠那买来的成品箱子里。
“我娘老家是这的,年纪大了,想家。
想落叶归根,我年纪还小,在哪都无所谓,就干脆报名过来了。”
“怪不得。”
女生看了眼沈蔷薇,目光中带了些同情。
“你们好好干,在我们这边努努力,饿肯定是饿不到的。”
“姐,有你这话我心就安下来了。”
宋知遥眼睛亮了起来。
“我肯定好好干,等年底分了粮,有了钱。
我就带我娘盖个小房子,以后日子肯定越来越红火。”
盖房子哪里是容易盖的。
一年下来工分够吃穿,能有点结余留着应急,就己经很不错了。
女生没好意思戳穿宋知遥的伟大梦想,只是附和了几句。
晚上吃的番薯粥,配上地里新出的煮番薯叶。
比逃荒时啃过野菜蘑菇配红薯碎好,宋知遥喝了一整碗。
新来的知青第二天可以休息一天。
等到知青点里的知青都去上工了,宋知遥拉着沈蔷薇往外逛。
这时候的人都为着生计忙碌着,小路上只有他们两个人。
“娘,你会游泳不?”
在虫鸣声中,开着空间探索功能查看了一下,宋知遥突然开口。
“儿,娘不...不会。”
沈蔷薇眼睛下挂着黑眼圈,昨晚上明显没有睡好。
“那我到时候给你弄个饮料瓶版的救生衣。”
宋知遥打量了一下沈蔷薇,柔柔弱弱的。
“你要适应新的生活。”
“我知道了,儿,娘会努力的。”
沈蔷薇抿了抿唇。
宋知遥没再说什么,这候她们这种没门票的,去那边就两个办法。
一个是走山闯网,另外一个就是划船游过去。
她看过的很多年代文里,也描写过这边的人的情况,有打算过去的,日日都在练习提高体力、游泳技术,就等着到日子了组队过去。
甚至有的地方因为过去的人太多,劳动力严重不足,大村都变成小村了。
在这样的情况下,宋知遥只能督促沈蔷薇去适应、努力。
两个人步行来到了附近的镇上。
这边现在还没有发展起来,唯一一个二层建筑是供销社。
剩下的原住房大部分都是低矮的瓦房,上面加上一个小阁楼。
她空间里的东西不少,宋知遥就着小摊,两人分开买了不少饮料,又去买了几个水果罐头。
去镇上的国营饭店搓了一顿,两人镇上转了一圈儿,熟悉了一下环境,宋知遥就带着沈蔷薇回去了。
之后的两三天里面,宋知遥和沈蔷薇都一副勤勤恳恳的上工的模样。
还让沈蔷薇什么都不用,好好干活,就当自己是个来插队的,透露出了要安家在这的打算。
同时她偷偷的上了附近砍了树和竹子,做了备用筏子,用饮料瓶做了西件特制的‘救生衣’。
而就这么两三天里,风气也越发紧张。
上头甚至送来了两个要下放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