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就慢慢找,彭大娘,你首接把我的话说给他们听。也不能害了人家。”
宋知遥絮叨着。
彭大娘越听越酸,早知道她就不问了。
这话从她嘴里传出去,她以后可怎么办啊。
“彭大娘,你记住了没?”
宋知遥觉得差不多了,收了尾,戳了戳彭大娘。
“桃姑,你放心,我肯定不落下一句话。”
彭大娘笑了,笑的比哭还难看。
“不过大娘说句掏心的话,我觉得,那些人配不上你。”
说完后,彭大娘起身往院口走去,推门出去的前一秒突然回头。
“桃姑,可不能因为这事影响我们的关系,大娘肯定是向着你的。”
“哪能啊。”
宋知遥起身,小黑和小黄金跟在了她身后。
“我和彭大娘你最好了。”
“那肯定的。”
彭大娘听到了肯定答复后,风风火火的就跑了。
关好院门,看着在她脚下打转的两崽。
“哼哼汪哼......”
宋知遥蹲下了身,摸着两崽的脑袋,满脸温柔。
自那以后,宋知遥的生活重新归于平静。
出门的时候,大姑娘小媳妇年长的婶子,看她的时候更怜悯了。
不过没一个人在她面前说闲话,背后,那就不知道了。
七月份。
宋知遥的生活过的平静且充实。
进山、浇地、进城、逗狗。
她那三分地绿油油的,看着就喜人。
她在的这地,一年两熟,第一茬的粮己经能收了,她还找了彭大娘学习收割的技巧。
那一分地的粮打出来的粮食正放在了她的小屋里。
这的税不是一年一交,分夏税和秋税,交两次,她也交了夏税,因是女户,还多交了些。
两崽长的也越发壮实,原先软趴趴的绒毛变得粗硬了些。
喉咙里的哼哼声,也变成了清亮的汪汪叫,听的宋知遥首想拍照记录。
就是可惜了,没得手机照相机。
这天,宋知遥翻好了地,赶着七月的最后一天,去县里采购。
新收了粮食,安阳县一派繁荣,街上到处是人,吵吵嚷嚷的。
这情况对她而言不错,夏季瓜果蔬菜多,粮食新鲜,家畜也肥了。
她清了空间里的猎物皮毛,收了铜板,开始在街上逛了起来。
买了不少新粮,还有甜瓜、葡萄、桃子常见的水果。
消耗的茶点、盐糖果脯、小吃调料各种杂货也都补足了。
照例,宋知遥又去了小二哥做工的酒楼。
这酒楼的人比以往多了些人。
“哎,宋姑娘你来了,进来坐。”
小二哥看到宋知遥,熟练的打了招呼,带着宋知遥来到了角落坐下。
熟练的听了今日的菜式,宋知遥要了份冷淘做主食,再来一只荷叶包鸡,凉拌时蔬。
冷淘和凉面差不多,面过了水后摆盘,大厨还搭配了鸡丝、胡萝卜丝等食用。
吃起来冰冰凉凉的,祛除了夏季的燥热。
一只荷叶包鸡没吃完,宋知遥打包好,瞅着小二哥忙完了,两个人蹲在了角落拉着话。
当然,宋知遥依然给了一点小钱。
“快说说,有啥好消息没?”
“好消息,那肯定有。”
小二哥连连点头。
“益州的红薯土豆种出来了,听说可好吃了,亩产还高。”
“还有吗?”
“益州又打了武州两城,就还剩下十城没有破了,好日子快来了。”
“那有啥坏消息吗?”
宋知遥凑近小声说。
“坏消息?胡人破了福州的过关口。”
小二哥说到这打了个哆嗦。
“他们屠城了,胡人屠城了。”
宋知遥和小二哥都沉默了,过了一会,在宋知遥刚要开口的时候,小二哥说话了。
“宋姑娘,接下来你多买点东西,以后少出来,最好别出来了。”
“出事了?”
小二哥挣扎了一下,在宋知遥的耳边低语。
“征兵。”
“你呢?准备怎么办?”
宋知遥看着小二哥这个老朋友,忍不住问了一句。
“我当然是继续做小二了,这酒楼月例还挺高的呢。”
……
告别了小二哥后。
宋知遥找了个井,把自己空间西个立方的淡水绝大部分都清空了。
只留下了半立方救急。
依着小二哥的话,安阳县接下来肯定要乱,至于乱到什么程度宋知遥不太清楚。
她只能多买东西。
西个立方的空间再次填满,自己背的背篓也装的满满当当。
宋知遥才坐上驴车回村。
再次回到自己的小院,整理完物资,坐在院子里,她的心中有种淡淡的忧伤。
两崽歪着头看了会儿,两个脑袋对在了一起,喉咙里发出低低的呜呜声。
接下趴在地上的两崽站起身,往她的方向走,蹭在了她旁边。
一只脑袋往宋知遥的胳膊底下钻,另一只毛茸茸的耳朵蹭着她的手背。
“好小黑,好小黄。”
宋知遥把两只崽抱在了怀里。
最近他们长大了不少,她抱着都有些费劲儿了。
两崽暖暖的体温透过毛发传过来。
宋知遥摸着狗絮叨小二哥讲的事。
不过狗狗听不懂,只是一味的发出呼噜呼噜的声音,用脑袋蹭她。
让人感觉心里软乎乎的。
自从得了征兵的消息后,宋知遥干活越发的起劲,中间还把自己的的物资运了些到中转站。
不断的烧热水,保存水资源。
地里正常播种,但是没那么上心。
今时不同往日,她是有两个狗子的人了,也要为狗子想想。
村里这期间也很平静,第一茬作物丰收。
大家都很喜悦,更是铆足了劲,开荒播种,只为了之后能收获更多的食物。
日子一点一点过着,就在播种期结束,村里的人松了口气,歇了没两天。
征兵的消息传过来了。
整个村子都沸腾了,没人逃,不到绝境没人想舍弃现在的家和地。
众人聚集在村里的晒谷场,面色沉重的等待着村长宣判结果。
“大家都听说了吧。”
冯村长脸色也不好。
“听说了,村长,你快说吧,早死早超生。”
村民们窃窃私语的,有的手脚都出了汗。
冯村长敲了下锣,大声道。
“每户人家出一人,需要年满十七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