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 古代逃荒文(26)

2025-08-23 2558字 2阅读
左右滑动可翻页

不多时,宋知遥就拿到了印有印章的户籍。

新鲜的来回翻看了一下,宋知遥就没有了兴趣,这和她之前捡的户籍差不多。

办理好户籍后,众人分好队站在空地上。

有专门的人敲着锣,一条一条介绍了安阳县的规定。

开垦好的土地要用以往西成的价格购买。

觉得不够,可以找未开垦的土地,交一笔开垦税,开垦后就可以拿到地契了。

来落户第一年,只收二十的田税。

宋知遥想起了什一税,一般好像都收百分之十来着。

不过即使是这样,来安阳落户的众人也开心极了。

规定全部念完后,宋知遥以为这就结束了,结果那念规定的人最后还狠狠的敲了锣。

“安静,安静。”

原本欢呼的众人都安静了下来。

“来了安阳县,只要好好干都会有好日子过、白面饼吃。

尔等可要好好珍惜现在的日子。

心里要记得圣上和县令大人的一片苦心啊!”

至此,一整套登记户籍的流程彻底完成。

众人排队在出县衙,每人还领到了两个黑面馒头。

到城门口时,带队的小吏和官兵各地牵了驴车,宋知遥和众人老老实实的跟在后面。

一个时辰后,宋知遥和另外西户人家,沿着小路来到了一个靠山的村落,来到其中一户人家前。

“冯村长,是我,送新来的难民来了。”

为首的小吏大声开口。

“哎呦呦,是张大人啊,还有潘差爷和董差爷。”

一穿着粗布麻衣,头发有些许花白的男人快步走了出来。

“我说今个怎么听到喜鹊叫呢,原来是三位贵人要来。”

“行了,赶紧办了正事。”

为首的小吏笑了,不过说话的语气还不错。

“我们之后还有其他差事要做。”

“好嘞好嘞。”

冯村长连忙道,带着宋知遥等人进行登记。

这安阳县的人办事效率很高,那小吏临走之前还指了指宋知遥。

“共计五户人家,这姑娘立了女户。”

“哎,您放心,小人清楚着。”

冯村长有些惊讶,这敢立女户的,可不容易。

不过惊讶会惊讶,眼前上头交代的事才是要快点办好的。

冯村长先带着众人去选择宅基地。

岭尾村因为靠着岭尾山得名,村前有溪流自山涧潺潺而来,在村口形成方塘。

依水开垦了不少田地,现在还有不少人都正在地里耕耘,看到新面孔后还抬头好奇的打量。

穿过村东头的聚集地、大片田地,很快来到了村西头。

宋知遥打量着周围,这边的人明显少了不少,大抵是专门圈出来给他们这些逃难的难民的。

种植的田地需要买,而且关乎以后的生存大事,众人都犹豫不决。

冯村长就带着众人先选了住的地方。

在另外西户人家选了拆基地后,宋知遥也做出了选择。

是一个靠山的缓坡,这地没人选,而且每次回家还要爬坡,她暂时没有邻居。

“建房子的土坯可以找村里买,种子可以找村子借,也可以买。

如果需要村里人帮忙盖房、开地,就需要花钱雇。”

冯村长对于选房方面没多说什么。

“这附近开垦好的田地都可以买,地契统一上报,大人们会给开。

想要开荒地的,等选好了位置,可以找我开批条,开垦后去城里开地契。”

冯村长交代着之后可能会遇到的问题,地、种子、房子各种介绍的很全面。

最后还说了缺粮的可以找村里人买,就是数量也匀不出来多少,价格也贵。

交代完毕后,村长就离开了。

剩下的众人大眼瞪小眼,选了临近住宅的人相互交流着。

这时一个妇人凑了上来。

“姑娘,你怎么选了个那种地方啊。”

妇人眼睛盯着宋知遥,好奇极了。

“好不容易宅基地不花钱,也不选个好地方。”

“靠山的房子方便我以后进山。”

宋知遥随口说道。

“进山?!”

妇人惊呼,周围的一同来的人也都看了过来。

或许是觉得自己太夸张了,妇人嘀咕了两句。

“那多危险啊。”

“婶子,我小时候可是就住山里的,我祖上世代都是打猎的,我爹更是打过熊。”

宋知遥放下背上的大背篓,张口就来。

“之前我和我爹还在山里猎了个半死的熊呢。

要不是山洪来了,我可是就能有张熊皮,我们一家人也不至于就剩我一个了。”

“真的...真的啊。”

妇人对上了宋知遥的眼睛,默默的往后退了退。

“半死的熊,也是熊啊。”

宋知遥没再管,和众人打了招呼后,又背起刚放下的背篓,去自己选择的宅基地搭帐篷了。

……

第二天一大早。

和宋知远同一批的人就开始忙碌了起来,有钱的买好地,没钱的开荒地,吵吵的热火朝天的。

宋知遥只是装模作样的申请了三分荒地,和其他人学习一下正确的种植方法。

至于长期种地,她是不打算参与的。

她不打算穿过混乱的战区,冒着可以嘎掉的风险去益州。

但是以后安阳县也有可能变成战场。

所以综合考量,这只是她的临时驻扎点,方便她采买,获取消息,学习技能的。

接下来她要进山,最好找到1号驻扎点那种好地方。

等乱起来她就跑,主角打了天下,她再出来过安稳日子。

至于外面的宅基地,她也需要建个小房。

她不缺钱,刘府的金银大概有一千多两,花完了,还有珠宝首饰可以变卖。

她自己之前摸尸也摸了沉甸甸的一兜子碎银铜板,凑起来也有七十两了。

找了冯村长雇人建房,两间小屋子,带个院子。

不图青砖大瓦房,纯土坯泥巴房,院墙她都准备捡石头搭。

面积也不大,刚刚好够她一个人住的,再多加一个人进来都挤得慌。

接下来就是住在帐篷里等着房子修理好,在村里打探消息。

这期间宋知遥去村里木匠那定了一张床,还有一个木盆,又买了个别人家的二手锄头。

一切从简。

闲着没事就是开荒锄地,同时跟着那天和她搭话的妇人询问种植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