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里世界法则来看。
对于那些没有加入里世界组织的普通人来说,他们根本没有任何渠道去了解里世界的存在。
更遑论去遵守里世界的法则了。
所以,一旦有人在无意识的情况下觉醒了异能,并且拒绝了里世界势力的招揽。
那么里世界的组织完全可以巧妙地诱导这个人违反规定。
这样一来,他们就有了一个堂而皇之的借口,可以首接将其清除掉了。
不仅如此。
如果操作得当,里世界的组织甚至还能借机清理其他“同类”新吸纳的异能者。
从而进一步巩固自己的地位和权力。
克瑞西达恍然大悟。
她终于明白了厄普斯琼为什么会在她同意加入后,如此迅速地安排常识补习。
不过,克瑞西达后知后觉意识到一件事。
如果先前她拒绝了这次邀请,那么她是否也会成为被清理的一员呢?
答案不言而喻。
她打了个寒颤,不再纠结于这个问题。
而是将思绪重新集中到眼前那厚厚的一叠资料上。
面前这些资料,在她眼里瞬间就成了护身符。
她开始全神贯注地背诵起了其中的内容。
与此同时,在FBI的安全屋内。
工藤优作正对那两份张文件陷入沉思。
他手中的资料当然远不如厄普斯琼的科普材料详细。
可这两张纸上的描述再简略,也让他的表情越发凝重。
透过这张纸,他仿佛看到了里世界这个庞然大物的其中一角。
他意识到,里世界的本质与那些垄断、寡头企业毫无二致,甚至可能更为恶劣。
而且里世界监察会中,也有许多大国的身影,这使得里世界的权力结构更加错综复杂。
面对这样的敌人,工藤优作,不,应该是任何人都会感觉到无力。
他深知,要想与之抗衡是根本不可能的事情。
虽然不清楚米国为什么会被针对。
但是,“这也难怪米国会沦落到现在这个样子。”
叹了口气,工藤优作按照文件末尾的要求,取来了打火机,首接销毁了这两份文件。
或许,在一切开始之前让他知晓这些,他还能挽救一下。
但如今,他就只能凭借这些情报尽可能的自保了。
……
工藤优作的判断只正确了一半。
里世界对念力应用与厄石生产的垄断,早己是不争的事实。
这个笼罩在表世界之上的深重阴影,不仅将所有异能者纳入掌控。
其排外倾向更是根深蒂固。
具体表现为。
为了确保世界范围内念力浓度稳定。
其对外界势力始终保持着近乎偏执的警惕与隔绝。
但真正让里世界区别于资本寡头的,在于其权力架构的特殊性。
里世界监察会的成员名单上,几乎罗列了全球所有大国的徽章。
就连多数中小型国家也以成员国身份深度参与。
更别提那些与国家相比,实力也不遑多让的里世界组织了。
当这一体系将足够多元的地缘力量编织进同一套规则网络时。
其性质便悄然发生了质变。
他们从最初的资源独占集团,逐步演化为具备跨国协调职能的国际治理组织。
更关键的是,作为核心决策层的“七常”势力。
他们凭借其在念力领域的绝对话语权,以及战略核威慑般的科技储备。
将监察会的权威锻造成不容置疑的铁律。
这种由顶级势力共识构筑的权力中枢,是不容挑衅的。
任何挑战监察会决议的行为,都必须突破由全体里世界成员战略力量共同构筑的制度壁垒。
这种无异于撼动维系世界秩序的基石行为,在现实层面几乎没有任何可行性。
这才是米国当局一开始甘愿被瓜分的原因。
若不是后续他们察觉到可能威胁到自己的生命安全。
米国高层,包括其背后的资本集团绝不会妄图反抗。
以上这些更深层次的情报,工藤优作无从知晓。
此刻,他己经在疲惫中陷入了不太安稳的沉睡。
而即将加入厄普斯琼的马克和克瑞西达,他们则还在将这些常识填塞进脑内。
越是了解,两人对里世界、对厄普斯琼的归属感就会越强。
这其中不乏厄普斯琼故意引导、洗脑的结果。
但更多的,是他们慕强、慕权的本能在发挥作用。
从一开始,厄普斯琼就只会选择能被同化、吸收的预备役培养。
选择马克是因为他在觉醒后,似乎对血液或死亡产生了一种无法抑制的渴望。
这种强烈到几乎无法抑制的渴望,显然是与表世界的法律背道而驰。
因此,马克必然会选择加入里世界的组织,以满足他内心深处的欲望。
而率先接触马克的厄普斯琼,本身就是里世界组织中最顶尖的存在之一。
对于马克这样一个初入里世界的人来说,厄普斯琼无疑是一个极具吸引力的存在。
他们不仅能够给予马克所需的力量和支持。
如今这种提供住所和情报资料的行为,还能让他感受到安全感。
同样地,选择克瑞西达也是出于类似的原因。
克瑞西达是一个对财富有着追求的人,并且她渴望过上高品质的生活。
普通的表世界企业虽然能够满足她对金钱的需求,但却无法给予她更多。
而克瑞西达,同时也是个慕权者。
相比之下,厄普斯琼所代表的里世界组织却拥有着巨大的权力和资源。
这正是克瑞西达所梦寐以求的。
当她开始阅读里世界的常识,逐渐加深对里世界势力的了解时。
她会慢慢的自己发现,厄普斯琼所拥有的权力是如此的。
这种对权力的渴望会在她的心中逐渐发酵,最终转化为对厄普斯琼的狂热追捧。
而这种狂热的拥护者,才可能被厄普斯琼真正接纳。
……
夜色愈发深沉,初春不算温暖的风让米国领海海面带着点透骨的冷意。
玛琳的舰队在黑暗中破浪前行,以极快的速度朝着弗吉尼亚州赶去。
船舰上,冰冷的炮管开始调整角度。
甲板上,匆忙走过的几道人影正在最后一次检测轰炸机的情况。
一场大战,即将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