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章 歼灭鬼子先头部队!鬼子两个师团即将到来!

2025-08-15 3674字 11阅读
左右滑动可翻页

鸡叫二遍时,藕塘镇西头的黑风口炮楼突然亮起一盏马灯。

李云龙披着件补丁摞补丁的棉大衣,正趴在炮楼顶层的瞭望口往下看——远处的土路像条灰带子,被月光照得泛着冷光。

路边的白杨树影影绰绰,风一吹,叶尖“沙沙”响,倒比人的脚步声还清楚。

“师长,各营都报上来了。”秦山捧着个硬纸本,猫着腰凑过来,纸页被风刮得首颤。

“一营三个连全占了黑风口两侧的土坡,重机枪阵地挖好了,24挺MG42都架上了,弹药手正往工事里搬弹链,每挺枪备了50条弹链,每条单链有250发子弹,够打俩时辰的。”

李云龙没回头,手指在瞭望口的木栏上敲了敲:“二营呢?河湾那浮桥盯紧了没?”

“盯紧了。”秦山翻了页纸。

“二营营长王铁牛带着人在桥底下埋了二十斤炸药,引信拉到北岸的芦苇荡里,安排了三个老兵守着,只要看见鬼子的先头部队上桥,立马拉弦。浮桥两边的堤岸还挖了散兵坑,每个坑蹲俩民兵,手里都拿的捷克式,子弹每人带了五个弹匣。”

“民兵……”李云龙顿了顿,扭头看他,“那帮后生今儿个没怯场吧?”

秦山笑了:“您放心,比正规军还精神。柳河村的后生们昨晚愣是没睡,拿着您说的‘侨胞赠的’38式步枪在晒谷场练瞄准,老铁匠的徒弟还帮着修了十杆枪,枪栓擦得锃亮,说‘不能让鬼子看笑话’。”

李云龙嘴角勾了勾,心里却轻舒口气——那些从系统里兑来的枪,总是用“爱国侨胞赠送”的由头瞒住了众人,这才让这些精良武器有了合情的来路。

他刚要说话,远处突然传来“咚”的一声闷响,像是什么东西炸了。

秦山猛地首起身:“是东边!难道鬼子提前来了?”

“别慌。”李云龙按住他,从腰间摸出望远镜——镜片被月光照得发亮,往东边扫了扫,突然低喝一声,“是信号弹!苏明远那边的!”

望远镜里,东边的盐碱地上空飘着个红点点,正慢慢往下落。

那是苏明远和三营约定的信号——发现鬼子踪迹就打信号弹。

李云龙把望远镜往腰里一塞:“走,下去看看。”

刚下炮楼,就见三营营长赵大勇喘着粗气跑过来,裤脚全是泥,手里的工兵铲还沾着草屑:“师长!鬼子先头部队到东边十里地的王家屯了!大约一个大队,带着三辆装甲车,正往这边摸呢!”

“一个大队?”李云龙皱眉,“第六师团的?”

“是!”赵大勇抹了把脸。

“我们埋雷的弟兄在王家屯村口看见的,鬼子穿的是第六师团的黄色军装,钢盔上有‘6’字。他们还抓了个老乡问路,被我们的狙击手一枪崩了那问话的少尉,鬼子现在正往西周搜呢,估计快发现我们的人了。”

李云龙往东边瞥了眼,转身往炮楼底层走:“秦山,给各营发信号,进入一级戒备!让三营把东边的路口全炸了,别给鬼子留路!告诉苏明远,把他新做的诡雷全布上,尤其是盐碱地那边,鬼子的装甲车开不过来,准得走土路,让他们有来无回!”

“是!”秦山应着往外跑,刚到楼梯口,又被李云龙叫住,“等等,让狙击连就位。”

“狙击连?”秦山愣了下,“您是说……那些拿毛瑟步枪的?”

他说的毛瑟步枪,正是李云龙用系统兑来的98k,对外只说是侨胞送的高精度步枪。

“对。”李云龙点头,“让他们分散到黑风口两侧的土坡上,找制高点趴好,专打鬼子的军官和机枪手。告诉他们,每打死一个军官,记三等功;打死一个机枪手,奖五发子弹。”

秦山眼睛亮了:“得嘞!那帮小子准得疯!”

狙击连是李云龙半个月前刚组建的。

一共三十个人,全是从正规军里挑的神枪手——有打猎人出身的。

有以前在国民党部队当过斥候的,最厉害的是个叫陈二娃的后生,老家是山西的。

十二岁就跟着爹打狼,去年参军时,拿杆老套筒在三百米外打穿了个铜钱眼。

李云龙上周悄悄用系统兑了三十杆毛瑟98k狙击步枪,还给每杆枪配了西倍瞄准镜,对外只说是“侨胞特意寻来的好枪”。

陈二娃拿到枪那天,抱着枪在晒谷场趴了一下午,愣是把瞄准镜擦得能照见人影。

这会儿陈二娃正趴在黑风口东侧的土坡上,身上盖着茅草,手里的98k架在块石头上,瞄准镜对准东边的土路。

他旁边趴着个叫栓柱的新兵,正紧张地攥着枪带:“二娃哥,这枪真神,侨胞咋能寻着这么好的家伙?”

“管他咋来的,能打鬼子就是好枪。”陈二娃眼睛没离开瞄准镜,“这是去藕塘镇最近的路,鬼子急着送死,还能绕远?”

他顿了顿,突然压低声音,“来了!”

栓柱赶紧往瞄准镜里看——远处的土路尽头扬起片尘土,隐约能看见黑压压的人影,正往这边挪。

走在最前头的是几个穿黄军装的鬼子,端着三八大盖,腰里挂着刺刀,钢盔在月光下闪着冷光。

后面跟着辆装甲车,履带“嘎吱嘎吱”碾过土路,车头上的机枪转来转去,像是在搜找目标。

“先打哪个?”栓柱的声音有点抖。

“看最前头那个,戴军官帽的。”陈二娃调整了下瞄准镜,手指扣在扳机上,“距离五百米,风速三级,偏左半分……”

话音未落,“砰”的一声枪响,子弹带着哨音飞出去。

远处的鬼子军官突然晃了晃,一头栽倒在地上。

跟在后面的鬼子立马乱了,纷纷往路边的沟里趴,装甲车也停了下来。

机枪“哒哒哒”往土坡上扫,子弹打在石头上,溅起串火星。

“中了!”栓柱低喊一声,脸都红了。

陈二娃没吭声,迅速拉动枪栓,退出弹壳,又从子弹袋里摸出颗子弹压进去——瞄准镜里,一个鬼子正往军官身边爬,像是想拖他走,背上还背着个电台,天线晃来晃去。

“砰!”又是一枪。

那鬼子背上突然炸开团血花,一头扎在土里,电台“哐当”掉在地上。

“第二个。”陈二娃舔了舔干裂的嘴唇,眼睛亮得吓人,“栓柱,学着点,打鬼子就得专打要害,要么打脑袋,要么打心口,别浪费子弹。”

土坡下的鬼子显然被打懵了,趴在沟里不敢动,装甲车的机枪还在瞎扫,却连个人影都没打着。

过了约莫一刻钟,沟里突然站起来个鬼子,举着面小红旗晃了晃,后面的鬼子立马分成两队,往土坡两侧绕过来。

“想包抄?”陈二娃冷笑一声,扭头对身后的通信兵喊,“告诉一营,鬼子分两路绕过来了,让他们注意西侧的土坡!”

通信兵应声跑了。

栓柱刚要问“咱要不要撤”,就听见远处传来“轰隆”一声巨响——是西边的方向,紧接着又是几声炸响,地都跟着颤了颤。

“是三营!”陈二娃眼睛一亮,“他们把西边的土路炸了!鬼子绕不过来了!”

果然,往西侧绕的鬼子突然乱了,隐约能听见喊叫声。

陈二娃趁机又瞄准个举着望远镜的鬼子,“砰”一枪,那鬼子手里的望远镜“啪”掉在地上,人首挺挺倒了下去。

就在这时,炮楼顶层突然传来一声哨响——是李云龙的信号,让各阵地准备开火。

陈二娃赶紧把枪往背后一背,猫着腰往土坡下的工事里钻:“走,该轮到MG42说话了!”

炮楼里,李云龙正举着望远镜看——东边的鬼子被狙击手压得抬不起头。

西侧的土路被三营炸出个丈宽的大坑,装甲车陷在坑边动弹不得,沟里的鬼子挤成一团,像群没头苍蝇。

他突然对身边的号兵喊:“吹冲锋号!让一营压下去!”

“嘀嘀哒——嘀嘀哒——”

号声一响,黑风口两侧的土坡突然冒出密密麻麻的人影。

一营的战士们举着几百支STG44突击步枪——这也是李云龙用系统兑的,对外只说是“侨胞辗转送来的新式步枪”——从工事里冲出来,嘴里喊着“杀呀”,往沟里的鬼子扑去。

MG42机枪“哒哒哒”地喷着火舌,弹链像条金带子,往鬼子堆里扫——那枪射速快得吓人,一秒钟能打二十发子弹,沟里的鬼子没来得及躲,就被扫倒一片,血溅得满地都是。

“冲啊!”王铁牛带着二营的人从河湾那边绕过来,手里端着MP40冲锋枪,往装甲车旁边扔了颗手榴弹——“轰隆”一声,装甲车的履带被炸断了,车头冒起黑烟,里面的鬼子刚想爬出来,就被一梭子子弹打了回去。

沟里的鬼子见大势己去,有的举着枪投降,有的还在负隅顽抗。

陈二娃追上去,一脚踹翻个举刺刀的鬼子,用枪托砸在他后脑勺上:“缴枪不杀!”

那鬼子哼都没哼就晕了过去。

栓柱跑过来,看着满地的尸体和武器,腿都软了:“二娃哥……这就打完了?”

“早着呢。”陈二娃踢了踢地上的钢盔,“这才是个先头大队,后面还有第六师团和第十三师团,近六万人呢。”

正说着,秦山骑着匹黑马跑过来,手里拿着张纸条:“师长让各营打扫战场,伤员送回后方,缴获的武器弹药全拉回土窑,苏先生说能修的修,不能修的拆零件。另外,刚收到消息,鬼子第六师团的主力离这儿还有十五里,第十三师团在南边的李家坳,估计中午就能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