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章 鬼子释放毒气!提前准备的李云龙!

2025-08-15 3106字 11阅读
左右滑动可翻页

高射炮也没闲着。

桂永清亲自操炮,他年轻时在德国学过炮兵,炮栓拉得又快又稳。

一发炮弹出去,刚好打中最后那架飞机的油箱,橘红色的火球在天上炸开,碎片落了一地。

"好!"山头上爆起欢呼。

教导总队的士兵们忘了冻,忘了饿,举着枪往天上喊。

王铁牛的高射机枪还在响,子弹追着受伤的飞机打,有架飞机的尾翼被打穿,摇摇晃晃地往回飞,没飞出两公里就栽进了树林。

等剩下的两架飞机狼狈地逃走时,天堡城上己经积了层弹壳。

桂永清抹了把脸上的灰,看见赵大勇正让士兵往下搬防毒面具,箱子打开时,蓝色的橡胶面具在雪地里泛着光。

"每个连先发三百个。"赵大勇对教导总队的参谋说,"告诉弟兄们,面具要先检查气密性,鬼子要是放毒气,别慌。"

参谋刚要走,突然看见山下的日军阵地动了——黑压压的步兵正往山上爬,前面是坦克开路,履带碾过冻土的声音像闷雷。

桂永清抓起望远镜,眉头拧成了疙瘩:"狗日的,没了飞机和气球,居然敢首接冲。"

赵大勇往炮位上爬,刘三正往迫击炮里塞炮弹:"排长,鬼子上来了!打不打?"

"打!"赵大勇指着最前面的坦克,"先炸坦克履带!"

刘三调整炮口,手指在炮架上敲了敲——那是他爹教他的土办法,敲三下是测距,敲五下是调风向。

炮弹出去时,他盯着表数到三,只见山下的坦克突然停了,履带断成两截,后面的步兵撞在坦克上,乱成一团。

教导总队的士兵也开火了。

三连连长是个湖南兵,叫罗长虎,胳膊上缠着绷带,却举着机枪往山下扫。

他身边的士兵有的扔手榴弹,有的用步枪点射,雪地里的日军像割麦子似的往下倒。

但鬼子太多了。

前面的倒下,后面的接着上,还有人扛着炸药包往工事下冲。

罗长虎刚打光一梭子弹,就看见个鬼子抱着炸药包冲到了掩体前,他想都没想,抓起身边的刺刀就跳了下去,两个人在雪地里滚成一团。

"连长!"士兵们喊着要下去,却被罗长虎吼住:"别管我!守住阵地!"

他抱着鬼子往旁边滚,刚好滚到个弹坑里。

炸药包响的时候,雪地里炸起个大坑,罗长虎的军帽飞起来,落在雪地上,帽檐上还沾着血。

赵大勇看得眼睛发红,抓起身边的步枪就往山下打。

刘三的迫击炮也没停,炮弹像雨点似的落在日军队伍里,炸起的雪块混着尸体往天上飞。

有个鬼子军官举着指挥刀喊冲锋,刚跑出两步,就被王铁牛的高射机枪扫中,身体断成两截。

打到中午时,日军终于退了。

山下的雪地里躺满了尸体,坦克残骸冒着黑烟,风一吹,血腥味混着焦糊味飘上来。

桂永清让士兵们抓紧时间加固工事,自己则拉着赵大勇往指挥部走——那是个藏在山坳里的防空洞,洞壁上挂着盏煤油灯,灯光忽明忽暗。

"李云龙同志真是好眼光。"桂永清给赵大勇倒了碗热水,水汽在他脸上凝成水珠,"要是没你们的高射机枪和防毒面具,今天这关怕是过不去了。"

他突然站起来,对着老虎山的方向敬了个礼:"请转告李云龙同志,桂永清感激不尽。我这就给委员长发电,告诉他八路军的支援有多重要。"

赵大勇刚要说话,防空洞外突然传来喊叫声:"总队长!鬼子放毒气了!"

两人赶紧往外跑。

只见山下的日军阵地升起片黄绿色的烟雾,正顺着风往山上飘。

赵大勇心里一紧,刚要喊"戴面具",却见教导总队的士兵们己经动作起来——他们从怀里掏出防毒面具,熟练地往头上戴,橡胶面罩遮住了大半张脸,只露出眼睛。

这是早上刚教的。

赵大勇教他们时,还有人嫌面具勒得慌,说"死也不戴这玩意儿",现在却没人含糊。

刘三蹲在炮位旁,正帮旁边的伤兵戴面具,自己的面具戴反了都没察觉,被赵大勇伸手扶正。

黄绿色的烟雾漫上山时,天堡城上静悄悄的。

士兵们趴在掩体后,透过面具的观察窗盯着山下。

日军大概以为毒气起了作用,又开始往山上爬,这次走得更慢,小心翼翼地往前挪。

"等他们到五十米。"桂永清的声音透过面具传出来,有点闷,却很清楚。

赵大勇握紧了手里的步枪。

他看见个鬼子刚探出头,就被罗长虎的士兵一枪打穿了喉咙——那士兵的胳膊还在流血,面具上沾着血,却没动一下。

"打!"

桂永清的话音刚落,山上的枪炮同时响了。

防毒面具挡住了毒气,却挡不住子弹和炮弹。

日军被打了个措手不及,前面的人倒下,后面的人想退,却被烟雾挡住了路,乱成一团。

刘三的迫击炮又开始发力。

这次他用的是燃烧弹,炮弹落在烟雾里,瞬间烧起大火——毒气遇火会分解,黄绿色的烟雾被火舌舔着,渐渐淡了下去。

鬼子在火里惨叫着打滚,有的想往回跑,却被自己人挤倒,踩成了肉泥。

当天黑下来时,日军终于彻底退了。

紫金山上的灯亮了起来,煤油灯的光透过掩体的缝隙照出去,像星星落在山上。

赵大勇站在天堡城上,看见桂永清正对着电台喊,声音里带着笑:"委员长!是的!多亏了八路军李云龙同志!他不仅送来了装备,还料到了鬼子的毒气和热气球...对!此人运筹帷幄,是难得的将才!"

雪又下了起来,落在赵大勇的防毒面具上,很快积了薄薄一层。

他想起出发前李云龙说的话:"打仗不光靠枪,还得靠脑子。"

那时候他没太懂,现在看着山下日军的尸体,突然明白了——有些胜利,早在开火前就注定了。

远处的老虎山方向传来隐约的炮声,大概是周泰他们又在夜袭。

赵大勇往那边望了望,雪地里的炮声闷得像打雷,却让人心里踏实。

他知道,只要这炮声不停,紫金山就丢不了,南京就丢不了。

防空洞里,桂永清还在发电报。

煤油灯的光落在电报纸上,把"李云龙"三个字照得清清楚楚。

他不知道,这封电报后来被放在了委员长的办公桌上,而"李云龙"这个名字,从此在蒋委员长的心里,留下了抹不掉的印记。

山脚下,日军的帐篷里一片死寂。

指挥官佐藤正盯着紫金山的方向,手里的指挥刀被他攥得发白。

他想不通,为什么有了毒气和飞机,还是攻不上这座山。

风从山上吹下来,带着雪的寒气,还有隐约的歌声——是《松花江上》,从教导总队的阵地上飘过来,透过防毒面具听着有点闷,却像针似的扎在他心上。

"撤。"他突然说,声音比雪还冷,"明天再攻。"

但他不知道,明天的紫金山上,会有更多的炮弹和更硬的骨头等着他们。

因为李云龙送来的不只是装备,还有希望——那种藏在防毒面具后面、躲在迫击炮炮架下、刻在每个士兵骨子里的希望,比任何武器都厉害。

天快亮时,赵大勇收到了李云龙的电报,只有一行字:"守住紫金山,等我带炮来。"

他把电报叠好,塞进怀里,对着老虎山的方向笑了笑。

雪地里的脚印被新雪盖住,却盖不住那些正在发芽的希望——就像紫金山上的炮口,虽然冰冷,却始终对着太阳升起的方向。

另外:昨天看了电影——南京照相馆。看完后的心情是压抑、沉重的,当电影结束亮起灯时才发现,原来我们不是观众,是幸存者。写这种抗战小说,流量不是很好。审核还很严格,太容易触碰高压线。但我会坚持写下去。求各位读者大大给作者君一个免费的为爱发电。感谢各位彦祖和冠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