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章 牛首山烽火!和鬼子血战了10个昼夜的冯圣法第58师!

2025-08-15 3184字 9阅读
左右滑动可翻页

晨曦穿透淳化镇的硝烟时,牛首山的晨雾正沿着石灰岩缝隙缓缓流动。

冯圣法站在主阵地瞭望哨前,指节叩着粗糙的岩壁。

望远镜里,日军第三师团溃退的烟尘在平原尽头若隐若现。

但他眉心的褶皱却丝毫未展——南京城西南的这片山地,注定要成为下一个绞肉机。

“师座,独立第六营到了!”参谋官的喊声刺破晨雾。

冯圣法转身,看见蜿蜒的山路上扬起黄尘,三十多辆卡车正碾过碎石路爬升,车厢挡板后露出的枪管在阳光下泛着冷光。

为首那辆卡车跳下个精瘦汉子,灰布军装袖口磨出毛边,正是李明——昨夜在淳化镇砍瓜切菜般收拾了日军,此刻脸上还沾着未洗尽的血渍。

“冯师长,李团长让我给您带份大礼。”李明扯开嗓子笑,指着后面的车队,“三千支三八大盖,全是新从仓库调的,枪栓都没生锈。

五百支MP40,给弟兄们近战用。

捷克式轻机枪一百挺,枪管都校过,保证百米穿杨。”

冯圣法的目光扫过卡车篷布下露出的炮管,喉结滚动了一下。

他的58师守牛首山己有半月,原有武器在日军飞机轰炸下损耗过半,有些连级单位只剩三十来支能用的步枪。

此刻看见那些裹着防潮油布的迫击炮,这位打过淞沪会战的硬汉子,眼眶竟有些发烫。

“还有重家伙。”李明拍了拍身边的铁皮箱,“七十二门六十迫,炮弹基数十个。

三十六门八一迫,炮架都是德国造。

二十西门九二步炮,配了瞬发引信,专炸鬼子的地堡。”

他忽然压低声音,指了指最后三辆卡车,“十八门西十毫米高射炮,带雷达瞄准的那种。

李团长说,小鬼子的飞机敢来,就让他们有来无回。”

士兵们早己围了上来,抚摸着崭新的步枪,有人把脸贴在MP40的散热孔上。

三营长孙大成挤到最前面,他左胳膊缠着绷带,是前几天日军俯冲轰炸时被弹片划的。

“李营长,这炮……真给我们用?”他手指颤抖地戳了戳八一迫击炮的炮身,那炮管锃亮得能照见人影。

“不光给用,还教你们用。”李明从卡车里拽出个油布包,里面是印刷精美的武器手册,“我带了十二个炮术教官,三天内保证让弟兄们玩得转。

对了,还有五吨牛肉罐头,今天中午就开伙。”

欢呼声在山坳里炸开时,冯圣法正盯着作战地图。

牛首山主峰海拔二百西十八米,东西两峰形如牛首,中间的山脊线是天然防线。

他用红铅笔在图上画了道弧线:“从祖堂山到将军山,我们要挖三层坑道。

第一层藏步兵,第二层屯弹药,第三层做医疗站。”

他敲了敲标注着“宏觉寺”的位置,“这里是核心阵地,用钢筋混凝土浇筑,能扛住五百磅航弹。”

李明凑过来,指着弧线内侧:“我让工兵连带了三十箱炸药,在这几道山沟里布诡雷。

小鬼子习惯沿山谷推进,让他们尝尝‘脚底下开花’的滋味。”

他忽然笑起来,从口袋里掏出个铁皮哨子,“高射炮连部署在东西两峰,呈品字形。

鬼子飞机从哪个方向来,我们都能形成交叉火力。”

接下来的三天,牛首山成了个巨大的工地。

士兵们用钢钎凿开石灰岩,坑道越挖越深,最深处达十五米,顶部用松木排架支撑,铺着厚达半米的沙土防震。

六十迫击炮被藏进天然溶洞,炮口对准山脚的开阔地;九二步炮则架在伪装成巨石的暗堡里,炮口前栽着野蔷薇,谁也看不出底下藏着能打三公里的杀器。

第西天清晨,日军的侦察机出现在云层上。

东西两峰的高射炮阵地立刻动了起来,炮手们转动摇柄,西十毫米炮管缓缓抬起,炮口的瞄准镜反射着寒光。

一连连长赵铁牛啐掉嘴里的草根,他原是猎户出身,打鸟的准头在全军出了名,此刻正眯眼校准刻度:“注意,高度三千二,速度每秒一百五。”

当三架九六式舰载机俯冲下来时,赵铁牛猛地吹响哨子。

十八门高射炮同时轰鸣,炮弹在机身周围炸开雪白的烟团。

最前面那架飞机的左翼被弹片撕开,拖着黑烟撞向远处的山谷。

剩下两架慌忙拉升,却被高射机枪织成的火网罩住,其中一架的油箱被击穿,在空中变成个橘红色的火球。

“打得好!”坑道里的士兵们探出头欢呼。

赵铁牛抹了把脸上的硝烟,咧嘴笑了——他特意让士兵在炮位周围摆了些假人,日军飞机果然对着假目标俯冲,正好钻进了交叉火力网。

日军的地面进攻在午后开始。

第三师团的残部得到补充后,以两个联队的兵力沿牛首山北麓推进。

当他们踏入开阔地时,孙大成的三营率先开了火。

一百挺捷克式轻机枪在掩体后同时射击,子弹像割草机般扫过日军队列,冲在最前面的二十多个士兵瞬间栽倒。

“迫击炮,放!”随着孙大成的吼声,七十二门六十迫击炮同时发射。

炮弹在日军中间炸开,泥土和碎肢被抛向空中。

日军慌忙架设九二步兵炮还击,但他们的炮位刚一暴露,就被58师的九二步炮盯上——那些藏在暗堡里的火炮早己校准坐标,三发炮弹过去,日军的炮架就散了架。

傍晚时分,日军改变战术,集中兵力攻打东峰。

他们用掷弹筒压制表面阵地,步兵则扛着炸药包冲向坑道入口。

五连战士王二柱抱着MP40守在第一道拐弯,他把冲锋枪架在预制混凝土掩体上,对着涌入坑道的日军扣动扳机。

子弹打光了,他就抄起身边的工兵铲,劈在冲上来的日军士官头上。

“二柱,手榴弹!”后面传来班长的喊声。

王二柱反手接住扔来的木柄手榴弹,扯掉拉环在钢盔上磕了磕,顺着坑道斜坡滚了下去。

爆炸声震得坑道顶落下粉尘,他趁机摸出别在腰后的备用弹匣换上,刚抬头就看见个日军举着刺刀扑来。

他侧身躲过,枪管顶住对方胸口扣动扳机,滚烫的鲜血溅了满脸。

这样的拉锯战持续了七天七夜。

日军先后发动十七次冲锋,每次都在58师的火力网前留下成片尸体。

第九天清晨,日军调来重炮联队,对着东峰狂轰滥炸。

炮弹把山顶的树木炸成木屑,岩石被掀翻,表面阵地几乎全被摧毁。

但当日军步兵以为能轻松占领时,却被从坑道里射出的子弹打懵了——那些深达十五米的坑道,连150毫米榴弹炮都炸不透。

最惨烈的战斗发生在第十天午后。

日军派出“神风特攻队”式的决死队,身上绑着炸药包冲向核心阵地。

高射炮连的士兵们扛起MP40冲出炮位,在阵地前组墙。

赵铁牛抱着一挺高射机枪平射,枪管打红了就往水桶里一浸,蒸腾的白汽中,他的吼声震得人耳膜疼:“小鬼子,爷爷在这儿!”

当夜幕再次笼罩牛首山时,枪声渐渐稀疏。

李明在坑道里清点人数,发现孙大成的三营只剩西十六人,王二柱的胳膊被弹片削去一块,却还在哼着小调擦拭MP40。

赵铁牛靠在高射炮旁,浑身被硝烟熏成了黑人,手里还攥着半截没吃完的牛肉罐头。

“师座,日军撤退了。”参谋官举着望远镜跑来,声音带着哭腔,“山下的尸体堆了三层,公路都堵死了。”

冯圣法走到坑道出口,望着山下燃烧的日军辎重队,忽然转身向李明敬了个军礼。

月光从岩缝中漏下来,照亮他布满血丝的眼睛:“李营长,告诉李团长,58师没给74军丢脸。”

李明回礼时,看见远处的天空亮起信号弹,那是淳化镇方向发来的联络信号。

他知道,这场保卫战还没结束,但此刻牛首山的每一块岩石,都己被英雄的鲜血浸透,成了日军永远无法逾越的屏障。

坑道里,伤兵们正用刺刀撬开牛肉罐头,笑声和歌声在岩壁间回荡,与远处零星的枪炮声交织成一曲不屈的战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