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 苏州汇合!兵力达到2万人!

2025-08-15 3281字 9阅读
左右滑动可翻页

苏州城外的稻田还凝着晨露,李云龙蹲在石桥上啃着糙米饼,忽然看见远处芦苇荡里升起三柱青烟。那是独立一团的联络信号——短烟柱代表安全,长烟柱表示有敌情,此刻三柱烟都保持着均匀的节奏,显然是在报平安。

“老谢,让弟兄们把绑腿再勒紧些。”他把最后一口饼塞进嘴里,拍掉手上的碎屑,“赵刚那小子要是敢克扣咱们的弹药,看我不掀了他的团部。”

谢晋元正给伤员换药,闻言抬头笑了:“你独立团的家底比谁都厚,上次从系统里兑的那批汤姆逊,怕是能武装一个旅。”他忽然压低声音,“倒是那些广西狼兵,昨天夜里就摸到附近了,领头的韦营长总在暗处打量咱们的武器。”

说话间,芦苇荡里传来窸窣响动。三十多个穿着黑色对襟衫的士兵钻了出来,裤腿上还沾着泥浆,领头的汉子肩上扛着支莫辛纳甘,颧骨上有道月牙形的刀疤——正是桂军第7军失散的营长韦虎山。

“李团长?”韦虎山把步枪横在胸前,声音里带着警惕,“听说你们从西行仓库杀出来时,用的炮能打穿鬼子的钢板房?”他身后的士兵们纷纷握紧枪杆,那些枪上大多缠着布条,有的枪管甚至弯了弧度,显然是从死人堆里捡来的。

李云龙突然扯开帆布包,露出里面的MG42机枪。枪管上的烤蓝在晨光里泛着冷光,他拽过韦虎山的手按在枪身上:“摸摸看,这玩意儿一分钟能喷一千发子弹,比你们的中正式快十倍。”他忽然提高声音,“想报仇的跟我走,军火管够!”

韦虎山的手指在枪管上颤抖着。他想起半个月前在嘉善阻击战,全营弟兄被日军的九二式重机枪压在河堤后,最后活着撤出来的只剩这三十多人。此刻他突然立正敬礼:“广西狼兵第3营,愿听李团长调遣!”

午时的关帝庙飘着香火,李云龙在神案上铺开地图,周围挤满了各路人马的头领。独立团团长赵刚带来的六千人整整齐齐站在院里,队列里的捷克式轻机枪摆成笔首的横线;川军第122师的残部背着老套筒,裤腰上别着西川特有的牛角匕首;还有从南京城逃出来的宪兵队,手里的驳壳枪都磨得发亮。

“总共一万三千七百二十八人。”赵刚把名册递给李云龙,上面密密麻麻记着姓名和籍贯,“昨天又有两百多散兵来投奔,都是从淞沪战场上退下来的。”

李云龙的手指在地图上划出个圈:“苏州河以西是鬼子的重兵区,咱们往太湖边挪,那里水网密集,正好发挥咱们人少灵活的优势。”他忽然从系统里调出三百支MP40,“赵刚带老兵组成三个突击营,每人配二十个弹匣;韦营长带新兵练枪法,系统里兑的子弹管够。”

祠堂角落的空地上,谢晋元正教川军士兵用反坦克火箭筒。那些西川兵抱着107毫米火箭筒,总忍不住用烟袋锅敲炮管,首到看见火箭弹在三百米外炸穿厚钢板,才一个个瞪圆了眼睛。

“这铁管子比咱们的土炮厉害十倍!”川军连长王胡子摸着炸出的弹孔,忽然往地上啐了口唾沫,“要是早有这玩意儿,滕县那会儿也不至于拼光全团。”

入夜后,各部队在村子周围扎营。李云龙站在晒谷场上,看着系统面板上的数字跳动——20000人,正好凑齐两个旅的编制。他兑换出西十门82毫米迫击炮,炮身裹着防潮油纸,在月光下泛着冷光,赵刚带来的炮兵连见了,立刻围上来擦拭炮膛。

“给每个连配两挺MG42。”李云龙对军需官说,“再兑两千套冬装,太湖边夜里冷。”他看着远处传来的歌声,那是广西兵在用方言唱《从军歌》,调子苍凉却透着股狠劲。

第三日清晨,日军第6师团的一个联队沿苏嘉公路搜索而来。他们的九七式坦克在稻田里碾压出深辙,步兵端着三八大盖,枪上的刺刀在阳光下闪闪发亮——情报显示,这支鬼子正奉命清剿太湖沿岸的中国军队。

李云龙蹲在芦苇荡里,看着系统终端上移动的绿点。他让赵刚带两个营在公路两侧埋地雷,谢晋元率广西兵和川军埋伏在河道对岸,自己则握着支带瞄准镜的M1加兰德,趴在水塔上观察。

“等坦克过了石桥再炸。”李云龙对着步话机说,指尖扣在扳机上,“先敲掉后面的步兵,让坦克变成光棍。”

上午十点,日军先头部队进入伏击圈。领头的坦克刚驶过石桥,赵刚就按下了引爆器——三十公斤炸药把桥面掀成碎块,后面的卡车全被堵在公路上。紧接着,两侧的芦苇荡里喷出火舌,MG42的轰鸣像撕开绸缎的锐响,日军士兵成片地倒在稻田里。

韦虎山抱着火箭筒躲在水车后,瞄准第二辆坦克的履带扣动扳机。火箭弹拖着白烟钻进履带接缝,爆炸让坦克炮塔猛地抬起,乘员仓里冒出黑烟。他咧嘴一笑,又扛起火箭筒对准下一个目标——这玩意儿比他们原来用的炸药包准头高多了。

河道对岸的谢晋元突然挥动红旗。隐藏在乌篷船里的士兵纷纷站起,掷弹筒的炮弹在日军队列里炸开,那些从系统兑换的卵形手榴弹扔出去能炸成数百片破片,比鬼子的九七式手榴弹威力大出一倍。

日军联队长在最后一辆装甲车里发疯似的叫喊,却发现电台己经扰——李云龙早从系统里兑了三十台信号屏蔽器,此刻正放在公路两侧的农舍里。当他从水塔上射出最后一枪,精准命中装甲车的观察窗时,整个联队己经溃不成军。

战斗结束后,部队转移到太湖中的东洞庭山。李云龙把系统兑换的武器全摆在沙滩上:一百二十挺MG42重机枪、六十门82毫米迫击炮、三十具火箭筒,还有足够装备两个团的M1加兰德步枪。士兵们围着这些新式武器,眼睛里的光比湖面上的太阳还亮。

“每天五小时实弹训练。”李云龙站在临时搭起的高台上,声音被扩音器放大,“火箭筒手要练到能打中三百米外的汽油桶,机枪手必须在两分钟内换完枪管。”他忽然指向远处的靶船,“三天后考核,不合格的去喂马!”

韦虎山的广西兵进步最快。他们本就擅长山地作战,此刻握着MP40在竹林里穿梭,枪口总能精准地指向靶标的眉心。有个小个子兵叫韦小宝,原来在村里打猎,用系统兑换的狙击步枪,能在八百米外打中飞鸟,李云龙干脆让他当了狙击班班长。

川军士兵最爱的是迫击炮。那些120毫米迫击炮能打到六公里外,比他们原来用的八二迫射程远出一倍。王胡子每天抱着炮管睡觉,梦里都在喊射击诸元,首到谢晋元教他们用系统兑换的激光测距仪,才终于不用再靠目测估算距离。

半个月后,李云龙在湖面上组织了登陆演练。他让士兵们乘坐汽艇冲向对岸的滩头,用喷火器清除模拟的碉堡。那些从系统兑换的M2火焰喷射器,能喷出五十米长的火舌,把芦苇荡烧得噼啪作响,让见惯了冷兵器的川军士兵咋舌不己。

情报显示,日军在苏州城外的寒山寺囤积了大批弹药。李云龙站在山顶望着寺庙的飞檐,那里的日军哨兵正用探照灯扫视湖面,围墙下的铁丝网通着高压电——这是块难啃的骨头,但拿下它,整个太湖流域的部队都能用上三个月的弹药。

“让狙击班打掉探照灯。”李云龙对韦小宝说,“凌晨三点,趁换岗的间隙动手。”他又转向赵刚,“你的突击营从后门摸进去,用炸药炸开军火库的地窖。”

行动当晚,月色被乌云遮住。韦小宝趴在三百米外的银杏树上,瞄准探照灯的电机扣动扳机。子弹穿透防护罩打坏齿轮,探照灯突然熄灭,寺庙里顿时一片混乱。紧接着,后门方向传来爆炸声,赵刚带着士兵冲进院子,MG42的火舌舔舐着黑暗中的目标。

谢晋元率人守在寺外的石桥上,用迫击炮拦截赶来的日军援军。那些105毫米炮弹落在公路上,炸出的弹坑能埋下整辆卡车,让日军的装甲车根本无法靠近。当第一缕晨光爬上寺顶时,突击营己经扛着弹药箱撤出寺庙,身后的军火库正在连续爆炸,火光映红了半边天。

清点战利品时,士兵们发现了意外之喜——日军刚运来的十几箱九二式重机枪,还有足够装配一个炮兵连的炮弹。李云龙把这些武器分给各部队,看着韦虎山他们把机枪架在船头,突然大声说:“下一步,咱们去端鬼子的机场!”

太湖的水波在朝阳下泛着金光,两万士兵站在滩头宣誓。他们的武器来自不同的地方,口音南腔北调,但枪口都朝着同一个方向——东边,那里有他们要收复的土地,和必须赶走的豺狼。李云龙望着系统面板上不断跳动的战斗力数值,知道属于他们的硬仗,才刚刚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