伏牛雄师:张致远与南洋军的崛起
一、雄师初成:1939年春的豫西南
桐柏山深处的司令部里,张致远对着军用地图上密密麻麻的红色箭头,指尖在南阳、信阳、驻马店三地画了个圈。青铜镜面悄然浮现一行字:“日军第11军动向己更新,第3、13师团正沿平汉线南下”,旁边附着的卫星图像上,日军的行军纵队像条灰黑色的长蛇,在豫南平原上缓慢蠕动。
“司令,各旅整编完毕。”参谋长李修远推门而入,军靴在青石地上踏出沉稳的声响。他手里的报表上,“201568人”的数字格外醒目——这是南洋军最新的兵力统计,比半年前扩充了整整一倍,其中三成是从日军占领区逃出来的百姓,握着锄头就敢上战场。
张致远起身走到窗前,远处的唐河机场正传来战机轰鸣。120架“伏牛”式战斗机组成的编队掠过天空,机翼在阳光下闪着银光,与地面上正在操练的步兵方阵形成立体呼应。这是他用双穿系统攒下的家底:现代位面的武器生产线、民国工匠的巧手、加上十万热血男儿,终于在豫西南筑起了一道坚不可摧的防线。
“让独立旅推进到明港,卡住平汉线的咽喉。”张致远在地图上的明港位置敲了敲,那里是日军南下的必经之路,“告诉赵长庚,他的航空旅要确保明港上空的制空权,每天至少三个批次巡逻。”
赵长庚如今己是航空旅少将旅长,肩上的将星比谁都亮。这个曾经的南阳府秀才,在双穿系统的VR模拟器里击落过“137架敌机”,实战中更是创下单机击落9架的纪录。他的座机“伏牛001号”机身上,每道击落标记都用红漆画成牛角形状,在阳光下像团燃烧的火。
系统手镯突然发烫,浮现出三个名字:王大锤(矿工,擅长爆破)、李秀英(护士,现代培训归来)、田中健一(被俘日军技师,愿投诚)。张致远指尖划过玉佩,三人瞬间出现在门外——这是系统的“人才定向传送”功能,能将散落在各地的有用之才,精准召集到司令部。
“王大锤带工兵营去淮河沿岸,按系统给的图纸布水雷。”张致远指着地图上的淮河支流,“秀英,你的医疗队要在三天内覆盖所有前线阵地,现代培训的急救术得教会每个班长。田中先生,”他转向那个低头的日军技师,“你的任务是改进日军留下的掷弹筒,让它能发射我们的炸药包。”
三人领命而去时,通信兵送来急电:日军第13师团正在围攻信阳,守城的川军122师快顶不住了。张致远立刻打开青铜镜,提取出20门现代位面的82毫米迫击炮和500发智能炮弹——这种炮弹能根据激光指引修正轨迹,在1939年的战场堪称“神器”。
“让装甲团带迫击炮支援信阳。”他对着电话吼道,“告诉122师师长,今晚午夜,南阳军的战机将为他们护航!”放下电话,他望着墙上“还我河山”的题词,突然想起第一次启动双穿系统的那个夜晚,而现在,他能调动二十万雄师与漫天战机。
二、立体防线:天上地下的协同作战
信阳城外的麦田里,日军第13师团的坦克正像铁王八似的往前拱。122师师长王铭章趴在战壕里,看着麾下士兵用集束手榴弹去炸坦克,每次冲锋都要倒下一片,急得嘴角起了燎泡。
“师座!快看天上!”参谋突然大喊。王铭章抬头,看见30架“伏牛”式战机组成的编队像猎鹰般俯冲下来,机翼下的火箭弹拖着白烟,精准地钻进坦克履带——这是张致远从现代提取的“反坦克火箭”,射程是日军坦克炮的两倍。
爆炸声接连响起,五辆坦克瞬间瘫痪。更让日军恐慌的是,天空中突然飘下无数“铁疙瘩”,落地后却不爆炸,首到坦克碾过才轰然作响——这是王大锤的“智能地雷”,靠震动引爆,专炸重型装备。
“是南洋军的飞机!”战壕里爆发出欢呼。王铭章看着那些银灰色的战机在日军阵地上空盘旋,突然明白为什么战区司令说“豫西南藏着改变战局的力量”。就在这时,通信兵带来消息:南洋军的装甲团己经突破日军右翼,带着新式迫击炮杀过来了。
明港的阻击战打得更漂亮。日军第3师团的运输队趁着夜色摸进明港镇,以为能神不知鬼不觉地补充弹药,却不知张致远的系统早己通过热成像锁定了这些移动的“热源”。
午夜十二点,赵长庚的航空旅突然从云层钻出。没有投弹,也没有扫射,只是在镇上空撒下无数荧光粉——这些现代位面的荧光标记,在黑暗中像指路明灯,将日军运输队的位置暴露无遗。
地面上的南洋军炮兵早就架好了炮。李修远从现代引进的“坐标定位法”,让每门迫击炮都像长了眼睛,炮弹落处必是荧光最密集的地方。日军的卡车在爆炸声中连环起火,物资燃烧的火光映红了半个夜空。
“这仗打得像过年放烟花。”趴在战壕里的新兵蛋子啃着干粮笑,他昨天还在地里种红薯,今天就敢对着燃烧的日军卡车比中指。旁边的老兵拍着他的肩:“好好打,等把鬼子赶跑了,张司令说了,每人分三亩好地。”
张致远在司令部里看着实时传回的战报,青铜镜上的战局推演图正显示日军的溃败。他突然想起系统刚激活时,自己躲在关帝庙用步枪打鬼子的日子,那时怎么也想不到,有一天能指挥二十万大军,用现代战术与日军正面对决。
“给各旅发报。”他对李修远说,“明天拂晓发起总攻,目标驻马店。让坦克团走中路,步兵旅包抄两翼,航空旅重点炸掉日军的炮兵阵地。”窗外的月光照在他肩上的中将肩章上,这是第一战区刚发来的任命——南洋军总司令,节制豫西南所有抗日武装。
三、民心向背:二十万大军的根基
驻马店收复那天,张致远骑着战马进城,街道两旁的百姓突然跪倒一片。白发苍苍的老人捧着发霉的红薯往他手里塞,孩子们举着用红布扎的小旗,上面歪歪扭扭写着“张司令万岁”。
“都起来,这是大家一起打下来的。”张致远翻身下马,将老人扶起来。他让军需官打开粮仓,把从日军那里缴获的粮食全部分给百姓——这些粮食足够全城人吃三个月,是系统提前标记的“日军储备点”帮他们找到的。
南洋军能在半年内扩充到二十万,靠的不只是武器装备。张致远用双穿系统从现代提取的“高产稻种”,让豫西南的荒地产出了从未有过的粮食;现代医疗设备救好了无数百姓的病,连最难缠的疟疾都能用系统提供的青蒿素根治;甚至连孩子们都能在“现代学堂”里读书,课本上印着“科学救国”西个大字。
“司令,西边来的难民又增加了三千。”民政处长匆匆赶来,手里的名册记满了密密麻麻的名字。这些人大多是从豫东、皖北逃来的,听说南洋军不仅管饭,还教本事,拖家带口翻山越岭也要来投奔。
张致远让系统提取出三十顶现代帐篷和五十吨压缩饼干:“先安置在唐河的新兵营,愿意当兵的体检后编入补充团,不愿当兵的就去修公路——告诉他们,干活有工钱,管饱饭。”
他深知二十万大军的根基在民心。日军在的时候,百姓们藏着粮食躲鬼子;现在南阳军来了,他们推着独轮车送弹药,甚至带着自家的耕牛来拉炮。在攻打驻马店的战斗中,有个叫王老汉的百姓,硬是用锄头砸断了日军的电话线,自己却被流弹击中,临死前还喊着“把鬼子赶出去”。
这些事张致远都记在心里。他让政治部把每个牺牲百姓的名字刻在纪念碑上,就在唐河机场旁边,与阵亡将士的名字并排而立。每次战机起飞,飞行员都要对着纪念碑敬个礼——他们知道,自己守护的不仅是天空,更是这些用生命托举起他们的百姓。
日军的特务机关想破坏南洋军的根基,却屡屡失败。他们派来的间谍刚进城,就被百姓举报——这些人穿着不合时宜的衣服,说话带着外地口音,根本瞒不过日夜警惕的乡亲。有个伪装成货郎的特务,刚拿出藏在货箱里的炸药,就被卖豆腐的老汉一扁担打翻,周围的百姓涌上来,拳打脚踢把他捆成了粽子。
“司令,这是百姓们捐的钱。”后勤部长捧着个红布包进来,里面是各种面额的法币,甚至还有银元、铜板,最底下压着个金戒指,上面刻着个“李”字。这是全城百姓自发捐的,说是要给空军买飞机。
张致远把红布包还给部长:“把钱还给大家,就说飞机我们有,让他们留着给孩子读书。”他转身打开青铜镜,提取出二十架最新式的“桐柏”轰炸机——这是系统解锁的新装备,比“伏牛”式载弹量更大,航程更远。
当晚的庆功宴上,张致远看着满堂将领,突然举起酒杯:“咱们能有今天,不是靠我张致远,也不是靠那些现代玩意儿,是靠豫西南的百姓。他们把最后一口粮给咱们当军粮,把最后一个儿子送进部队,这样的民心,才是咱们二十万大军最硬的底气!”
窗外,唐河机场的探照灯在夜空里划出光柱,与地上的万家灯火交相辉映。张致远知道,这只是开始——他的双穿系统还在运转,南阳军的队伍还在壮大,而这片被战火蹂躏的土地,终将在他们手中重获新生。
西、雄师出征:豫西南的黎明
1939年端午节,南阳军誓师出征。二十万大军在唐河平原列阵,步兵方阵的刺刀组成银色海洋,坦克履带碾过大地的震动传向远方,航空旅的战机编队在天空中拉出彩色烟带,拼出“还我河山”西个大字。
张致远站在高台上,望着脚下这片沸腾的人潮。青铜镜在他袖中微微发烫,显示着日军在华中的布防图——这是系统提供的最新情报,将指引南阳军冲出豫西南,向武汉方向推进。
“将士们!”他的声音通过现代扩音设备传遍整个战场,“三年前,鬼子占了咱们的家,杀了咱们的人;今天,咱们有了枪,有了飞机,有了二十万弟兄,该轮到咱们把他们赶出去了!”
台下爆发出震耳欲聋的欢呼,“杀!杀!杀!”的吼声惊飞了天空中的鸟群。赵长庚驾驶着“伏牛001号”战机低空掠过,机翼上的牛角标记在阳光下格外醒目,机尾拖着的红绸带,是用百姓们捐的红布做的。
李修远捧着最新的作战计划跑来,上面标注着三个箭头:左路攻麻成、霍山一线,右路随州、应城一线,中路首逼武汉。这是南洋军迈出豫西南的第一步,也是最关键的一步。
张致远接过作战计划,在末尾签下自己的名字。笔尖划过纸面的瞬间,他仿佛看到了胜利的曙光:平汉线上的日军正在溃逃,长江里的敌舰被轰炸机炸成碎片,南京城的百姓夹道欢迎凯旋的军队……这些画面,既是系统推演的未来,也是他日夜期盼的现实。
“出发!”随着他一声令下,二十万大军像潮水般向前涌动。步兵踩着整齐的步伐,坦克扬起滚滚烟尘,天空中的战机不时俯冲下来,在队伍上空做出翻滚动作,引来阵阵欢呼。
张致远骑马走在队伍中间,看着路边的百姓追着大军送水送粮,突然觉得肩上的担子无比沉重,又无比光荣。他摸了摸袖中的青铜镜,镜面映出他年轻的脸庞,也映出身后那片正在苏醒的土地。
阳光穿过云层,照在豫西南的大地上。远处的伏牛山像头昂首的巨牛,守护着这片饱经沧桑却从未屈服的土地。张致远知道,只要这二十万大军和千万百姓拧成一股绳,再加上双穿系统带来的先机,胜利或许会迟到,但绝不会缺席——就像此刻正冉冉升起的朝阳,终将驱散所有黑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