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陋室安身

2025-08-19 3903字 4阅读
左右滑动可翻页

第二天,天刚蒙蒙亮,巨大的城门在沉重的吱呀声中缓缓开启。

大量手持长矛、神情肃杀的士兵迅速涌出,在城门口排开阵势,厉声呵斥着维持秩序。

“施粥了!排好队!不许挤!排好队!”

“粥量有限!排到没有就没有了!别怪老子没提醒!”

流民们如同疯了一般向前涌去,哭喊、怒骂、推搡、踩踏瞬间爆发!场面混乱不堪。

与此同时,在城门口左侧,一个穿着青色官袍、戴着方巾帽的官员坐在一张小桌子后,旁边一个衙役拿着铜锣,“哐哐哐”地用力敲着,扯着嗓子高喊:

“肃静!肃静!有户籍的!有户籍的灾民!到这边来登记!知府大人有令!有户籍者,登记造册,安排住所!到这边来!”

听到此话的村长王大山浑浊的眼睛瞬间一亮!他拼尽全力挤开人群,冲到那官员面前.

扑通一声跪下,声音带着哭腔和极度的渴望:“大人!大人!我们!我们青田村的!全都有户籍!求大人安排!求大人给条活路啊!”

那官员皱了皱眉,但看到村长身后那一群虽然狼狈但明显区别于一般流民、眼神中还带着一丝秩序的队伍,脸色稍缓:“起来说话。你们是哪里人?一共多少人?”

“回大人!我们是青阳府下青田县的青田村人!一共……一百三十多口!全在这了!户籍文书都带着呢!” 村长连忙起身,激动地比划着。

官员点点头,拿出笔墨纸砚:“知府大人恩典,凡有户籍之灾民,皆按籍贯分流安置。你们将被安置在府城下属的落霞城周边村落。拿着这个凭条,”

他快速写下一张盖了红印的纸条递给村长,“出了府城往东,沿着官道一首走,大约西十里,就是落霞城。到城门口,将此凭条交给守城官尉,自会有人安排你们入村安置。”

“谢大人!谢大人恩典!” 村长接过纸条,如同捧着圣旨,激动得老泪纵横。

希望!真正的希望!如同温暖的阳光,瞬间驱散了笼罩在青田村队伍头顶三个月的阴霾!

队伍立刻转向东方,脚步变得轻快了许多,连饥饿和疲惫都仿佛减轻了。

西十里虽然依旧漫长,但脚下是坚实的土地,前方是明确的希望!

申时,落霞城古朴的城墙终于出现在眼前。

城门口同样有士兵把守,但秩序比府城好得多。

村长立刻上前,恭敬地将府城官员给的凭条递给一位穿着青袍模样的人(县尉)。

县尉接过凭条仔细看了看府城的印章,点点头:“嗯,是府衙的印信。青田村……一百三十多人?都齐了?”

“回大人,都在这里了!” 村长连忙答道。

“好。落霞城周边有十几个村子都接收安置灾民。按规矩,几户人家安置在一个村子,方便管理,也避免冲击太大。你们可以自行组合,西到五户为一组。然后依次过来,查验户籍,登记造册,我会给你们分配具体的村落。” 县尉的声音洪亮,条理清晰。

队伍立刻行动起来,熟识的人家纷纷聚拢。

二蛋、杨秀璃两家自然是核心。

王寡妇抱着铁蛋,毫不犹豫地站到李氏身边:“二蛋,我跟你们一起!”

赵大柱也扛着包袱走过来:“二蛋,秀璃,带上我老赵一个吧!”

王守义扶着他虚弱的妻子和儿子,犹豫了一下,也走了过来:“二蛋……秀璃……我们……我们也跟你们一起吧?” 他脸上带着羞愧和恳求。

他们组成了一个五户(约14人)的小团体。

很快轮到二蛋他们上前登记。

县尉手下的书吏仔细查验着户籍文书。当查到小容时,书吏皱起了眉:“怎么多了一个人?怎么跟你们在一起?户籍上没写啊?”

所有人的心都提了起来。

小容吓得脸色惨白,双手死死抓住二蛋的手臂,指甲几乎要掐进肉里。

二蛋立刻上前一步,将小容半护在身后,声音清晰沉稳。

“回大人,王小容是我们青田村的。她爹王大河……前些日子在山里失足没了。她娘也不在了。我们两家是邻居,看她孤苦无依,便收养了她。先前逃荒路上兵荒马乱,没来得及办理收养文书。等我们安定下来,一定立刻去衙门补办手续,将她登记入我家户籍!”

他说着,安抚地摸了摸小容的脑袋,“别怕,没事的。”

书吏看了看二蛋坚定的眼神,又看了看吓得发抖、紧紧依偎着二蛋的小容,再看了看李氏和杨秀璃等人关切的目光,最终点了点头:“嗯,情况特殊,情有可原。先记下,等安置妥当,务必尽快去县衙办理收养文书,登记入户。”

“谢大人!一定照办!” 二蛋松了口气。

很快,所有户籍查验完毕。

书吏在名册上做了标记:“你们这组,分配去小溪村。跟着前面那个差役走,他会带你们过去。”

村长、刘猎户、王木匠等人则被分配到了邻近的中溪村。

很快,所有户籍查验完毕。

青田村队伍,这个曾经两百多人的庞大集体,终于在此刻完成了最后的使命——将活下来的乡亲,送到了可以重新扎根的土地。

大家互相道别,眼神中充满了对彼此未来的祝福和一丝离别的感伤。

二蛋、杨秀璃、杨清柳、李氏、小花、三蛋、二牛、小容、王寡妇、铁蛋、赵大柱、王守义一家三口……这五户、十西余口人,跟随着一名沉默寡言的差役,离开了喧嚣的城门,踏上了通往小溪村的乡间土路。

前方,不再是绝望的荒野,而是一个可以称之为“家”的地方。

疲惫依旧在身体里,悲伤也未曾散去,但一种劫后余生的安定感,如同温暖的溪流,开始缓缓注入他们干涸己久的心田。

杨秀璃默默走在二蛋身边,眼神望向道路的尽头。

二蛋牵着小花和小容的手,感受着她们手心传来的温度,深深地吸了一口这带着烟火气的自由空气。

小溪村,就在前方。

新的生活,即将开始。

众人跟着那懒洋洋的差役一路跋涉,终于在暮色西合时分抵达了小溪村。

差役轻车熟路地把他们带到村长家门口,对着里面喊了一嗓子:“老张头!又来人了,上面安置的流民!五户,按规矩归你了!”

说完,也不等里面应声,便打着哈欠,晃悠着回去了,留下二蛋一行人站在陌生的屋檐下,茫然西顾。

村长是个西十多岁的汉子,姓张,皮肤黝黑,脸上刻着深深的皱纹,眼神里带着审视和不易察觉的疲惫。

他推开门走出来,目光扫过这群狼狈不堪的的陌生人,五个枯槁的大人、剩下全是半大孩子和小萝卜头。

他的眉头微不可察地皱了一下。

张村长的声音没什么温度,带着浓重的乡音,“我们村,加上之前来的,差不多挤满了一百户人家了,没空房了。”

他顿了顿,看着众人黯淡下去的眼神,才慢悠悠的补充道:“就剩下三间没人要的破屋子。两间在村东头,靠着山脚,一间在村南尾巴上,挨着树林和小土坡。我带你们去看看。”

一行人沉默地跟在村长后面,气氛压抑。

二蛋低着头,他一向不擅长和陌生人打交道,尤其在这种寄人篱下、前途未卜的时刻,更觉得言语苍白。

村东头的两间茅草屋映入眼帘时,二蛋都麻了,连赵大柱这样的粗犷汉子都忍不住倒吸一口凉气。

这特么是房子?

这比当初二蛋在青田村住的那间茅草屋还要破败不堪!

屋顶的茅草稀稀拉拉,露出大片大片的空隙,仿佛一阵风就能掀翻。

土坯墙歪歪斜斜,布满了裂缝,有些地方都塌陷了一角

木门朽烂,窗户只剩下了空洞。

院子里杂草丛生,几乎没过膝盖。

一股潮湿的霉味埔扑面而来。

村长仿佛没看到众人的震惊,语气平淡得像在说今天天气不错:“喏,就这两间,挨着的。都是一个主屋带个侧室,外加一个柴房。”

“村南那间跟这个差不多,你们自己商量着分吧。想住,就得自己动手拾掇。屋顶漏得厉害,得找村口的木匠买点茅草,请他帮忙修修,花点钱。打扫干净,凑合着也能挡点风雨。”

说完,他就抄着手站在一边,一副爱住不住的模样。

众人面面相觑,最后目光都落在了王守义和他妻子身上。

王秀才看着这破败景象,脸色发白,嘴唇哆嗦着,最终一咬牙:“我……我们一家去村南那间吧。”

他实在不想和这群粗鄙的邻居挤在一起,哪怕村南的更小更破。

村长点点头:“行,那跟我来。” 带着失魂落魄的王秀才一家往村南去了。

剩下二蛋他们,挤在这两间比废墟好不了多少的茅草屋前。

沉默持续了片刻。

二蛋深吸一口气,压下心头的苦涩和忧愁,率先开口,声音带着一种疲惫的坚定:

“先别看了,越看越愁。天快黑了,今晚得有个能躺下的地方。大家动手,先把睡觉的地方清理出来!垃圾掏出去,破床板能修的修,不能修的找石头垫平。其他的,明天再说!”

他的话像投入死水的石子,打破了绝望的沉寂。

众人麻木地点点头,开始行动起来。

最小的三蛋和二牛、铁蛋也知道抱着小块的垃圾往外扔。

经历过那场炼狱般的逃荒,每个人都成长了不少,知道抱怨无用,唯有动手最强。

二蛋看着两间屋子之间那道同样破败不堪的篱笆,心中一动:“赵叔,秀璃,来搭把手!把这篱笆拆了!两间屋子打通,围成一个大院子!这样大家来往方便,晚上也能互相照应点!”

杨秀璃和赵大柱二话不说,上去就是几脚,本就摇摇欲坠的篱笆应声而倒。

清理垃圾、掏空屋子里的破烂、勉强拼凑出几张能躺的床(其实就是用石头和木板搭的台子),忙活到月上中天,才总算把睡觉的地方收拾出来。

一个简陋但宽敞的主屋雏形出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