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辣条计划

2025-08-19 3438字 6阅读
左右滑动可翻页

这句话犹如一把钥匙,李氏的眼泪终于决堤而出。

她一把将二蛋搂进怀里,滚烫的泪水落在他颈窝里。

二蛋僵了一瞬,慢慢放松下来。这个拥抱里包含的,不仅是母亲的温度,还有无声的妥协。

许久,李氏弯腰捡起木薯,用破布包了又包,塞进自己贴身的衣袋里,“明天……娘跟你……一起试试。”

她的声音还有些哽咽,但带着决心。

“好!” 二蛋脸上终于绽开了笑容。

小花凑过来,小脸上满是怀疑:“哥……这……真能吃?”

“等弄好了,哥第一个尝给你看!” 二蛋拍拍胸脯,“煮得糯糯的,香得很!”

“哥哥最厉害!” 三蛋立刻欢呼起来,刚才的恐惧早抛到了九霄云外。

第二天天刚亮,二蛋身边放着一盆清水和刚从山上背回来的木薯。

开始动手去皮、切块,将切好的木薯块完全浸泡在清水中。

同时频繁的换水,持续浸泡到第三天清晨,水才彻底保持清澈。

二蛋长长舒了一口气,对着熬红了眼、充满期待的娘和弟弟妹妹笑道:“娘,泡干净了!今天咱们煮木薯吃!”

木薯粥的甜糯香气,终于取代了破屋里长久弥漫的绝望和饥饿。

李氏吃完一小段,等了一会并没有什么不适,才终于相信这是可以吃的粮食。

虽然只是简单的煮熟,对于李氏来说,这己是久违的、能填饱肚子的满足。

三蛋抱着碗,小脸几乎埋了进去,吃得呼哧呼哧。

小花也难得露出了轻松的笑容,连李氏紧锁的眉头都舒展了几分,看着孩子们吃饱,眼中有了微弱的光。

二蛋也慢慢喝着自己碗里的木薯和粥,胃里是踏实的暖意,但脑子却没闲着。

木薯解决了燃眉之急,但家徒西壁,什么都没有。油盐酱醋、御寒的衣物、修补屋顶的茅草、甚至一把更趁手的工具……哪一样不需要钱?

光靠挖木薯和有限的野菜,只能像地里的蚯蚓一样勉强活着,离“活得像个人样”还差得远。

得想办法赚钱!

这个念头无比清晰。前世虽然浑浑噩噩,但是今生有他需要保护的家人。

他仔细盘算着:卖力气?九岁的身体,瘦得跟豆芽菜似的,谁会雇?做手工?啥也不会。倒腾山货?没本钱也没门路。

想来想去,心思又转回了山里。昨天去挖木薯时,特意留意了周边环境。村后这片山不算大,但植被还算茂密,尤其是西南方向,隐约能看到一处水汽氤氲的地方,应该是个水塘。

水塘附近水草……潮湿、多石缝、昆虫也多……

蛇!!!

二蛋的眼睛亮了起来。他记得很清楚,以前在农村,水塘边、石头缝里,最容易藏蛇,尤其是一些有毒的。

小时候在农村外婆家,跟着舅舅下河摸鱼、上山套野兔、甚至用土法子抓过蛇的经历,此刻成了他唯一的依仗。

而在这个世界,毒蛇的毒液、蛇胆甚至蛇蜕,对药铺来说都是值钱的药材!普通的无毒水蛇也能卖点小钱,至少能换点油盐。

这个念头一起,就再也压不下去了。

风险固然有,但是马可b罗说过:高风险高回报。

他有前世的经验打底,小心些,未必不能成。更重要的是,这是他目前唯一能想到、成本最低(几乎为零)、见效可能最快的赚钱门路。

“娘,我去西南边那个水塘转转,看能不能摸点小鱼小虾,给粥添点荤腥?”他找了个稳妥的借口。

李氏洗碗的手顿了顿,自从儿子”摔醒“后,变得有主意了,看着儿子那双过于沉稳的眼睛,不再是以前那种懵懂顽劣,最终还是点了点头:“......别下水,看着点脚下,早去早回。”

“ 知道啦!娘”

下午,二蛋没有急着去水塘,而是钻进了屋后山脚下的竹林。

他需要工具——地笼。

像现代的塑料捕蛇笼他做不出来,但利用蛇喜欢钻洞的习性,做个简易的陷阱还是有把握的。

他挑选了几根粗细适中、竹节较老的老竹,用豁口的老柴刀费力的砍断、劈开。去掉竹节内部的隔膜,只留下光滑的竹筒。

他仔细地将竹筒内壁用石头打磨光滑。避免毛刺卡住猎物。

最关键的一步,是制作单向入口。

他截取了一小段更细的竹枝,用刀小心地削出数道向内的、有弹性的倒刺,然后用藤蔓将其牢牢固定在竹筒入口的内侧。

这样,蛇一旦被诱饵吸引钻入,倒刺会卡住它的鳞片,让它只能进不能出。

没有尼龙绳,就用山上采来的坚韧藤蔓代替。他做了三个大小不一的竹筒陷阱,大的足有手臂粗,小的也有手腕粗细。

看了一眼天色,二蛋决定更高效、更专业的工具——倒须笼。

毕竟竹筒对蛇的选择有限,

说干就干。他再次钻进屋后的竹林,这次目标明确:寻找那些生长了两三年、竹节长、韧性好的老竹。用豁口柴刀砍下几根,拖回破屋前的空地。

“哥,你弄这么多竹子干啥?”小花好奇地蹲在旁边看。

“做个……捉泥鳅的笼子。”二蛋随口应付,手上动作不停。

制作真正的竹编倒须笼,对他这个九岁身体人来说,是个挑战。他先用柴刀将竹子劈开,去掉竹节隔膜,然后尝试将竹片劈成更细的篾条。

这一步就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手指被锋利的竹片边缘划了几道口子,篾条也劈得粗细不均。但他没放弃,挑出相对均匀、韧性尚可的篾条备用。

倒须笼的核心在于入口的“倒须”!

他放弃了编织复杂笼身的想法,决定采用更简单实用的“二柱形”结构:

取两根较长、较粗且坚韧的竹片,弯成两个大小相仿的U形拱门,形成一个长方形的“通道”骨架。

用较细的篾条沿着这个骨架,像编篱笆一样,上下交错地编织,形成网眼细密(防止小蛇钻出)的笼壁。他编得很慢,力求紧密结实。

在笼子的一端,他精心制作“倒须”。将这些篾片尖端向内,均匀地、呈放射状地固定在入口边缘的内侧。

蛇被诱饵吸引,可以轻易地挤开这些有弹性的篾尖钻入笼内,但一旦进入,想退出来时,那些向内倾斜的尖锐篾尖就会像无数根倒钩一样,死死地卡住它的鳞片和身体,让它进退不得!

在笼子的另一端,他用细藤条做了一个可以灵活开合的“小门”,同样用倒须篾片封住。这是取蛇的通道。

接下来再弄一个Y型的符合自己身高的圆形竹子,方便叉住蛇头和保护自己。

再拿条竹条用火烤,折成一半,用来当做小镊子。

“呼,好累,有了钱,一定要买个渔网来制作地笼”

花了整整一天,二蛋才勉强编出两个看起来有些粗糙,但结构原理正确的竹倒须笼。

虽然比不上老手艺人做的精巧,但那份向内倾斜的尖锐倒须,在阳光下闪着危险而实用的微光。

诱饵是关键!

“蛇闻腥而动。” 青蛙和蛤蟆是绝佳的活饵!

第二天一早,二蛋先找来树皮绑腿,包的严严实实的,拿箩筐带上装备就开始出发。

一路上,二蛋格外小心,用Y型竹子敲打前面的草丛,发出“打草惊蛇”的声响。

先在水塘附近的潮湿草丛里翻找。很快,就捉到了几只活蹦乱跳的青蛙和几只行动较慢的蛤蟆。

用细草茎小心地捆住它们的后腿(避免勒死)。

水塘不大,水色有些浑浊,这基本没大人来,偶尔有顽皮的小孩子。

来到水塘边,边缘长满了茂密的芦苇和水草。岸边果然怪石嶙峋,形成许多天然的缝隙和洞穴。

空气潮湿,带着水腥气和腐烂植物的味道。王安仔细观察着地面,很快就在几块大石头附近发现了一些细小的、带着鳞片纹路的蜕皮。

有蛇活动!而且不止一种!

他心中一定,开始寻找合适的放置点。避开人可能经过的小径,专挑那些背阴、潮湿、靠近石缝或茂密草丛的位置,二蛋挑选了几个认为蛇类活动最频繁的地点:石缝深处、水草茂密处、朽木洞穴。

其实他这样是有针对性的,(石缝-可能藏有毒、水草-水蛇、朽木-陆生蛇)。石缝处全放竹筒陷阱,用石头压紧;水草和朽木各放一个倒须笼。

放置好陷阱,二蛋退到远处,静静地观察了一会儿。

青蛙在石缝笼子里的跳动声,蛤蟆在水草笼中划水的微澜,在寂静的水塘边显得格外清晰。

这些活饵散发的“生命信号”和气味,对附近的掠食者来说,是难以抗拒的诱惑。

回去的路上,二蛋开始想象,明天如果抓到蛇,将会是他们一家改善生活的第一步。

二蛋觉得,第一次的收获绝不会让他失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