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章 笔刃

2025-08-24 1656字 2阅读
左右滑动可翻页

周明远把党校同学的名片在指间转得飞快,办公室里的烟蒂己经堆成了小山。王军坐在对面,额头上的冷汗浸湿了鬓角——被抓的村霸虽然没首接咬出他,但派出所的笔录里,“王县长侄子的建材厂”几个字像根刺,扎得他坐立难安。

“李主任那边,回话了?”王军的声音发紧。

周明远弹了弹烟灰,嘴角勾起一抹阴笑:“老伙计说了,省级党报的社会版,给咱们留个整版。他派来的记者,明天一早就到青溪。”

“党报?”王军眼睛一亮,又有些发怵,“这要是写不好,会不会引火烧身?”

“要的就是党报的分量。”周明远把烟头摁灭在烟灰缸里,“写得‘客观’点——先写村民上访多可怜,再写方振邦‘处置不力’多冷漠,最后‘不经意’提一句他的婚姻状况,暗示他‘后院不稳、精力分散’。不用明说他和林薇的事,读者自会联想。”

王军连连点头,心里的石头落了一半:“我这就去准备材料,把那几个‘苦主’再培训培训,保证说出来的话能掉眼泪。”

“记住,别留下任何把柄。”周明远叮嘱道,“记者的食宿安排在县宾馆,让刘梅去‘陪同’,她最会煽风点火。”

第二天中午,两辆印着“XX日报”字样的采访车驶进青溪县城。带头的记者姓黄,戴副金丝眼镜,说话文绉绉的,眼神却透着精明。王军和刘梅在宾馆门口候着,满脸堆笑地迎上去。

“黄记者一路辛苦,咱们先吃饭,边吃边聊。”刘梅穿着紧身旗袍,往黄记者身边凑,“我可是方县长的‘故人’,他的事,我最清楚。”

酒桌上,刘梅声泪俱下地“控诉”方振邦当年“抛妻弃女”,又“无意”中提起他和林薇“整天黏在实验室,不清不楚”。王军在一旁敲边鼓,把村民上访的事添油加醋,说成“方县长为了政绩不顾百姓死活”。

黄记者边听边记,偶尔问几句细节,眼里闪烁着兴奋的光——这种“为民做主”的舆论监督稿,最容易出风头。

下午,黄记者带着摄像,首奔李家庄。被安排好的几个村民对着镜头哭天抢地,把早就背好的台词说得声情并茂。有个老太太甚至往镜头前一跪,哭喊着“求记者为我们做主”,看得黄记者连连点头,觉得挖到了“猛料”。

他们没去园区,也没找方振邦核实,拍完“苦情戏”就打道回府,临走时,王军塞给黄记者一个厚厚的信封,被他半推半就地收下了。

消息传到方振邦耳朵里时,他正在车间盯着第一炉镁合金铸件出炉。通红的铸件从模具里吊出来,像块烧红的烙铁,映得他脸上发烫。

“方县长,省党报的记者来了,王副县长陪着,没找咱们。”秘书急得满头汗,“我听宾馆的人说,他们在拍村民上访的视频,还找了刘梅去‘采访’。”

方振邦握着测温仪的手紧了紧,金属外壳硌得手心生疼。他不是没经历过舆论攻击,但这次不一样——省级党报的影响力,足以让不明真相的人对他产生偏见,甚至影响项目的审批。

“铸件的性能数据出来了吗?”他没抬头,声音平静得有些反常。

“出来了,各项指标都达标!”技术员递过报告,脸上满是兴奋,“军方的人刚才来看过,说这是国内最好的深海耐压铸件!”

方振邦接过报告,指尖抚过那些精确到小数点后三位的数据,心里突然踏实了。这些实打实的成果,比任何辩解都有力量。

“林薇呢?”他问。

“在实验室整理专利申报材料,她说要赶在月底前提交国际专利申请。”

方振邦点点头:“告诉她,专心搞研究,别的事不用管。”

他走到车间门口,望着远处县政府的方向,那里隐约能看到采访车的影子。风从旷野吹来,带着金属冷却的气息,也带着一丝硝烟味。

他知道,这轮舆论攻击会很凶猛,甚至可能让他暂时陷入被动。但只要项目还在推进,只要成果还在产出,就总有拨云见日的一天。

夕阳西下时,第一炉合格的镁合金铸件被小心翼翼地装箱,准备送往军方检测中心。方振邦在装箱单上签下自己的名字,笔锋遒劲有力。

他想起林薇说过的话:“真金不怕火炼,真技术也不怕抹黑。”

此刻,他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