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振邦刚把青溪县的地图在办公桌上铺开,手机就响了。屏幕上跳动着“赵立冬”三个字,他心里一凛,按下了接听键。
“振邦,现在马上到市委来,张书记要见你。”赵立冬的声音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背景里能听到文件翻动的沙沙声。
“张书记?”方振邦愣了一下,市委书记张启明是出了名的“铁面书记”,很少首接召见处级干部,“赵市长,您知道是什么事吗?”
“去了就知道了。”赵立冬的语气缓和了些,“别紧张,是好事。我在市委楼下等你。”
挂了电话,方振邦抓起外套就往外跑。司机早己把车停在门口,看到他出来,立刻拉开车门。
路上,方振邦反复琢磨着赵立冬的话。张书记突然召见,难道和青溪县长的任命有关?还是园区规划出了变数?他掏出手机想给林薇发个消息,又觉得不妥——涉及保密项目,还是当面谈更稳妥。
市委大楼的电梯上升时,方振邦看着镜面里的自己,突然觉得有些陌生。不过半年前,他还在为保住实验数据发愁,如今却要走进市委书记的办公室,讨论国家级的保密项目。
“别紧张,张书记很欣赏你。”赵立冬在电梯口等他,拍了拍他的肩膀,“他也是工科出身,最看重实干的人。”
张启明的办公室简洁得近乎朴素,墙上挂着一幅《治淮图》,书桌上堆着厚厚的文件,没有任何装饰品。这位头发花白的老书记抬起头,镜片后的眼睛锐利而温和:“振邦同志,坐。”
方振邦在他对面的椅子上坐下,双手放在膝盖上,保持着端正的坐姿。
“你的镁合金专利,我看了。”张启明开门见山,拿起桌上的一份报告,“钱勇同志跟我汇报了你的经历,不容易啊。”
“都是应该做的。”方振邦欠了欠身子。
“不,不是应该的。”张启明放下报告,语气严肃起来,“在被压制、被排挤的情况下,还能坚持搞研究,还能做出打破国外垄断的成果,这不仅是能力,更是品格。”
他顿了顿,话锋一转:“中央的任命文件,己经到了市委。调任你为青溪县县长,主持国家级保密园区的建设,这个担子不轻啊。”
“我一定全力以赴。”
“光全力以赴还不够。”张启明看着他,“这个园区不仅是技术高地,更是保密重地。你的一举一动,都关系到国家战略安全。我给你提三个要求:第一,守住底线,绝不能让技术泄露;第二,带好队伍,青溪县的班子要拧成一股绳;第三,兼顾发展,不能因为保密就忘了民生,要让当地老百姓从项目中受益。”
方振邦拿出笔记本,一字一句地记着,笔尖在纸上划过的声音,在安静的办公室里格外清晰。
“赵市长会协助你做好交接,下个月正式上任。”张启明站起身,走到窗边,指着远处的群山,“青溪县就在那片山后面,过去是贫困县,交通不便,产业薄弱。但那里有最好的地质条件,适合建保密园区,也适合……让你大展拳脚。”
他转过身,目光落在方振邦的笔记本上:“我知道你是搞技术的,不擅长官场应酬。但记住,当县长和搞研究一样,核心都是解决问题——解决园区建设的问题,解决老百姓的问题,解决国家需要的问题。”
方振邦合上笔记本,站起身:“请张书记放心,我一定牢记您的嘱托,不辜负组织的信任。”
“好。”张启明点点头,脸上露出一丝笑意,“赵市长说你请他吃馄饨,什么时候也请我这个老头子吃一碗?”
方振邦愣了一下,随即笑了:“随时欢迎张书记,我请您去巷口那家老店,加辣。”
离开市委大楼时,夕阳正落在远处的山尖上,给连绵的群山镀上了一层金边。赵立冬送他到门口,拍着他的肩膀说:“青溪县的班子有点复杂,你去了要注意方式方法。有困难随时找我,找张书记。”
“谢谢赵市长。”
车子驶离市委大院,方振邦看着窗外掠过的街景,心里突然无比踏实。从实验室到工信局,再到青溪县,每一步都超出了他的预期,但每一步,似乎都在朝着“把技术变成力量”的方向前进。
他掏出手机,给林薇发了条消息:“见过张书记了,感觉肩上的担子更重了,但心里更亮堂了。”
很快收到回复:“晚上一起吃饭,我带了青溪县的地质资料,咱们好好聊聊。”
方振邦笑了笑,回了个“好”。车窗外的天空,晚霞正浓,像一幅铺展开的锦绣画卷。他知道,新的征程即将开始,而这一次,他将带着更多人的期望,走向那片需要他去点亮的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