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51章 宴上赠诗

2025-08-22 2789字 5阅读
左右滑动可翻页

第1451章 宴上赠诗

齐王府内,华灯璀璨,彩绸轻扬,一派喜庆祥和之景。

仆役们往来如梭,忙碌而有序,将一件件精美的器皿与一盘盘珍馐佳肴精心布置于宴席之上。

李承乾端坐主位,气宇轩昂。其左侧依次是李泰、李治,右侧则是李恪、李祐,五人围坐在那张紫檀嵌螺钿的圆桌旁。

此时,五名身着藕荷色齐胸襦裙的侍女,手捧鎏金托盘,莲步轻移,款款而来。

托盘之上,越窑青瓷茶壶泛着如“千峰翠色”般的温润光泽,配套的茶盏内壁,凝结着晶莹剔透的釉泪,宛如晨露欲滴。

为首的侍女,素手轻执茶壶,一缕琥珀色的茶汤自壶嘴悠然倾泻而下,落入盏中,激起袅袅烟霞,茶香四溢。

“好茶!”李恪轻嗅茶香,凝视盏中汤色澄明如秋空,赞叹道:“这蒙顶石花,定是宫中贡品无疑。”

李承乾闻言,举盏细观,见盏中银毫舒展,宛如翠叶轻摇,不禁颔首附和:“三弟好眼力。此茶叶形如雀舌,香若幽兰,倒是与你这一身风雅气质相得益彰。”

“皇兄谬赞了。”茶烟缭绕中,李恪轻啜一口,满脸享受之色。

他忽然抬头瞥了陆清一眼,随即倾身凑近李承乾耳畔,压低声音道:“听说陆清原是你的人?”

李承乾微一转头,冷冷的目光如寒冰般射向李恪,使得李恪手中茶盏微不可察地一顿,旋即又若无其事地坐直身子。

李恪故作镇定地晃着茶盏,眉眼含笑,却难掩内心之慌乱:“这好茶喝上一口,我竟都舍不得与人分享了。”

李承乾提起茶壶,亲自为李恪斟了一盏茶,轻轻放到他面前,意味深长地说道:“你尝尝这茶的味道,有没有什么不同。”

李恪微微一怔,虽不明其意,但还是端起茶盏浅尝了一口。

心想:都是一个茶壶里倒出来的,相隔时间又短,味道能有什么不同?

他也不能瞪着眼睛说瞎话,便诚实地答道:“甘醇依旧,并无二致。”

“这么说,茶是谁斟的、是谁送到你手上的并不重要,这茶汤入了谁的喉,这份甘醇就属于谁,是吗?”李承乾目光如炬,直视李恪。

李承乾这句话说出来,李恪顿时觉得这茶汤都有点噎得慌,想反驳却又无言以对。

李承乾若是不语,李泰尚不知李恪与李承乾耳语了什么。

此时一听,心中顿时明了,李恪肯定又在利用陆清之事挑拨离间。

李泰不在乎李恪怎么说,但他怕李承乾发火,便悄悄伸手按了按李承乾的膝盖,示意他冷静。

李承乾拂开他的手,继续看着李恪,语气坚定:“茶如此,人亦如此,三弟,你说是吗?”

“是,当然是。”李恪尴尬得眼神都无处安放。

他心中纳闷不已,以前这两兄弟,他稍微拱一下火,就能吵得天翻地覆。

现在怎么左挑不动,右也挑不动了呢?

“别只顾着喝茶,酒杯也须斟满才是。”李祐抬手三次击掌,早有侍女捧着鎏金酒壶鱼贯而入,为众人斟满酒杯。

丝竹声适时响起,一队身着霓裳的舞姬踏着鼓点翩跹而入,为宴会增添了几分热闹与欢快。

丝竹渐歇时,鎏金兽首香炉中的青烟犹自袅袅升起。

李恪正欲举杯劝酒,忽见李祐食指轻叩盏沿,朗声道:“既为三哥饯行,岂可无诗助兴?”

满座目光霎时聚向主位,李承乾将手中精美的杯子往案几上一放,神色从容。

他是太子,按理是该他先写诗的。

但他不想强调自己这个太子身份,便说道:“今日是五弟设宴,第一首诗当由他这个主人来做。”

“是啊。”李泰也附和着说道:“既是五弟提出要赠诗的,那就由五弟先来吧。”

“一张嘴说不过你们两张嘴。”李祐一个眼神,早有人备好了文房四宝。

他提笔便开始写,笔走龙蛇,一气呵成。

写完之后,他将诗稿交给李恪,李恪看着看着,激动地站了起来。

他举着诗稿,大声地念道:“朔风动征辔,落日满离筵。此去烟尘远,应怜道路艰。常怀尺素至,莫使雁书愆。愿效渭阳意,清辉共一天。”

该说不说的,李祐虽然顽皮骄纵,论才华二字也实实地谈不上,但是写个送别诗的本事还是绰绰有余的。

毕竟怎么说都是皇家子弟,受过最正规的教育。

哪怕不是个好学生,也并非像市井中传言的纨绔王爷那般胸无点墨。

“多谢五弟。”李恪把诗稿卷起来,交给身后的侍从,吩咐道:“好生收着。”

侍者双手接过诗稿,恭恭敬敬地应了声:“是。”

李祐的诗写完了,接下来就该是李承乾和李泰了。

李承乾看着李泰笑道:“我们一起吧。”

“好。”李泰痛快地答应了,两人相视一笑,同时提起笔来。

他们两个写诗,可忙坏了李治,他看一眼二哥写的,又抻长了脖子去看大哥写的,越看越着急,干脆跑到他们两个中间,左一眼右一眼。

李承乾心无旁骛地写诗,李泰则有些三心二意。

他写了一半,便提笔沉思,要不要来一句“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想了想还是算了,试探李承乾的机会多的是,再说怎么试探,他也不可能承认他是穿越者。

李承乾放下笔,李泰还差最后的两句,李泰写完最后一笔,李恪提起了笔,“我要回赠皇兄一首。”

李泰把他写的这首放到了李恪的手边,顺手拿起李承乾写的那首,轻声地读了起来。

“金风动离袂,雁字向南天。若恋长安柳,无须远戍边。紫宸多阙事,青琐待才贤。愿请尚书笔,同扶日月悬。”

李泰读完轻轻地放下纸,没想到李承乾竟然有挽留李恪的意思。

怪不得李恪要回诗一首,他必须得给个态度才行。

李恪把回诗交到李承乾的手里,才腾出空来看李泰写的诗。

“飒飒金风起,萧萧别袂寒。非是君臣义,宁辞兄弟欢?封疆承帝命,勋业继贤难。珍重青霄翼,边尘靖玉鞍。”

李恪一边看诗,一边在心里嘀咕,原来他们兄弟俩心也不怎么齐,一个劝我走,一个把我留。

“论文采还是三弟最好。”李承乾把李恪的诗轻轻地放到桌子上。

李祐凑过来,轻声地念道:“鸿雁有常序,岂恋上林枝?圣泽深如海,臣节固若碑。丹心昭日月,鞍马正相宜。愿携清辉去,风烟慰别离。”

“皇兄,你就多余劝他。”李祐笑着对李承乾说道:“我都劝了好几个月了,没用,他非走不可。”

“既如此,那就好好给他写首送别诗。”李承乾提笔又写了一首诗。

“孤鸿辞凤阙,朔气暗雕鞍。岂为稻粱计,偏经瀚海寒。上苑梧桐老,边城柳色残。长安花正好,可待故人还。”

他们互相赠诗,开始的时候李治还挺兴奋的,他们写起来没完,李治就没兴趣了,小眼睛又闲不住,就到处乱看。

“咦?”李治小手一指,他发现下面臣子们的席位上,有一个人着装很特殊,便开口问道:“那儿怎么有个老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