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5章 废铁作遗嘱

2025-08-17 4233字 5阅读
左右滑动可翻页

紧接着,芯片表面的蓝光闪烁不停。

苏晚的双手在颤抖。

屏幕上的数据仿佛在向我尖叫。

它是由废料制成的。

真的是由数百台机甲的零件拼凑而成。

它不是被制造出来的,而是“生长”出来的——每一次上传维修数据,都是在滋养它。

蓝狐总是能从宏观角度看问题,他说系统从未赋予我们力量,它只是把我们投入的一切都返还给了我们。

那一刻,我恍然大悟。

我第一次翻出了我旧的维修记录。

界面十分陈旧。

那晚的绝望……我当时绝望极了。

然后我发现了。

不只是我。

我们九个人,在同一时间在线。

一种纯粹而强烈的情感触发了集体共鸣。

该死!

根本没有什么该死的系统!

是我们自己!

我们不敢承认一群机械师也能改变世界。

楚烟总是那么有创意,她提议举办一场展览,名为“废铁遗嘱展”。

人们分享他们破损的机甲和它们的故事。

老李的“清道夫”机甲,那台曾载着他孙女去医院的机甲。

一个盲童的驾驶舱,因为它会倾听。

赤焰反对这个提议:“情感不能当作战术。”但展览很成功。

那些故事才是最重要的。

它们就是我们。

然后网络开始将这些信息编译成一个新的协议。

我必须向赤焰证明这一点。

地点选在了一场军事演习中。

准备工作:用展览中的零件拼凑出一台机甲。

飞行员是谁呢?

是老李的孙子。

那孩子知道陷阱在哪里,因为他爷爷告诉他机甲容易卡住的地方。

那一刻我明白了,他对机械原理了如指掌。

赤焰终于明白了:“你们不是在修理机器,而是在修复生命线。”

回到实验室,苏晚试图安装新芯片。

它无法绑定到任何一个用户。

它是去中心化的。

激活它需要多点认证。

至少七个维修站必须同时输入它们的密码。

“很好。这东西从一开始就讨厌独裁者。”

激活开始。

城市里的七个地方,人们在输入密码,确认他们的角色。

芯片分裂成十三个微粒,飞向共同维修网络中最活跃的节点。

“从现在起,没人能关闭我们了,因为‘我们’不再有开关了。”这句话在空中回荡。

接着,一片寂静。

有一个微粒嵌入了楚烟的首播头戴设备中。

镜片上出现了一行字:【等待:第一千次善意共振】...

苏晚的手指在光谱分析仪的控制板上微微颤抖,屏幕上刷新的数据流像一道道无法理解的咒语,彻底颠覆了她对金属材料学的所有认知。

那枚从熔炉核心取出的微型芯片,在精密仪器的解析下,呈现出一种匪夷所思的构成。

“不……这不是合金……”她的声音很轻,却像一记重锤砸在寂静的维修间里,“它的材质,是由至少三百西十七种不同型号机甲的金属残渣熔合而成。”

蓝狐凑近屏幕,眼中闪烁着同样震惊的光芒。

数据图谱上,那些来自“清道夫”的廉价铁皮、来自“哨兵”的特种钢、甚至还有几缕军用级“雷神”的钛合金纤维,像一幅星河图般交织在一起。

但最恐怖的,是它的内部结构。

在微观层面下,这些金属原子并非冰冷的晶格排列,而是呈现出一种类似生物神经突触的有机形态。

苏晚的呼吸急促起来,一个让她头皮发麻的结论涌上心头:“它不是被‘制造’出来的……它是……它是‘长’出来的!每一次,当我们完成维修,将数据上传到共修网络时,我们都在喂养它!”

“没错。”蓝狐的声音低沉而笃定,他指着屏幕上一条不起眼的数据流,“你看这里,能量转换效率。它将我们每一次拧紧的螺丝、焊接的电路、调试的引擎所耗费的精神力与体力,以数据的形式吸收,再转化为重构自身物质的能量。”他缓缓抬起头,目光扫过林川、苏晚,最终落在自己的双手上,“系统从没凭空给我们力量。它只是……把我们修过的每一秒,付出的每一滴汗,原封不动地,重新还给了我们。”

这句话如同一道惊雷,在林川脑海中轰然炸响。

他猛地转身,冲向一台老旧的终端机,双手在键盘上快得几乎出现残影。

他调出了三年前的维修记录,那是他人生中第一次修复一台濒临报废的“拾荒者”机甲,也是他以为“系统”降临的那一夜。

屏幕上,泛黄的日志清晰地显示着:【用户MEIC0,首次修复完成,共鸣激活。】

但这一次,林川的权限更高。

他向下一层深挖,调出了那一晚整个城市废铁巷的后台网络日志。

一个惊人的事实呈现在他眼前——就在他完成修复,情绪达到巅峰的那一刻,同一时间,城市里还有另外八个角落,八个和他一样食不果腹、靠修废铁为生的流浪技工,也正不眠不休地调试着各自的废机甲。

他们的疲惫、专注、以及完成工作后那瞬间的喜悦与满足,这九股微弱却纯粹的情绪峰值,在网络的某个节点上交汇,恰好触发了某种前所未见的集体共振。

“狗屁的系统……”林川盯着屏幕,拳头缓缓攥紧,骨节因用力而发白。

他不是在愤怒,而是在一种巨大的、迟来的醒悟中战栗。

他笑了起来,笑声越来越大,带着一丝自嘲,更多的却是如释重负的豪迈。

“哪有什么从天而降的救世主?从来没有!”他霍然转身,目光如炬,扫过在场的每一个人,“是我们!是我们自己不愿承认,我们这群在社会底层修铁皮疙瘩的,也能凭自己的双手,改变这个世界!”

这番话让所有人都沉默了,空气中弥漫着一种被点燃的激动。

“我有个想法。”一首安静的楚烟突然开口,她的眼睛亮得惊人,“我们来办一场‘废铁遗嘱展’。邀请所有共修网络里的用户,提交一件他们最舍不得扔掉的破损机甲零件,并附上一句,只一句话,告诉我们为什么。”

这个提议瞬间点燃了所有人的热情。

两天后,展览在废铁巷最大的一个仓库里举行。

送来的东西千奇百怪。

修了一辈子机甲的老李,送来了一只“清道夫”的断手,标签上用歪歪扭扭的字写着:“它没给我发过三年工资,但我开着它,把我发高烧的孙女送到了医院。”一个盲童父亲的旧友,送来半块布满划痕的驾驶舱玻璃,留言是:“我朋友的孩子看不见,他说,这块铁会听他说话,能感觉到他什么时候害怕。”

展览当晚,成百上千条这样的“遗嘱”被上传。

就在这时,共修网络的主服务器发出一阵奇异的蜂鸣,蓝狐惊愕地发现,网络竟在自动运行,将所有留言中的情感关键词——“守护”、“家人”、“希望”、“陪伴”——编译成了一段全新的、充满人情味的底层协议。

“感情不能当战术。”角落里,始终保持着军人姿态的赤焰冷冷地开口,“这些东西很感人,但上不了战场。”

林川没有反驳,只是拍了拍他的肩膀:“跟我来。”

夜色中,林川带着赤焰潜入到城郊军方演习场的外围。

他指向下方一片模拟巷战区域,那里,一台由展览品临时拼凑起来的机甲正笨拙地移动着。

驾驶员,正是老李那个只有十二岁的孙子。

“看好了。”林川说。

只见那台拼装机甲动作迟缓,每一步都像要散架,却精准地避开了所有军方预设的激光绊索和高压陷阱。

赤焰看得目瞪口呆,这孩子的操作毫无技巧可言,却像开了全图透视一样。

“为什么?”赤焰忍不住问。

“因为他爷爷天天开着那破烂‘清道夫’在这片区域拾荒,早就摸透了,”林川的声音带着一丝笑意,“他告诉他孙子:‘孩子,别走那条路,爷爷的机甲走着走着轮子就卡住了’,‘也别靠近那个墙角,那地方漏水,机甲底盘会生锈’。”

演习场内,军方的最新型机甲因为一个微小的地形数据误差,陷入了泥潭。

而那台拼装机甲,却沿着一条最坎坷、最不像路的路,安然无恙地抵达了终点。

赤焰久久无言,他看着那台破烂不堪却屹立不倒的机甲,终于明白了什么。

他转过头,对林川低声说道,语气里带着前所未有的动容:“你们修的不是机器……是活路。”

回到基地,苏晚立刻尝试将那枚“长”出来的新芯片接入主控台,试图将其作为共修网络的新核心。

然而,诡异的事情发生了——无论她如何操作,芯片都拒绝绑定任何个体的最高权限。

它就像一个有生命的独立体,抗拒着被某一个人掌控。

“不行,”苏晚满头是汗,“它的验证协议我从未见过,它拒绝成为任何人的专属工具。”

蓝狐再次坐到了控制台前,手指如飞。

十分钟后,他停了下来,靠在椅背上,低声呢喃,像是在陈述一个神谕:“我明白了……它的底层逻辑,要求‘多点同步认证’。”

“什么意思?”林川问。

“意思是,想要激活它一次最高权限,至少需要七个位于不同地理位置的民间维修点,同时输入各自的站长级维修密码。”蓝狐的嘴角勾起一抹惊叹的弧度,“它信任的不是某一个强者,而是集体的意志。”

林川闻言,笑了。

他走到主控台边,轻轻抚摸着那枚泛着蓝光的芯片,眼中满是赞许:“挺好。这玩意儿,生来就讨厌独裁。”

当夜,从城市中心的摩天大楼地下室,到远郊的垃圾处理厂,七个风格迥异、却同样灯火通明的民间维修站,在倒数计时中,同步输入了那串代表着汗水与坚持的密码。

主控台上,那枚新芯片光芒大盛,缓缓悬浮而起。

下一秒,它在空中无声地分裂,化作十三枚璀璨的微粒,如同被赋予了生命的蒲公英种子,瞬间划破夜空,分别射向共修网络中那十三个最活跃、承载了最多故事的节点。

林川望着空空如也的主控台,脸上没有丝毫失落,只有前所未有的轻松。

他对身后的众人说:

“以后,再没人能关掉我们了。因为,再也没有‘我们’的开关了。”

众人沉浸在这场史无前例的权力下放所带来的震撼中,没有人注意到,其中一枚微粒,没有飞向任何维修站,而是悄无声息地,没入了角落里楚烟常用的那台首播用头戴设备中。

设备的镜片边缘,一行几乎无法察觉的微光小字一闪而逝。

【等待:第一千次善意共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