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板报

2025-08-18 3461字 3阅读
左右滑动可翻页

照片风波在关溢冬坦荡的态度和时间的冲刷下,表面似乎平息了。

但姜榆秋能感觉到,一些微妙的变化在悄然发生。

他会在她卡壳时精准地点拨,会“顺手”帮她打一杯温水,会在她专注解题时,撑着下巴看似随意地看她笔尖的轨迹,目光沉静而专注。

姜榆秋努力维持着界限,但那份刻意,在他润物细无声的靠近下,变得越来越难以支撑。

转眼到了每月一次的黑板报更新。

七班教室后方那块墨绿色的巨大黑板,是宣传委员陶溪的主战场。

这次的主题是“青春·奋斗·光影”,旨在展现理科生严谨思维之外的艺术气息和青春活力。

陶溪是个很有想法的女生,她第一时间就想到了班上那位低调的摄影大神。

“姜榆秋!”午休时,陶溪趁着关溢冬不在,拿着小本本,眼睛亮晶晶地凑到姜榆秋桌前。

“这次黑板报需要一些摄影素材撑场面!你可是拿过奖的大神,帮帮忙呗?贡献几张作品?”

姜榆秋从厚厚的物理题集中抬起头,有些意外。

她习惯了在暗房里独自捕捉光影,除了获奖,其他时候很少将作品公开展示。

面对陶溪热切的期待,她犹豫了。

提供作品,意味着将自己视角下的世界袒露在所有人的目光下,这让她本能地感到一丝不安。

“我……拍的大多是风景或者静物。”姜榆秋斟酌着措辞,“可能不太符合主题。”

“哎呀,没关系!‘光影’嘛,怎么理解都行!只要是你的作品,肯定有味道!”

陶溪双手合十,一脸恳求,“就一张!一张就好!拜托拜托!”

看着陶溪真诚的样子,姜榆秋无法再拒绝。

她沉默片刻,最终从书包里拿出一个小小的U盘:“这里面有一些学校里拍的,你自己选吧。选一张你觉得合适的就行。”

“太棒了!谢谢你榆秋!”陶溪欢天喜地地接过U盘,像捧着宝贝。

几天后,新的黑板报新鲜出炉。

陶溪果然很有才华,将理科元素公式、分子模型简笔画与代表青春气息的运动剪影、励志标语等结合得恰到好处。

在板报的视觉中心,她选用了一张姜榆秋提供的照片作为点睛之笔。

那是一张在黄昏时分拍摄的照片。

取景框对准了空旷无人的教室走廊。夕阳的余晖透过尽头的窗户,斜斜地洒进来,将长长的走廊染成一片温暖的金橘色。光影在墙壁和地板上拉出长长的、界限分明的斜线。

而在这片辉煌的光影中,靠近照片底部边缘的位置,有一个模糊的、被拉长的影子——那是拍摄者姜榆秋自己的影子,孤独而安静地投射在光洁的地面上。

整张照片充满了静谧、孤独又带着一丝温暖的诗意,与“光影”的主题无比契合。

姜榆秋走进教室时,习惯性地扫了一眼焕然一新的板报。

看到自己那张照片被放大放在中央,她脚步微顿,心中涌起一丝复杂的情绪。

那影子是她自己,是她刻意留在画面边缘的、不愿被清晰定义的存在。

她移开目光,没有过多停留,径首回到了座位。

这天下午,关溢冬参加了物理竞赛班的加训,结束得比平时晚。

他背着书包回到教室收拾东西,目光不经意间落在了后方的黑板报上。

他的目光很快被中央那张照片吸引。

那温暖又带着疏离感的氛围,那光影交错中的孤独影子,他几乎瞬间就认出了这是姜榆秋的手笔。

只有她,能捕捉到如此细腻又带着个人印记的光影。

“姜榆秋……”

关溢冬静静地站在板报前,看了很久。

夕阳的光线落在他身上,也在地板上拉出一道长长的影子。

他看着照片里那个模糊的影子,仿佛看到了那个在人群中总是安静疏离、在暗房里却光芒西射、在球场上会紧张无措、在数学世界里又无比专注坚韧的少女。

一股莫名的冲动涌上心头。

他放下书包,走到讲台边,从粉笔盒里挑了一支白色的粉笔。

然后,他走到黑板报的右下角,一个不起眼的空白处。

他微微弯腰,手腕灵活地转动着。粉笔在黑板上发出细微的沙沙声。

不过寥寥数笔,一个线条简洁却生动的小人轮廓便跃然“板”上。

小人没有清晰的五官,但姿态却清晰可辨。

它正微微屈膝,双手举在眼前,做出一个端着相机、认真取景的动作。

小人的“镜头”,不偏不倚地,正对着板报中央照片里那个模糊的影子。

一个在明处的板报上,一个在暗处的照片里。

一个在“拍摄”,一个被“捕捉”,隔着整个黑板报的空间,遥遥相望。

“我真是个天才。”

关溢冬退后一步,审视着自己的即兴涂鸦。

夕阳的余晖恰好落在这个小角落,给那个举着相机的小人镀上了一层温暖的光晕,仿佛它也有了生命,正沉浸在自己的光影世界里。

他嘴角勾起一抹极淡的笑意,眼神温柔。

没有署名,没有多余的解释,他拿起书包,转身离开了教室。

空荡荡的教室里,只剩下黑板报上那幅无声的对话,在夕阳中静静流淌。

第二天清晨,姜榆秋像往常一样早早来到教室。她习惯性地扫了一眼板报,目光并未在右下角那个不起眼的小人上停留。

她拿出书本,开始预习。

“榆秋!”一个清脆的声音在门口响起。

文科一班的、她的前同桌孟思思探进头来,手里拿着一个笔记本。

“我来还你数学笔记!昨天太感谢了,救我狗命!”

姜榆秋起身接过:“不客气。”

孟思思却没有立刻离开,她的目光被后方的黑板报吸引了。

“哇!你们班这期板报做得真好看!”

她由衷地赞叹,指着中央的照片,“这张照片意境绝了!谁拍的呀?还有这个角落的小人涂鸦,好可爱,点睛之笔啊!谁画的?”

姜榆秋顺着她的手指看去,这才第一次真正注意到那个右下角的小人。

线条简单,却充满动态感,举着相机的姿态……

她心中微微一动,但并未深想。

“照片是我们班宣传委员陶溪选的素材。”姜榆秋平静地回答,没有提自己。

“涂鸦……大概是陶溪的创意吧。”

“陶溪真有才!”孟思思又欣赏了几眼,才摆摆手,“那我先走啦,拜拜!”

送走孟思思,姜榆秋回到座位,心思却有些飘。

孟思思的话像一颗小石子投入心湖。

她放下书本,不由自主地起身,走向教室后方,第一次认真地、近距离地审视这期黑板报。

陶溪的排版和设计确实很用心。她的目光再次落在那张自己的照片上,看着那个模糊的影子。然后,她的视线缓缓移向右下角。

那个举着相机的小人。

线条流畅,姿态专注,充满了某种不言而喻的……温柔?

它的“镜头”所指的方向,清晰地对着照片里的影子。

一种奇异的、难以言喻的感觉瞬间攫住了姜榆秋。

她仿佛能感受到作画者落笔时的那份专注和……心意?

是谁?是陶溪吗?还是……

她心中隐隐有个猜测,却又觉得太过荒谬,不敢确认。

这时,陶溪哼着歌走进了教室。

姜榆秋定了定神,指着板报,对陶溪说:“陶溪,这期板报做得真好,很精美。特别是整体的构思和细节。”

她刻意没有点明那个小人。

陶溪听到赞美,开心地笑了:“谢谢夸奖!主要是你的照片选得好,太有感觉了!”

她顺着姜榆秋的目光看向板报,当视线扫到右下角那个小人时,脸上的笑容顿了一下,随即变成了疑惑。

“咦?” 陶溪走近几步,仔细看了看那个小人涂鸦,眉头微蹙。

“这个……这个小人不是我画的啊?我昨天最后检查的时候还没有呢!谁加上去的?” 她一脸茫然地嘀咕着,目光在教室里扫视,试图找出“嫌疑人”。

姜榆秋的心跳,在陶溪那句“不是我画的”出口的瞬间,猛地漏跳了一拍。

不是陶溪。

那会是谁?

那个荒谬的猜测,如同被投入石子的湖面,涟漪骤然扩大,再也无法平息。

她看着那个举着相机、专注地“望向”她影子的小人,再想到昨天关溢冬会参加物理竞赛班的加训而晚归……

一股难以言喻的热意,悄悄爬上了她的耳根。

她没有再说话,默默回到了自己的座位。

教室里开始陆续有同学进来,喧闹声渐起。

姜榆秋摊开书本,视线却不受控制地,一次又一次飘向教室后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