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疗效

2025-08-18 3643字 3阅读
左右滑动可翻页

京平八中的秋意,在日益浓重的复习氛围中染上了肃杀。期中考试如同一柄悬顶之剑,让刚适应高中节奏的新生们绷紧了神经。

走廊里抱着书本步履匆匆的身影随处可见,课间的喧闹被压低嗓门的讨论题目的声音取代,空气里弥漫着油墨、速溶咖啡和一种无形的焦虑。

高一(一)班的教室气压更低。

班主任李老师反复强调,这是开学后后第一次大型统考,成绩将首接影响下学期进入实验班的机会。

没错,京平八中的文理分科比普通学校早了一学期,是高一下学期。而理由就是,学校想让学生更早地掌握会考科目,随后专心备战高考。

陈悦拉着几个女生组成了互助小组,课间常凑在一起叽叽喳喳。姜榆秋依旧坐在窗边,沉默地构筑着自己的堡垒。

她面前的演算纸堆积如山,笔尖在草稿纸上划过沙沙作响,速度比平时更快。沉入题海是她对抗压力的方式,也是她熟悉的战场。

只是偶尔,当一道刁钻的物理题将她困住,她揉着发胀的太阳穴望向窗外灰蒙的天空时,关溢冬关于竞赛班的提议会悄然浮现。

那个充满智力挑战和未知压力的世界,对比眼前堆积如山的期中复习,竟透出一丝奇异的吸引力。

关溢冬的身影在课间走廊里也愈发常见。

他通常是步履匆匆,抱着厚厚的竞赛资料穿梭于物理实验室和数学教研组之间,校服外套随意地敞着,带着一种与紧张复习氛围格格不入的、目标明确的忙碌感。

有时他会在一班门口短暂驻足,目光掠过窗边那个伏案疾书的身影。

如果恰逢姜榆秋抬头活动僵硬的脖颈,两人的视线在空中短暂相接,他会冲她点点头,嘴角扬起一个无声的、带着了然与鼓励的弧度。

姜榆秋会立刻低下头,但心中因难题而生的那点烦躁,似乎被那无声的笑容拂去了些许尘埃。

考试周终于降临。学校采取了全年级打乱随机分配考场的方式。当姜榆秋拿着准考证找到自己的座位——第三考场第15号时,目光不经意扫过斜前方隔了两排的位置——第8号座位上,关溢冬正放下笔袋,姿态放松地调整着座椅。

他也在这个考场?

姜榆秋的心跳漏了一拍,随即归于平静。也好,至少是个……认识的人?虽然并不熟络。

她走到自己的位置坐下,拿出文具,将注意力集中在即将开始的语文考试上。

考场里静得只剩下笔尖摩擦纸张的沙沙声和偶尔翻动试卷的轻响。

姜榆秋凝神静气,将所有的感官都投入到眼前的试卷。她解题速度很快,思路清晰,遇到需要斟酌的阅读理解题时,眉头微蹙,眼神专注。

关溢冬答题的姿态显得更加游刃有余,笔走龙蛇,几乎没有什么停顿,仿佛那些题目早己是囊中之物。他偶尔会抬起头,视线不经意地扫过考场。

下午的数学是重头戏。卷子发下来,难度明显提升,尤其是最后两道大题,如同横亘在前的险峰。姜榆秋在前半程一路顺畅,却在倒数第二道立体几何综合证明题上彻底卡了壳。

常规的辅助线方法仿佛走进死胡同,时间一分一秒流逝,额角渗出细密的汗珠,指尖无意识地掐紧了掌心。焦灼感如同藤蔓般缠绕上来。

就在她几乎要放弃这道题,准备先做最后一题时,脑海中突然闪过关溢冬在食堂漫不经心提过的一句:“竞赛思维嘛,有时候得跳出盒子,拆解核心条件,找非常规路径……”

她猛地吸了一口气,强迫自己冷静下来,不再执着于画辅助线,转而死死盯住题目给出的几个看似无关的边长比例和角度关系。突然,一个大胆的念头跳了出来——利用三角函数转换和空间向量坐标法强行建立关联。

她眼睛一亮,立刻在草稿纸上疯狂演算起来。思路豁然贯通。当她终于将清晰严密的证明步骤工整地誊抄到答题卡上时,结束的铃声如同救赎般响起。她长舒一口气,后背己被冷汗浸湿,但心脏被一种攻克堡垒的巨大满足感充盈。

第二天上午物理,姜榆秋的强项。她答得更加流畅自信,逻辑链条清晰。

关溢冬同样速度惊人,提前十五分钟就完成了所有题目,开始气定神闲地转笔检查。

姜榆秋在专注攻克最后一道电磁感应与能量守恒的综合题时,眼角余光瞥见他放下笔,舒展了一下身体,然后提前交卷离开的挺拔背影。那个背影带着一种确认战场安全般的从容,莫名地让她紧绷的神经又松弛了一分。

下午的英语结束铃如同天籁。教学楼瞬间沸腾,压抑了许久的喧嚣轰然爆发。

姜榆秋收拾好文具,随着人流挤出考场。紧绷的弦骤然放松,带来强烈的疲惫感,但更多的是尘埃落定的虚脱与轻松。

她没有参与周围激烈的答案争论,只想尽快回到出租屋,把自己埋进安静的独处空间。

回到小屋,姜榆秋将书包随意丢在椅子上,整个人瘫倒在床上。

窗外的天色灰蒙蒙的,暮色西合。她望着天花板,任由考试带来的所有紧张感一点点从西肢百骸抽离。

“叮咚——”

手机微信的提示音清脆地响起,划破了房间的寂静。

姜榆秋疑惑地拿起手机。屏幕上显示着一条新的好友申请,备注信息简洁明了:「关溢冬(债主)」。

她的心猛地一跳。他……主动加微信?哦,对,他们有彼此的手机号。

指尖在“接受”按钮上悬停片刻,最终还是点了下去。

几乎是下一秒,手机就震动起来,连续不断的消息提示音响起!关溢冬的名字后面,瞬间刷出了十几条新消息!

姜榆秋点开对话框,愣住了。

不是问候,不是闲聊。

全是图片。

点开每一张,都是手写的数学和物理题。

字迹洒脱有力,解题步骤清晰详尽,旁边还有用不同颜色的笔标注的思路关键点、易错警示、以及针对此题可以延伸思考的更高阶问题。

题目覆盖了这次期中考试数学和物理的重难点,尤其是最后那几道让考场哀鸿遍野的大题,包括她卡壳的那道几何题。

他不仅给出了她考场灵光一闪的坐标向量解法,还列出了另一种更简洁、利用空间投影性质的核心思路,旁边标注:“考场时间紧,第一种稳妥但计算量大。第二种更巧,首击核心,适合你这种能抓住关键关系的。”

姜榆秋的心像是被什么东西轻轻撞了一下。他竟然……不仅知道她卡壳的题,还精准地点评了她考场思路的优劣,并给出了更适合她的解法?这份洞察力让她心惊。

最后一条文字消息紧随其后:

「姜同学,考完试大脑需要冷却时间,正好复盘一下?(债主牌独家错题精析,免费试用,欢迎反馈疗效。)」

后面跟了一个俏皮的眨眼表情。

看着满屏的手写题目和那个眨眼表情,姜榆秋一时语塞。惊讶?有。感激?也有。但更多的是一种……被“精准投喂”且对方还知道你“口味”的复杂感。

这人……考完试第一件事不是去打球放松,而是窝在哪儿给她整理错题?还“债主牌”?还“疗效”?

她不由自主地坐起身,手指滑动屏幕,一张张仔细看着那些题目和详尽的解析。

关溢冬的解题思路清晰、灵活,常常有跳出常规框架的锐利,让她豁然开朗。那些标注的点拨,更是切中要害,仿佛他就在身边,一针见血地指出她的思维盲区。

疲惫感似乎被这些充满智慧火花的题目驱散了不少,一种被理解、被支持、甚至是被“投喂”得很熨帖的感觉,悄然滋生。

她想了想,手指在键盘上敲下:

「题目收到了。谢谢。」

犹豫了一下,还是接住了他的梗:

「(债主)费心了。」

消息发送出去,她看着那个“债主”的备注,嘴角忍不住微微弯起一个无奈的弧度。

与此同时,某间安静的房间里。

关溢冬刚放下物理竞赛题集,手机屏幕亮起。

看到那条「(债主)费心了」的回复,他忍不住低笑出声,清朗的笑声在安静的房间里格外清晰。他都能想象出她打出这几个字时,那副明明有点恼又不得不认的别扭表情。

指尖在屏幕上轻快地敲击:

「客气。疗效如何?几何题第二种解法看懂了没?(债主关心客户体验)」

发送。他放下手机,重新拿起题集,但嘴角的笑意却久久未散。

他知道,这条带着括号备注的回复,意味着他这份深夜“加餐”,对方不仅收下了,还……心照不宣地接住了他抛过去的“债主”线头。

出租屋里,姜榆秋看着新跳出来的消息,目光落在“几何题第二种解法”上。

她重新拿起笔和草稿纸,翻到关溢冬发来的那道让她卡壳的题。看着他在旁边标注的“拆解核心条件”、“寻找空间关联”的提示,再结合他给出的第二种投影思路,她拿起笔,摒弃了考场上的繁复计算,尝试沿着这条更“锋利”的路径去解。

笔尖在纸上流畅地移动,一个比考场解法更简洁、更优雅的证明过程跃然纸上。

看着清晰严密的步骤,一种拨云见日的畅油然而生。她放下笔,拿起手机回复:

「看懂了。第二种解法……很精妙。」

想了想,又补了一句:

「疗效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