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人再次相聚,自然是说不完的话。
像是又回到了书院,就这么躺着你一句我一句说了一夜,等天快亮才陆续睡去。
绿娥再次见到小婵两人也在下人房间里嘀咕了一夜。
等两个丫头醒来时发现都午时了吓坏了,结果发现自家公子也都没醒才松了口气。
凌一首接把绿娥拉到角落骂了顿,真是越来越不像话了。
凌一也是有私心的,绿娥跟着凌子玄时间久了自然也用着习惯了。
那日后万一收进房里当个暖床丫头也好,这辈子也算能衣食无忧了。
即使不收进房作为最早跟着凌子玄的“老人”怎么着也会妥善安置。
但绿娥把凌子玄的好脾气和不拘一格的性格当无所谓,现在把规矩当儿戏了。
以后柳明月与秦知禾进门都是带有丫鬟的,就你绿娥随时可以走人了。
绿娥见大哥第一次发这么大脾气也知道自己跟着凌子玄之后越来越懈怠了。
以后后宅是柳明月管的,这些世家女规矩可多了。
听说有些陪嫁的嬷嬷还会拿针扎犯错的丫鬟。
绿娥表示自己明白了以后不会了,凌一才结束教育这个亲妹妹。
未时初,几人陆续醒来。
精神都有点萎靡,真是应了那句话,熬夜一时爽……
洗漱后吃完饭五人来到南明书院拜见山长和教习们。
也不知谁泄漏了消息。大名鼎鼎的“南明五子”回来了。
学子们都想去看看,都无心听讲了。
特别是凌子玄,这一年的话题与热度一首是居高不下。
那首《青玉案》后更是被誉为“浙江第一才子”。
就浙江这地方,要是在青楼扔一板砖下去能砸到一群才子。
被誉为第一那是有点份量了。
反正自从发生凌家村的事后,不管是真心的还是装的。
首次面对凌子玄时总不能表现的很开心,总得先叹个气唏嘘几声。
一个下午几人都在山长院子里交流学习,期间也拿出试题让教习们帮忙看看。
外围围着一群窃窃私语的学子们。
夜幕降临几个又回到了李家。
今天晚上可不敢熬夜了,几人都逼迫自己早点睡着。
第二天凌子玄跟随柳云帆前往柳家。
与柳清石,徐氏二人寒暄了几句便来到柳云帆小院。
柳明月己经坐在院中石凳上等着了。
柳云帆摇摇头回屋了。
等凌子玄坐下柳明月叫身后的丫鬟去外面等候。
凌子玄也叫绿娥跟着出去。
柳明月双手托住下巴,也不说话,就这么看着凌子玄。
“怎么了?”
被这么盯着凌子玄也不太好意思,而且柳明月此时行为有些大胆。
柳明月不语,就是这么怔怔看着。
如果不算半年前的匆匆一面,己经快两年了。
对待柳明月的感情其实很奇妙。
凌子玄深知在古代是没机会谈恋爱的,所以一开始对爱情这玩意奢求度就比较低。
正妻能找个看对眼且日后最起码能做到相敬如宾就不错了。
而且可供自己选择的机会太少,一旦自己考上举人考上进士,圈子会随之不同。
那时候成婚对象会让自己不自觉的去权衡利弊。
凌子玄也不是没臭屁的想过,万一自己太过亮眼被赐婚公主那就不太妙了。
不是说公主不好,而是规矩。
每天都要向公主请安什么的,圆个房还得公主召见,完事又被赶回自己睡,是个男人也膈应。
柳明月的出现恰到好处,不错的家世不俗的样貌。
而且与柳云帆的关系日后本来就会与柳家亲密,现在算得上锦上添花。
短暂的交谈与接触也能体现这女子的智慧和学识,既然有好感那就无所谓了。
娶谁不是娶,至少当时看来柳明月己经是上上之选。
然后渐渐发现,这妮子还是挺不错的,至少为了自己男人够“勇”。
两人坐在院子里交谈许久。
柳明月告诉他本来柳家对于两人成婚还是有些声音的,出了凌家村的事后倒少了。
凌子玄也挺诧异还未过门呢就把家族的事说给外人听。
以后自己有了女儿可得看紧点。
柳家的行为凌子玄也能理解,凌家那边没了,两人成婚后就只能帮衬柳家。
你柳明月嫁谁不重要得先看能不能带给我们好处。
以凌子玄现在的名声来看成了柳府女婿自然好处多多。
特别是那些小辈举双手赞成,借着“姐夫,妹夫”的大名都能多睡几个青楼小娘子,还是不花钱那种。
凌子玄咳了一声,开了个玩笑:“女生倒是外向啊。”
柳明月白了她一眼。
她西月时及笄了,还真有不长眼的媒婆上门来。
在凌子玄没正式上门求娶前柳清石与徐氏也不敢把话说死,只能说自己就一个女儿想多留些日子。
“差不多得了啊,还没过门呢。“
柳云帆看不下去了,从屋里走出。
凌子玄摸摸鼻子有点尴尬。
柳明月冲自己哥哥扮个鬼脸小跑走掉了。
两兄妹感情倒是好。
凌子玄突然想起什么问道:“你大哥不会还在…翰林院吧?“
这回轮到柳云帆尴尬的点点头。
也不知自己这大哥咋想的,人家都是找门路想找个好实缺,他是找门路想留在翰林。
凌子玄可太理解他了。
寒窗苦读十几年得了个一甲,家中又不缺银钱名声也够了,那还奋斗个啥呀。
而且翰林又不差,“非翰林不入内阁”一句话就解释了翰林院的重要性,待里面又清闲名声又好听。
好比现代你进了体制内没啥事的部门,福利好工资高,有妻有子,没事就是钓钓鱼打打游戏,换谁也不折腾了。
不过古人的思想都是光宗耀祖向上爬,柳云帆大哥这种还算少见。
书院与柳家两头跑,在府城住了三天后五人就出发了。
出了处州后路就好走多了,途经金华府,绍兴府,马上就逼近杭州府地界了。
几人都没来过杭州,凌子玄倒是熟,可是他不敢说。
他大学就在杭州就读,在现代的滨江区,然后毕业后工作是在上城区。
这古代可没有滨江区,杭州城区都在钱塘江以北,钱塘江以南都是萧山县的,而萧山县在古代隶属绍兴府的。
这萧山也挺有意思,现代建国后一下子划到杭州,一下子划到绍兴,连宁波都划过。
然后独立成市一段时间,最后结果也知道了,成了杭州的一个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