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去过之前很难想象一个书院竟然是建在南昌城的闹市区里。
白鹿洞这些书院是建在城外的山上。
而来到豫章书院前才发现原来有一座“城中山”。
其实说山也不是山,无非是地势高了些,建了些台阶让你有向上攀爬之感。
等人走到上面就全然没有身处闹市的感觉了。
书院里大多数的都是生员,就是秀才。
因为一旦考上举人就得马不停蹄的赶往京城参加次年的会试了。
虽有落榜的举人回来继续研读,但是人数较少。
凌子玄其实挺感慨,自己三个案首竟是一天官学也没上过,都是上的“私立学校”。
这豫章书院的山长是退下来的礼部尚书,听说奏疏写的一绝。这奏疏写的好对当官还是挺重要的
但是他不时常讲课,主打一个看心情。
其它教谕也是当官退下的,国子监出来的,哪哪的大儒,最次的也是个同进士。
光看这教资就比其它三个书院高出一截。
但是这里没那么重的师生名分,平常的束脩礼也不用,每人每年交十两银子作学费,食宿另外收费。
这就很离谱了,官学不但不要学费,食宿对于贫困家庭还有补助。
当然了官学都是招收一个县或者一个府的前几位比较难进。
几人交了银子填了亲供就拿到一张正式的学生证了,每天出入要出示的。
然后表示不需要食宿。
亲供就是注明身高,体貌特征,年龄等信息,真有事找你方便辨认罢了。
一天是三节课,一节课一个时辰。中途休息两刻钟。
也就是一节课两个小时,一节课结束有半个小时休息,那看来上学日子的中饭要绿娥她们送了,还好路途较近也不麻烦。
书院里还有临时学生证,一百文三天。
这就更离谱了,书院不是每天都有课上的。
算下来一个月大概只有半个月在上课,其它时间都是自习。
所以说要是花了一百文只上到一天的课就亏大发了。
但是,一旦是在本书院学习过考上举人,退还所有学费。考上同进士奖励50两,进士100两,一甲500两。
师资力量雄厚,末位淘汰制,阶梯奖励。让凌子玄不禁想起前世的某些重点高中。
进去最少也给你上个二本,家长们也挤破头往里送,纯纯的应试教育。
凌子玄心想难怪这豫章书院开始被其它书院所排斥了。
但仔细想想这古代八股文其实还挺适合用应试教育的。
凌子玄有点好奇这山长究竟在朝堂里经历了什么,一个礼部尚书不是最注重条条框框繁文缛节的吗?
怎么会变得如此…现实主义。
好像在说,别给我扯大道理,读书就是为了当官的。
几人从书院出来都没说话,感觉哪不对,又说不上来哪不对。
尤其是柳云帆,甚至有点后悔带着众人来这豫章书院。
“是不是感觉书院的做法跟圣贤书上写的相悖?”凌子玄稍微委婉的问了句。
几人点点头依旧默然不语。
凌子玄笑道:“我们只是来学习的,至于书院的做法与我们何干?”
“难道是担心这豫章书院被天下攻讦牵连到你们?”
那众人倒没想那么远,于是只能拿凌子玄的话安慰自己,自己只是来学习的。
豫章书院这种做法对于凌子玄来说不但不排斥,还很开心。
穿越后凌子玄曾在脑子里闪了下要帮助中华民族壮大的想法,只不过后来被自己扼杀了。
凌子玄是有这个能力的,炸药的主要成分知道,只是不知道比例,真有心去实验用不了多久就能试出来。
推出拼音,让更多的人能快速识字开启“民智”,但是呢不说世家,单单皇室就立马把自己砍了,封建王朝要的就是“愚民”便于统治。
没吃过猪肉最起码见过很多猪跑,打个比方就提一个蒸汽机的理念,画点图纸,虽然不知道什么构造什么材料,但说一些原理让人去鼓捣。
千万别小看古人的智慧,没准在十几年,几十年后真给你鼓捣出来了,一不留神就工业革命了。
但这些跟自己有什么关系呢,自己来到这按照现在的寿命无非活个五六十年,要是哪天被割伤了感染了没消炎药首接就嗝屁了。
那自己操这心干嘛,况且干这些真是好事吗?唐朝,宋朝,明朝和清朝前期哪个朝代不是遥遥领先世界,王朝末期哪个不是被人一顿胖揍。
周边的棒子国猴子国这些为什么对我们有敌意,我们很惨的被欺负了一百多年,他们是被我们欺负了上千年。
自己在这累死累活一辈子,一死为别人作嫁衣不是没可能的。
李世民也想不到自己死的时候还是宫里的小小才人武媚娘能号令天下。
朱元璋也想不到自己为朱允炆铺了一辈子的路结果没打过朱棣。
封建王朝的局限性太大了,随着土地兼并百姓总有一天会过不下去了的,总会有人站出来推翻掉一切重新建立新政权。
凌子玄自认为没那种能力带领这里的人进入社会主义……
多种原因之下,凌子玄只想当个官,当个和光同尘的官,有点地位有点小钱能庇护身边的人就行了。
当然因为自己的作为能让更多人吃饱饭那再好不过了。
抛开思绪几人己经回到小院。
昨天只是简单的理出各自房间能睡觉,现在绿娥正带着众人在里里外外清洗整理。
牙人己经将各自下人的卖身契送到,租房契约也己经签订,也邀请了左右邻居作为见证人。
见五个秀才公租的房街坊们也都比较客气与乐意来做“中人”
凌子玄也让绿娥把买的糕点每家每户送了些。
甚至于不少大娘还对绿娥几人旁敲侧击几位公子有没有婚配之类。
门房姓李,原本在一富户家当奴仆,女儿当了妾。富户家不知犯了什么事被流放了,女儿跟着去了。
老两口被官府重新变卖给了牙行。
老李妻子姓王,之前就是当厨娘,烧的饭菜倒是可口。
几人把学习物品该采买的采买了早早睡下,晋升秀才后第一次上课的日子就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