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学之日转眼便到。叶海提着两个书箱,护送着凌子玄与叶安往学堂去。
刚到曹夫子的院落外,己见好些家长带着孩子候在门口。
不多时,那青衫书童开了门,笑着往里引:“都是来入学的吧?快请进。”
孩童们大多是头回进学堂,一个个眼睛亮晶晶的,辞别了家长便争先往里跑。
凌子玄也拉着蹦蹦跳跳的叶安,寻了个靠后的位置坐下。
待堂内坐满,曹夫子准时步入,目光扫过一众稚童,沉声讲起规矩
“上课不可妄言,不可嬉闹,答问需起身行礼……”条条框框说得分明,方才还喧闹的堂内,顿时静得只剩呼吸声。
“今日先学《三字经》,都把书拿出来。”曹夫子拿起自己的课本,朗声道,“人之初,性本善——”
“人之初,性本善——”孩子们跟着读,声音高低错落,倒也齐整。
一上午倏忽而过,夫子宣布散学归家用膳,孩童们如蒙大赦,呼啦啦涌了出去。
吃过午饭歇了片刻,叶海又陪着两人返校。
刚进学堂,便见里头己有不少孩子在追跑打闹,叶安早己按捺不住,扔下书箱就扎了进去。
凌子玄却捧着《三字经》,在座位上默默翻看。
这一幕,恰好落在门口的曹夫子眼里。他不动声色地看着,见凌子玄指尖划过书页,神情专注,眼底掠过一丝赞许。
在这般喧闹里还能沉下心,倒是块可琢之材。
他轻咳一声走进堂内,孩子们立马噤声行礼,各归各位。
“下午先考校上午所学,能背出三句便算合格。”曹夫子目光扫过众人,先点了个穿蓝布衫的孩童。
那孩子站起身,涨红了脸:“人之初,性本善,性……性相近,习……”卡了半晌,终是低下头,“夫子,学生背不出了。”
曹夫子点点头让他坐下,又抽了两个,要么磕磕绊绊,要么只记得零星几句。堂内的孩子们渐渐都缩起脖子,生怕被点到。
曹夫子眉头微蹙,正觉失望,忽然想起方才那个静读的孩子,便扬声道:“你是叫凌子玄吧?你来背。”
凌子玄起身,清朗的声音响起:“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苟不教,性乃迁……”一句接一句,流畅得毫无滞涩,竟背过了大半本,远超考核的三句之数。
他自己也暗暗诧异,前世虽不算愚钝,成绩也不错,却绝无这般过目不忘的本事,许是这具身体的天赋?
难道有系统?金手指?
嘿,sei瑞?
曹夫子眼中闪过异色:“你先前学过?”
“未曾。”凌子玄躬身答道,“只今日跟着夫子朗读时记下了。”他没说自己识字,免得惹来不必要的盘问。
“好,好!”曹夫子抚掌,脸上露出难得的笑意,“一个上午便能记下这许多,倒是块璞玉。只是……这其中意思,你可懂得?”
凌子玄老实摇头,这古文释义,他是真的一窍不通。
“无妨,下课后你留下。”
凌子玄一愣,这是要开小灶?他心里暗忖,难不成是传说中的气运加身?却也不敢多问,只恭敬应下。
旁的孩子都投来羡慕的目光,叶安更是挺起小胸脯,满眼与有荣焉。
下午学写字,孩童们摊开笔墨纸砚,手忙脚乱地学磨墨、握笔。
凌子玄前世从未碰过毛笔字,写出来的字歪歪扭扭,活像爬动的虫子,急得额头冒汗。
曹夫子走过来,见他懊恼的模样,温言道:“字无百日功,慢慢练便是,便是老夫,也还在琢磨呢。”
傍晚放学,孩子们一哄而散。凌子玄跟叶海交代了几句,便折回学堂。
曹夫子让他接着读《三字经》余下的内容,一个时辰后,凌子玄竟将全篇背得滚瓜烂熟。
曹夫子抚着胡须,眼中满是欣喜:“璞玉啊!日后定能大成!”
此时叶家饭桌上,叶安正唾沫横飞地跟叶迪讲着学堂趣事,尤其得意地说小舅舅背出了大半本《三字经》,引得夫子另眼相看。
凌采儿与叶迪今日想着小弟与儿子第一天入学,便早早回来。
凌采儿更是亲自下厨张罗了一大桌菜。刚炒完最后一盘菜端进来闻言笑着揉了揉儿子的头:“你小舅厉害,你也得加油。”转头见凌子玄和叶海进门,忙迎上去,“可算回来了,快洗手吃饭。”
凌子玄坐下,接过姐姐递来的白米饭,大口吃着说:“夫子说明日起给我单独授课,说我进度快,同伴们怕是跟不上。他还说……我是读书的料。”
凌采儿眼睛一亮,笑意从眼角溢出来:“好,好!吃完赶紧歇着,我去给你盛汤”说着便脚步轻快地往厨房去了,背影里满是藏不住的欢喜。